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三个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均衡负载相互协作
1.1.1 计算机网络定义
不同地理位置多台自主计算机通过各种通信手段相互连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复合计算机系统。
自主:网络中主机系统无须外界的支持与控制就能独立运行。
相互连接:彼此间有信道存在,可以互相交换信息。
计算机网络(egin{cases}{通信子网}\{资源子网}end{cases})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四个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阶段、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阶段、目前所处的国际化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一阶段: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中心计算机任务随终端个数增而加重,出现了数据处理与通信处理的分工,前端处理器(FEP)和通信控制器(CCU)。
终端机集中的地区,采用集中管理器,低速线路连起附近集群的终端,Modem以及高速线路与远程中心计算机的前端机相连。
第二阶段:
终端都是具有自主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无主从关系。
代表:阿帕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SNA网与DNA网。
第三阶段:
标准化 OSI
第四阶段:
因特网、TCP/IP协议
1.1.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模式
1.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C/S模式):
集中存储资源于相对少量的服务器,信息管理比较规范,信息比较稳定,同时安全性也较高。
投资大且维护成本高,受服务器限制。
2.对等网络模式(P2P模式)
每个节点地位相同。
简单、成本较低、支持用户之间直接共享资源。
安全问题、局部主机性能影响
1.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网络覆盖范围大小:个人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传输介质:有线网、无线网。
3.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网络、环型网络、总线型网络。
4.信道的带宽:窄带网、宽带网。
5.通信速率: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
6.使用范围:公用网、专用网。
7.网络的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
1.2 OSI参考模型
1.计算机网络协议:通信双方事先规定的通信规则的集合。
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
语义: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如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同步:对有关时间实现顺序的先洗说明,如速度匹配、排序等。
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规范的集合。
3.实体、协议、服务、服务数据单元和协议数据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