一、OSI和TCP/IP的联系
二、OSI七层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缩写:OSI;简称为OS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
- 应用层—— 所有能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比如qq)
- 表示层—— 在传输之前是否进行加密 或 压缩 处理,二进制或ASCII码表示
- 会话层—— 查木马,看客户端和网站之间的连接 netstat -nb
- 传输层—— 可靠传输(建立会话),流量控制,不可靠传输(一个数据包即可,不需要建立会话,例如向DNS查询网站IP地址)
- 网络层—— 负责选择最佳路径,规划IP地址(ipv4和ipv6变化只会影响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帧的开始和结束,还有透明传输,差错校验(纠错由传输层解决)。MAC地址
- 物理层—— 定义网络设备接口标准,电气标准(电压),如何在物理链路上传输的更快
三、TCP/IP 四层结构
TCP/IP是四层的,为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即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下面主要讲下教材中的五层模型
四、教材中的五层结构
在教材中为五层:
1、发送数据的步骤
当数据通过比特流发送给主机2的物理层后,将数据交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就剥离链路层首部和尾部。紧接着一步步往上发送,直至全部剥离,交给应用。
2、信息交换中的概念
实体:交换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两个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服务提供点:相邻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地方
五、问题?
1、为什么要分层
通过分层可以把复杂的网络通讯问题分解成一个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分层有以下好处:
各层独立,互不影响
灵活性好
易于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分多少层
层数的多少要适当
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 ==》 一个人办很多事
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 十万个人办一个事
如果本篇博客有任何错误和建议,欢迎大佬们批评指正
我是知逆,我们下期见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