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_day6 log模块

    import logging
    '''
    一:如果不指定filename,则默认打印到终端
    二:指定日志级别:
    指定方式:
    1:level=10
    2:level=logging.ERROR

    日志级别种类:
    CRITICAL = 50
    FATAL = CRITICAL
    ERROR = 40
    WARNING = 30
    WARN = WARNING
    INFO = 20
    DEBUG = 10
    NOTSET = 0

    三:指定日志级别为ERROR,则只有ERROR及其以上级别的日志会被打印
    '''

    logging.basicConfig(filename='access.log',
    format='%(asctime)s - %(name)s - %(levelname)s -
    %(module)s: %(message)s',
    datefmt='%Y-%m-%d %H:%M:%S %p',
    level=10)

    logging.debug('debug')
    logging.info('info')
    logging.warning('warning')
    logging.error('error')
    logging.critical('critical')
    logging.log(10,'log') #如果level=40,则只有logging.critical和
    loggin.error的日志会被打印


    可在logging.basicConfig()函数中通过具体参数来更改logging模块默认行为,
    可用参数有
    filename:用指定的文件名创建FiledHandler(后边会具体讲解handler的概念
    ),这样日志会被存储在指定的文件中。
    filemode:文件打开方式,在指定了filename时使用这个参数,默认值为“a”
    还可指定为“w”。
    format:指定handler使用的日志显示格式。
    datefmt:指定日期时间格式。
    level:设置rootlogger(后边会讲解具体概念)的日志级别
    stream:用指定的stream创建StreamHandler。可以指定输出到
    sys.stderr,sys.stdout或者文件,默认为sys.stderr。若同时列出了filename
    和stream两个参数,则stream参数会被忽略

    日志格式

    %(name)s

    Logger的名字,并非用户名,详细查看

    %(levelno)s

    数字形式的日志级别

    %(levelname)s

    文本形式的日志级别

    %(path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完整路径名,可能没有

    %(file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文件名

    %(modul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名

    %(func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函数名

    %(lineno)d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语句所在的代码行

    %(created)f

    当前时间,用UNIX标准的表示时间的浮 点数表示

    %(relativeCreated)d

    输出日志信息时的,自Logger创建以 来的毫秒数

    %(asctime)s

    字符串形式的当前时间。默认格式是 “2003-07-08 16:49:45,896”。逗号后面的是毫秒

    %(thread)d

    线程ID。可能没有

    %(threadName)s

    线程名。可能没有

    %(process)d

    进程ID。可能没有

    %(message)s

    用户输出的消息

  • 相关阅读:
    链表与顺序表
    js对table的动态操作
    关于float的内部结构
    spring bean的生命周期
    浅谈(吐槽)自己
    java缓存机制(上)
    Verilog经典输入控制/激励信号模板1
    verilog中的for循环问题
    2015,welcome!!!
    (转)Quartus II和Modelsim的联合仿真(详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nda/p/695506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