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某欧美外企员工,在一家公司服务八年,年龄跨服从23岁到31岁。期间经历管理层数次更迭,也见惯了职业经理人的流动。
A经理,我的第一任领导,招我进公司。38岁离职。原因是更高级别管理层更换,他也被清洗。之后换了几个公司,大概两年一跳,目前是圈内另一家公司高管。
B经理,第二任领导,离职自主创业。是否成功不得而知,无联系。
C经理,第三任领导,在又一场高层更迭中被清洗,自主创业。
D经理,第四任领导,自主创业。
E经理,空降公司,水土一直不服,离职。换了家公司继续。
F经理,留在原公司继续任职。
这些人,年龄均在35至45岁之间,可以说是人生的黄金年龄。但均未能在事业中取得突破,财务方面也难言自由。我感觉大部分人仍在寻找突破的方向。两大流向:圈子内换公司或自己创业。
有一篇爆文,《华为裁掉了34岁以上的员工》,引起了职场一族,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白领们的恐慌。华为系员工有多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样一群人尚且如此,那么更多的普通的尚未修炼到家的人该怎么办?
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招聘启示上都一定会标注,年龄限35岁以下,普通私企更是限制30岁以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城市中最繁华写字楼里来来往往的员工都很年轻,基本上很难见到40、50以上的人。他们穿着精致的套装,出没的地方也都高大上,富丽堂皇,但到了晚上,就会回到一间小小的,逼仄的群租房。
于是坊间有传:写字楼里如青楼,从来不许见白头。这些35岁以后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这些人,其实只是逃离或者被逃离了。
房价让他们逃离
都说三十而立,这其实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年纪,说老了,其实也不过刚刚人生中的三分之一,说年轻,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基本在这个时候完成,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
在这个年纪,在一线城市打拼的本科生,已经工作至少十年,有的硕士和博士工作可能还不到十年。这十年里,他们要完成结婚、生子、买房等基本决定人生未来走向的大事。职场沉浮十年,说阅历说资历都已经足够深厚,但真的能让人生安定,寻求到安全感的人有多少?
小镇青年们,在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之后,也见识了大城市的残酷。最首当其冲的就是横亘在中国人面前的房价。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第一次见到马佳佳,这个当时最有话题性的90后创业者,这个刚刚20出头的姑娘,斩钉截铁说:“我绝不买房,90后根本不需要房子。”
一两年前,吴晓波又见到马佳佳,问:“你现在买房了吗?”马佳佳笑而不语,她当然也买房了。
作为非常有话题性的创业者,马佳佳的履历是让人惊叹的。2008年,她以云南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当天,她没有像她的同学一样考个公务员,或者出国留学,或者找一个公司拿一份还算优质的OFFER,而是以一个年轻姑娘,名校毕业生的身份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情趣用品店,轰动一时。
同年,她被评为90后创业者先锋,2014年更是放话:“房地产迟早被颠覆,90后压根不买房。”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马佳佳在商海中几度浮沉,但也无疑是所有90后中的佼佼者之一。她也屈服在房子面前,何况,还有那么多平凡的路人甲乙丙丁们。
我猜测,当年她之所以会放出豪言,可能有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她还太年轻。
中国有多少人是真的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的?相对于房价来讲,租房也是可以的吧。实在要是租不起,退一万步还有老家的小房子。“住”是没问题的,但房子对中国人的意义,不仅仅是“住”那么简单。
和房子连在一起的,有户口、有学区、有工作。“住”在哪里都可以,但孩子上学怎么办?高考怎么办?工作怎么办?
马佳佳屈服了,但作为佼佼者,大不了就是打脸买房,而大多数打拼10年也跟不上房价上涨脚步的普通人,除了逃离,还有什么选择呢?
奋斗没那么简单
房价让人窒息,有人说,那你可以奋斗呀,10年的时间难道还不够在这个行业,在这个城市立足吗?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网吧打工,收银员是个和我同龄的姑娘,但她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做过的也无非是收银员,售货员等工作。她有一次跟我聊天,用非常羡慕的语气说:“你们能上大学真好,毕业以后就能有升值的工作,起码以后不用下苦力干活,风催雨打的。”我说,你现在也是呀。她说:“这也就是这几年,你看到哪一家超市,服装店的店员有三四十岁了,以后我们这种人的出路就是工地、清洁工这些地方了。”当时有些惊讶她的想法,现在想想,我们这些所谓大学生,其实也一样。
现在的人有个很大的误区,好多办公室白领以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高于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和教育改革带来的误会而已。现在公司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着PPT的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根本没有分别。
有人会说:“就算没有分别,可是在一个行业里十年,你还没有变成顶尖的不可替代的人。被淘汰是活该。”我只想说,说出这个话的人,要么是心智强大的天才,要么是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有一个笑话。小明:我希望在35岁的时候,成为千万富翁。现在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一半了。小白:你现在有五百万了?小明:不,现在我35岁了。
这听起来是个挺好笑的笑话,但个中自有滋味。年轻的时候,人人都以为自己是一粒铜豌豆,打不破、压不扁、摔不碎,以为自己能永远生猛下去,以为所有的愿望有生之年,只要努力下去,成功就会等着我们挨个领取。
可惜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所有的年轻人在他们不再年轻的时候都会明白:不是努力就有结果,不是奋斗就有成功;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的苟且后天的苟且,一直苟且;不努力一把,你都不知道啥叫绝望。
奋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顶尖的人永远是少数,这世上也没有那么多的不可替代,大部分的工作也不需要十年以上的阅历积累,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程序员就能得到还不错的薪资,但十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不一定会比年轻的程序员工资高。还有些工作,年轻人精力冲劲都很强,通宵加班也不见得第二天会起不来,而35岁的中年人可就真的受不了,不仅是身体,还有家庭的牵绊,今天孩子生病了,明天老人有出事了。根本不能像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年轻人一样完全拼在工作上。既然如此,干着一样的活,甚至是少于年轻人的活,你凭什么要求比别人更多的薪资,就凭你年纪大?
我们总说,人年纪大了就开始怂了,开始认命了,没有冲劲,只求安稳。其实只是年纪大的人,明白了生活到底有多坑爹。
我的朋友里有一个是做HR的,公司招人,他推荐了一个各方面都很适合岗位的人选,上司看了一眼就拒绝了,告诉他35岁以上,无论多优秀都不要。他在上司冷漠的眼神中,不知所措,35岁,真的太老了吗?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你什么都没做错,你只是老了。这个世界的更替就是这么残酷,可是无论如何,日子总是要过呀。花了18年,我依然没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可要是没有这拼尽全力的18年,我可能都不知道咖啡是什么。
以我个人观察简单回答几点。
一,35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都很难支持加班,不管是身体还是意愿。35岁以上的人加班,可能明天起不来,家里事情多,就算加班,也心不在焉,还心里抱怨。而加班,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都是常态。35岁以下的人,则大多数还能支持。领导自然选择年轻人。
二,35岁以上的人,求稳。工作只要不出错就是最好,因为35岁后输不起。而年轻人求变,希望一定程度的混乱,才有机会。大多数公司需要变化,这是内在需要,跟领导无关。
三,年轻人有十足的挣钱欲望,因为需要卖房娶妻生子,内在动力十足,尤其是销售行业,挣钱欲望直接决定你的业绩。35岁以上的人,在大多数服务业销售行业装傻卖萌,不会让人觉得可爱,只有可笑可憎。
四,it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在公司的普及,经验,在职场已经极其弱化,大部分工作,新来大学生根据系统,很快上手,不需要旧人来带,有的甚至按照操作流程,自己看都可以了。还有一些工作条块分割非常细化,变成毫无技术含量,只需要按部就班,35岁45岁25岁去干一个样。
五,人的基本心理原因,作为一个领导,谁都愿意领导年轻人,受绝对尊敬,可以在工作生活身体心理全方位指导年轻人,容易获得成就感,35岁以上的人嘛……
六,知识老化,知识老化,不解释。我自己就是35岁以后群体,必须面对,因为老化的知识不仅不能加分,反而可能在某些时候成为减分。
七,人才市场,并没有媒体渲染的,说人才短缺,相反,在我看来人才充足的很。短缺的是基层岗位,基层人力,工资低,时间长,辛苦而且不那么体面的工作岗位,非常短缺。短缺的结构性短缺,白领岗位永远不缺竞争者,人往高处走,是本能,基层的人通过奋斗都要挤进这个行业,所以白领根本不缺年轻人。真正缺的话,不存在35岁这个坎。
八,最最重要一点,35岁,尤其四十岁以上,工作几年就要面临退休,任何一个公司,人力资源都不愿意办理退休,个中原因我不十分清楚,需要rh专业人员回答。很多时候,部门经理无所谓,只要踏实干活的都行,去人力资源部门,一看70后,直接拒绝,他们怕请神容易送神难,一不小心就干够十年,给公司带来后期风险……好好好,人员退休居然也是公司一项长期风险,未来风险……这需要国家政策配套解决,直接面临的就是70后了,我也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