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ZooKeeper分布式锁的实现原理

    • ZooKeeper分布式锁机制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客户端获取及释放zk分布式锁的整个流程及背后的原理。首先大家看看下面的图,如果现在有两个客户端一起要争抢zk上的一把分布式锁,会是个什么场景?

            29391b1b007151175d7270bf360dfb49bef.jpg

                如果大家对zk还不太了解,建议先百度一下,快速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比如zk有哪些节点类型等等。

                参见上图。zk里有一把锁,这个锁就是zk上的一个节点。然后呢,两个客户端都要来获取这个锁,具体是怎么来获取呢?

                咱们就假设客户端A抢先一步,对zk发起了加分布式锁的请求,这个加锁请求是用到了zk中的一个特殊的概念,叫做“临时顺序节点”。

                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在"my_lock"这个锁节点下,创建一个顺序节点,这个顺序节点有zk内部自行维护的一个节点序号。

                比如说,第一个客户端来搞一个顺序节点,zk内部会给起个名字叫做:xxx-000001。然后第二个客户端来搞一个顺序节点,zk可能会起个名字叫做:xxx-000002。大家注意一下,最后一个数字都是依次递增的,从1开始逐次递增。zk会维护这个顺序。

                所以这个时候,假如说客户端A先发起请求,就会搞出来一个顺序节点,大家看下面的图,Curator框架大概会弄成如下的样子:

                0080b81811a04d9765296bd7440b9581c62.jpg

                    大家看,客户端A发起一个加锁请求,先会在你要加锁的node下搞一个临时顺序节点,这一大坨长长的名字都是Curator框架自己生成出来的。

    然后,那个最后一个数字是"1"。大家注意一下,因为客户端A是第一个发起请求的,所以给他搞出来的顺序节点的序号是"1"。

                    接着客户端A创建完一个顺序节点。还没完,他会查一下"my_lock"这个锁节点下的所有子节点,并且这些子节点是按照序号排序的,这个时候他大概会拿到这么一个集合:

                c44c01fe73fc45ad6cd1f19b309ea19993b.jpg

            接着客户端A会走一个关键性的判断,就是说:唉!兄弟,这个集合里,我创建的那个顺序节点,是不是排在第一个啊?

            如果是的话,那我就可以加锁了啊!因为明明我就是第一个来创建顺序节点的人,所以我就是第一个尝试加分布式锁的人啊!

            bingo!加锁成功!大家看下面的图,再来直观的感受一下整个过程。

            22378fe000dddc35639e889d0146b91c207.jpg

                接着假如说,客户端A都加完锁了,客户端B过来想要加锁了,这个时候他会干一样的事儿:先是在"my_lock"这个锁节点下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此时名字会变成类似于:

                44c52c7eeefc2c8f08b1af65a44670543b9.jpg

                大家看看下面的图:

            ba2d58aa9a626d7285806d2be8c17a87264.jpg

                客户端B因为是第二个来创建顺序节点的,所以zk内部会维护序号为"2"。接着客户端B会走加锁判断逻辑,查询"my_lock"锁节点下的所有子节点,按序号顺序排列,此时他看到的类似于:

                13f99e04175ac340c979d2b017359be9e77.jpg

                同时检查自己创建的顺序节点,是不是集合中的第一个?

                明显不是啊,此时第一个是客户端A创建的那个顺序节点,序号为"01"的那个。所以加锁失败

                加锁失败以后,客户端B就会通过ZK的API,对他的上一个顺序节点加一个监听器。zk天然就可以实现对某个节点的监听。

                我们举例说明,客户端B的顺序节点是:

                10fb3f9118bebf2a1a1fe08661d1ba47450.jpg

                他的上一个顺序节点,不就是下面这个吗?

                13cf1ed4b1a5c5f32d4c39c8350355586f2.jpg

                也就是客户端A创建的那个顺序节点!

                所以,客户端B会对:

                671ed79c5261b8606f3fbca786e08285da4.jpg

                这个节点加一个监听器,监听这个节点是否被删除等变化!说了那么多,老规矩,给大家来一张图,直观的感受一下:

                8cd908df93c846a18da1e8231fe965c22a6.jpg

                    接着,客户端A加锁之后,可能处理了一些代码逻辑,然后就会释放锁。那么,释放锁是个什么过程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在zk里创建的那个顺序节点,也就是:

                    a4df7e1ad02e10668fca30bc2f7d8a51b53.jpg

                    这个节点给删除。删除了那个节点之后,zk会负责通知监听这个节点的监听器,也就是客户端B之前加的那个监听器,说:兄弟,你监听的那个节点被删除了,有人释放了锁。

                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体会一下这个过程:

                a0704a1c992f070656f0305f8514143992f.jpg

                    此时客户端B的监听器感知到了上一个顺序节点被删除,也就是排在他之前的某个客户端释放了锁。

                    此时,就会通知客户端B重新尝试去获取锁,也就是获取"my_lock"节点下的子节点集合,此时为:

                    86593dea5f853a972f389c14c990e7c90e1.jpg

                    集合里此时只有客户端B创建的唯一的一个顺序节点了!

                    然后呢,客户端B一判断,发现自己居然是集合中的第一个顺序节点,bingo!可以加锁了!直接完成加锁,运行后续的业务代码即可,运行完了之后再次释放锁。最后,再给大家来一张图,大伙儿顺着图仔细的捋一捋这整个过程:

                4fe4f6add94f073e6a9a9b8ab71ad99ae88.jpg

    • 总结

                 

    其实如果有客户端C、客户端D等N个客户端争抢一个zk分布式锁,原理都是类似的。

    • 大家都是上来直接创建一个锁节点下的一个接一个的临时顺序节点
    • 如果自己不是第一个节点,就对自己上一个节点加监听器

    • 只要上一个节点释放锁,自己就排到前面去了,相当于是一个排队机制。

            而且用临时顺序节点的另外一个用意就是,如果某个客户端创建临时顺序节点之后,不小心自己宕机了也没关系,zk感知到那个客户端宕机,会自动删除对应的临时顺序节点,相当于自动释放锁,或者是自动取消自己的排队。

    最后,咱们来看下用Curator框架进行加锁和释放锁的一个过程:

            cb3f9ccbf24ddcb0a72e465948535a969dc.jpg

                其实用开源框架就是这点好,方便。这个Curator框架的zk分布式锁的加锁和释放锁的实现原理,其实就是上面我们说的那样子。但是如果你要手动实现一套那个代码的话。还是有点麻烦的,要考虑到各种细节,异常处理等等。所以大家如果考虑用zk分布式锁,可以参考下本文的思路。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3492343/blog/2992492

  • 相关阅读:
    【模块汇总】
    【葵花宝典@2020Python面试】
    【数据库汇总】
    【Python初阶汇总】
    【葵花宝典@职场动物园】
    【2020Python修炼记】web框架之Django实战-BBS-高仿版博客园
    【2020Python修炼记】web框架之 权限管理+Auth模块
    Java SE基础2:Class类与反射 反射破坏了封装吗?
    Java SE基础1:面向对象三大基本特性
    11.堆与堆的应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wodog/p/1213540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