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数据归一化方法(转)

    https://www.cnblogs.com/sddai/p/6250094.html

    1. 概要


    数据预处理在众多深度学习算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实际情况中,将数据做归一化和白化处理后,很多算法能够发挥最佳效果。然而除非对这些算法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否则预处理的精确参数并非显而易见。

    2. 数据归一化及其应用


    数据预处理中,标准的第一步是数据归一化。虽然这里有一系列可行的方法,但是这一步通常是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而明确选择的。特征归一化常用的方法包含如下几种:

    • 简单缩放
    • 逐样本均值消减(也称为移除直流分量)
    • 特征标准化(使数据集中所有特征都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

    一般做机器学习应用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花费在特征处理上,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对特征数据进行归一化,为什么要归一化呢?很多同学并未搞清楚,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

    • 归一化后加快了梯度下降求最优解的速度;
    • 归一化有可能提高精度;

    加快梯度下降求解速度

    如下图所示,蓝色的圈圈图代表的是两个特征的等高线。其中左图两个特征X1和X2的区间相差非常大,X1区间是[0,2000],X2区间是[1,5],其所形成的等高线非常尖。当使用梯度下降法寻求最优解时,很有可能走“之字型”路线(垂直等高线走),从而导致需要迭代很多次才能收敛;

    normal

    而右图对两个原始特征进行了归一化,其对应的等高线显得很圆,在梯度下降进行求解时能较快的收敛。

    因此如果机器学习模型使用梯度下降法求最优解时,归一化往往非常有必要,否则很难收敛甚至不能收敛。

    归一化有可能提高精度

    一些分类器需要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如欧氏距离),例如KNN。如果一个特征值域范围非常大,那么距离计算就主要取决于这个特征,从而与实际情况相悖(比如这时实际情况是值域范围小的特征更重要)。

    简单缩放 | min-max标准化(Min-max normalization) | 离差标准化


    在简单缩放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数据的每一个维度的值进行重新调节(这些维度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使得最终的数据向量落在 [0,1]或[ − 1,1] 的区间内(根据数据情况而定)。这对后续的处理十分重要,因为很多默认参数(如 PCA-白化中的 epsilon)都假定数据已被缩放到合理区间。 例子:在处理自然图像时,我们获得的像素值在 [0,255] 区间中,常用的处理是将这些像素值除以 255,使它们缩放到 [0,1] 中.

    这种算法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转换函数如下:

    • x = (x - min)/(max - min)
      • max: 样本数据的最大值
      • min: 为样本数据的最小值

    y = 2*(y-min(y))/(max(y)-min(y))-1;    [-1,1]区间

    适用场景

    这种归一化方法比较适用在数值比较集中的情况。但是,如果max和min不稳定,很容易使得归一化结果不稳定,使得后续使用效果也不稳定,实际使用中可以用经验常量值来替代max和min。而且当有新数据加入时,可能导致max和min的变化,需要重新定义。

    在不涉及距离度量、协方差计算、数据不符合正太分布的时候,可以使用第一种方法或其他归一化方法。比如图像处理中,将RGB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后将其值限定在[0 255]的范围。

    标准差标准化 | z-score 0均值标准化(zero-mean normalization)


    经过处理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其转化函数为:

    • x = (x - u)/σ
      • u: 所有样本数据的均值
      • σ: 为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在分类、聚类算法中,需要使用距离来度量相似性的时候、或者使用PCA技术进行降维的时候,第二种方法(Z-score standardization)表现更好。

    非线性归一化


    经常用在数据分化比较大的场景,有些数值很大,有些很小。通过一些数学函数,将原始值进行映射。该方法包括 log、指数,正切等。需要根据数据分布的情况,决定非线性函数的曲线,比如log(V, 2)还是log(V, 10)等。

  • 相关阅读:
    网络编程最佳实践一
    【NYOJ】[599]奋斗的小蜗牛
    【NYOJ】[599]奋斗的小蜗牛
    【NYOJ】[477]A+B Problem III
    【NYOJ】[477]A+B Problem III
    【NYOJ】[811]变态最大值
    【NYOJ】[811]变态最大值
    【POJ】[1417]True Liars
    【POJ】[1417]True Liars
    【杭电】[3038]How Many Answers Are Wrong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ucxlw/p/928162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