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edis

    简单来说

     Redis 就是一个使用 C 语言开发的数据库,不过与传统数据库不同的是 Redis 的数据是存在内存中的 ,也就是它是内存数据库,所以读写速度非常快,因此 Redis 被广泛应用于缓存方向。

    Redis 基于 Reactor 模式来设计开发了自己的一套高效的事件处理模型 (Netty 的线程模型也基于 Reactor 模式,Reactor 模式不愧是高性能 IO 的基石),这套事件处理模型对应的是 Redis 中的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由于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是单线程方式运行的,所以我们一般都说 Redis 是单线程模型。

    Redis 通过IO 多路复用程序 来监听来自客户端的大量连接(或者说是监听多个 socket),它会将感兴趣的事件及类型(读、写)注册到内核中并监听每个事件是否发生。

    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 I/O 多路复用技术的使用让 Redis 不需要额外创建多余的线程来监听客户端的大量连接,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和 NIO 中的 Selector 组件很像)。

    大体上来说,Redis 6.0 之前主要还是单线程处理。

    那,Redis6.0 之前 为什么不使用多线程?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下面 3 个:

    1. 单线程编程容易并且更容易维护;
    2. Redis 的性能瓶颈不再 CPU ,主要在内存和网络;
    3. 多线程就会存在死锁、线程上下文切换等问题,甚至会影响性能。

    Redis6.0 引入多线程主要是为了提高网络 IO 读写性能,因为这个算是 Redis 中的一个性能瓶颈(Redis 的瓶颈主要受限于内存和网络)。

    Redis 常见数据结构以及使用场景分析

    https://snailclimb.gitee.io/javaguide/#/docs/database/Redis/redis-all

     1  string

    介绍 :string 数据结构是简单的 key-value 类型

    1. 常用命令: set,get,strlen,exists,dect,incr,setex 等等。
    2. 应用场景 :一般常用在需要计数的场景,比如用户的访问次数、热点文章的点赞转发数量等等。

     list

      list 即是 链表 redis 实现了自己的链表数据结构。Redis 的 list 的实现为一个 双向链表,即可以支持反向查找和遍历,更方便操作,不过带来了部分额外的内存开销。

    1. 常用命令: rpush,lpop,lpush,rpop,lrange、llen 等。
    2. 应用场景: 发布与订阅或者说消息队列、慢查询。

    3  hash

    4 Set

    缓存穿透:

    请求时候缓存没有,直接到了db,然后正好db有没有,也不会放入缓存,然后会慢慢失去了缓存意义 db炸裂 解决: 一般解决是把空结果也进行缓存下来,设置i 个短的过期时间,最长不超过5分钟,让他不直接到db

    解决

    1 最基本的就是首先做好参数校验,一些不合法的参数请求直接抛出异常信息返回给客户端。比如查询的数据库 id 不能小于 0、传入的邮箱格式不对的时候直接返回错误消息给客户端等等。如果缓存和数据库都查不到某个 key 的数据就写一个到 Redis 中去并设置过期时间,具体命令如下: SET key value EX 10086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请求的 key 变化不频繁的情况,如果黑客恶意攻击,每次构建不同的请求 key,会导致 Redis 中缓存大量无效的 key 。很明显,这种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如果非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穿透问题的话,尽量将无效的 key 的过期时间设置短一点比如 1 分钟

    2 2)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说某个元素存在,小概率会误判。布隆过滤器说某个元素不在,那么这个元素一定不在。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一个元素加入布隆过滤器中的时候,会进行哪些操作:

    1. 使用布隆过滤器中的哈希函数对元素值进行计算,得到哈希值(有几个哈希函数得到几个哈希值)。
    2. 根据得到的哈希值,在位数组中把对应下标的值置为 1。

    我们再来看一下,当我们需要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存在于布隆过滤器的时候,会进行哪些操作:

    1. 对给定元素再次进行相同的哈希计算;
    2. 得到值之后判断位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是否都为 1,如果值都为 1,那么说明这个值在布隆过滤器中,如果存在一个值不为 1,说明该元素不在布隆过滤器中
    3. 然后,一定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不同的字符串可能哈希出来的位置相同。 (可以适当增加位数组大小或者调整我们的哈希函数来降低概率)

     缓存雪崩

    :缓存在同一时间大面积的失效,后面的请求都直接落到了数据库上,造成数据库短时间内承受大量请求。 这就好比雪崩一样,摧枯拉朽之势,数据库的压力可想而知,可能直接就被这么多请求弄宕机了。

    解决:

    针对 Redis 服务不可用的情况:

    1. 采用 Redis 集群,避免单机出现问题整个缓存服务都没办法使用。
    2. 限流,避免同时处理大量的请求。

    针对热点缓存失效的情况:

    1. 设置不同的失效时间比如随机设置缓存的失效时间。
    2. 缓存永不失效。

    缓存击穿:

    某个热点key过期,大量请求到db. 解决方案分布式锁

     如何保证缓存和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Cache Aside Pattern 中遇到写请求是这样的:更新 DB,然后直接删除 cache 。

    果更新数据库成功,而删除缓存这一步失败的情况的话,简单说两个解决方案:

    1. 缓存失效时间变短(不推荐,治标不治本) :我们让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变短,这样的话缓存就会从数据库中加载数据。另外,这种解决办法对于先操作缓存后操作数据库的场景不适用。
    2. 增加cache更新重试机制(常用): 如果 cache 服务当前不可用导致缓存删除失败的话,我们就隔一段时间进行重试,重试次数可以自己定。如果多次重试还是失败的话,我们可以把当前更新失败的 key 存入队列中,等缓存服务可用之后,再将 缓存中对应的 key 删除即可。

    11. Redis是如何判断数据是否过期的呢?

    Redis 通过一个叫做过期字典(可以看作是hash表)来保存数据过期的时间。过期字典的键指向Redis数据库中的某个key(键),过期字典的值是一个long long类型的整数,这个整数保存了key所指向的数据库键的过期时间(毫秒精度的UNIX时间戳)。

    过期的数据的删除策略

    1. 惰性删除 :只会在取出key的时候才对数据进行过期检查。这样对CPU最友好,但是可能会造成太多过期 key 没有被删除。
    2. 定期删除 : 每隔一段时间抽取一批 key 执行删除过期key操作。并且,Redis 底层会通过限制删除操作执行的时长和频率来减少删除操作对CPU时间的影响。

    定期删除对内存更加友好,惰性删除对CPU更加友好。两者各有千秋,所以Redis 采用的是 定期删除+惰性/懒汉式删除 。

    但是,仅仅通过给 key 设置过期时间还是有问题的。因为还是可能存在定期删除和惰性删除漏掉了很多过期 key 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大量过期 key 堆积在内存里,然后就Out of memory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 Redis 内存淘汰机制

    Redis 提供 6 种数据淘汰策略:

    1. volatile-lru(least recently used):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2. volatile-ttl: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3. volatile-random: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4. allkeys-lru(least recently used):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 key(这个是最常用的)
    5. allkeys-random:从数据集(server.db[i].dict)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6. no-eviction:禁止驱逐数据,也就是说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这个应该没人使用吧!

    Redis 持久化机制(怎么保证 Redis 挂掉之后再重启数据可以进行恢复)

    Redis 支持持久化,而且支持两种不同的持久化操作。Redis 的一种持久化方式叫快照(snapshotting,RDB),另一种方式是只追加文件(append-only file, AOF)

    快照(snapshotting)持久化(RDB)

    Redis 可以通过创建快照来获得存储在内存里面的数据在某个时间点上的副本。Redis 创建快照之后,可以对快照进行备份,可以将快照复制到其他服务器从而创建具有相同数据的服务器副本(Redis 主从结构,主要用来提高 Redis 性能),还可以将快照留在原地以便重启服务器的时候使用。

    快照持久化是 Redis 默认采用的持久化方式,在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默认有此下配置:

    AOF(append-only file)持久化

    与快照持久化相比,AOF 持久化 的实时性更好,因此已成为主流的持久化方案。默认情况下 Redis 没有开启 AOF(append only file)方式的持久化,可以通过 appendonly 参数开启:

    appendonly yes

    在 Redis 的配置文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 AOF 持久化方式,它们分别是: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有数据修改发生时都会写入AOF文件,这样会严重降低Redis的速度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同步一次,显示地将多个写命令同步到硬盘
    appendfsync no        #让操作系统决定何时进行同步

    为了兼顾数据和写入性能,用户可以考虑 appendfsync everysec 选项 ,让 Redis 每秒同步一次 AOF 文件,Redis 性能几乎没受到任何影响。而且这样即使出现系统崩溃,用户最多只会丢失一秒之内产生的数据。当硬盘忙于执行写入操作的时候,Redis 还会优雅的放慢自己的速度以便适应硬盘的最大写入速度。

    拓展:Redis 4.0 对于持久化机制的优化

     Redis 事务

    Redis 可以通过 MULTI,EXEC,DISCARD 和 WATCH 等命令来实现事务(transaction)功能。

    使用 MULTI命令后可以输入多个命令。Redis不会立即执行这些命令,而是将它们放到队列,当调用了EXEC命令将执行所有命令。

    你可以将Redis中的事务就理解为 :Redis事务提供了一种将多个命令请求打包的功能。然后,再按顺序执行打包的所有命令,并且不会被中途打断。

    缓存常用的3种读写策略” 

    Cache Aside Pattern(旁路缓存模式)

    Cache Aside Pattern 是我们平时使用比较多的一个缓存读写模式,比较适合读请求比较多的场景。

    Cache Aside Pattern 中服务端需要同时维系 DB 和 cache,并且是以 DB 的结果为准。

    写 :

    • 先更新 DB
    • 然后直接删除 cache 

    读 :

    • 从 cache 中读取数据,读取到就直接返回
    • cache中读取不到的话,就从 DB 中读取数据返回
    • 再把数据放到 cache 中。

    “在写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先删除 cache ,后更新 DB 么?”

    答案: 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数据库(DB)和缓存(Cache)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为什么呢?比如说请求1 先写数据A,请求2随后读数据A的话就很有可能产生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

    试官可能会紧接着就追问:“在写数据的过程中,先更新DB,后删除cache就没有问题了么?”

    答案: 理论上来说还是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不过概率非常小,因为缓存的写入速度是比数据库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读写穿透)

    Write Behind Pattern(异步缓存写入)

  • 相关阅读:
    C++ 引用做左值
    C++ 引用本质的详解
    C++ 引用基础
    C语言错误 指针的类型错误
    C++ c++与C语言的区别(三目运算符,const修饰符)
    C++ c++与C语言的区别(struct类型的加强,函数-变量类型加强,bool类型)
    C++ c++与C语言的区别(实用性增强,register关键字增强,全局变量检测增强)
    C++ c++初识
    C语言 Linux内核链表(企业级链表)
    C语言 结构体中属性的偏移量计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ingkuan/p/1437488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