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超外差【整理】

    超外差:本振F超过接收F一个中频,f收=f本-f中
    超内差:接收F超过本振F一个中频,f收=f本+f中

    外差接收机中有一个荡器叫本机振荡器。它产生的高频电磁波与所接收的高频信号混合而产生一个差频,这个差频就是中频。如要接收的信号是900KHZ.本振频率是1365KHZ.两频率混合后就可以产生一个465KHZ或者2200KHZ的差频。接收机中用LC电路选择465KHZ作为中频信号。因为本振频率比外来信号高465KHZ所以叫超外差

    超外差接收机中有一个振荡器叫本机振荡器。它产生的高频电磁波与所接收的高频信号混合而产生一个差频,这个差频就是中频。如要接收的信号是900KHZ.本振频率是1365KHZ.两频率混合后就可以产生一个465KHZ或者2265KHZ的差频。接收机中用LC电路选择465KHZ作为中频信号。超外差(superheterodyne)原是超声外差(supersonic heterodyne)的缩写,并非指本振源频率比信号频率高。

    超外差结构是在通信收发机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其外差过程在接收机中是从天线接收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LO)产生的信号一起输入到一非线性器件得到中频信号,或在发射机中将中频变为射频信号。这个执行外差过程的非线性器件称为混频器或者变频器。在超外差收发机中,频率的搬移过程可能不止发生一次,因此它或将拥有多个中频频率和多个中频模块。
    显然,同一个中频信号可以由高于或者低于本振频率的输入信号所产生。在这两种频率中,由不需要的频率所产生的一个叫作镜像频率,在这个频率上的信号称为镜像。所需要的信号和其镜像的频率差为中频的两倍。为了阻止可能发生的镜像对期望信号的干扰,以及其他更强干扰信号阻塞超外差接收机,在变频器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滤波。这个前置滤波器的带宽通常是非常宽的,通常覆盖了无线移动收发机的整个接收频带。超外差接收机的信道滤波是通过高选择性的无源滤波器来实现的。接收信道的调谐通常是通过一个射频合成器的编码实现的,每个中频块的频率可以保持固定。
    在超外差收发机中,大部分所需信号增益是由中频模块所提供的。在固定的中频频点上,相对更为容易取得足够高且稳定的增益。在中频取得较高增益所需要的功耗比在射频取得同样增益所需要的功耗要低得多。这是由于信道滤波在放大前有效地抑制了非期望信号和干扰,因此中频放大器并不需要有很大的动态范围。而且,中频放大器和电路的阻抗更高。因为信道滤波之前所取得的足够高增益,使得它可以取得最佳的灵敏度而仍然不使后级放大器饱和,所以信道高选择性也有助于接收机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可以通过使用有源低通滤波器在模拟基带中进一步滤除非期望信号或干涉。
    由于这种结构通常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它的具体结构将在一个全双向收发机中进行描述。然而正如所预料的,在系统中使用多个中频将导致虚假响应的问题。必须有良好的频率规划使得超外差收发机工作在指定的频带。 [1]

    1,对振荡频率的选取有要求;要求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和幅度精度高,稳定性好;
    2,本振频率中有锁相环,数字分频、数字鉴相器等电路,保证极高的稳定度,否则会产生本振频率漂移;
    3,都有锁相环电路来保证本振频率的稳定度;
    4,一般采用稳定性好的晶体振荡器;
    5,振荡频率高,易起振,振频稳,振幅高,振荡特性好;
    6,本振电路多采用体积小、可靠性高的单片大规模集成数字频率合成器;
    7,每一级电源都应有0.1 μF或0.01 μF的旁路电容接地;
    8,电源可数模分开供电,接地及屏蔽良好,本振输出端有带通滤波器,使本振输出杂波小。

    利用本地产生的振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先确定的频率的方法。超外差原理最早是由E.H.阿姆斯特朗于1918年提出的。这种方法是为了适应远程通信对高频率、弱信号接收的需要,在外差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外差方法是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音频,而阿姆斯特朗提出的方法是将输入信号变换为超音频,所以称之为超外差。1919年利用超外差原理制成超外差接收机。这种接收方式的性能优于高频(直接)放大式接收,所以至今仍广泛应用于远程信号的接收,并且已推广应用到测量技术等方面。

     

  • 相关阅读:
    Java实现 LeetCode 50 Pow(x,n)
    Java实现 LeetCode 50 Pow(x,n)
    Java实现 LeetCode 49 字母异位词分组
    Java实现 LeetCode 49 字母异位词分组
    Java实现 LeetCode 49 字母异位词分组
    Java实现 LeetCode 48 旋转图像
    Java实现 LeetCode 48 旋转图像
    Java实现 LeetCode 48 旋转图像
    Java实现 LeetCode 47 全排列 II(二)
    Java实现 LeetCode 47 全排列 II(二)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way/p/918473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