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query中的$(document).ready()方法和window.onload方法区别

    大多数情况下,jquery代码的编写,都要求我们将jquery的代码放在

    1
    2
    3
    $(document).ready(function(){
          ........jquery代码...........
    });

    上面的代码和

    1
    2
    3
    $().ready(function(){
          ........jquery代码...........
    });
    1
    2
    3
    $(function(){
          ........jquery代码...........
    });

    是等同的~~最后一种方式是最简洁的方式,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使用最后一种写法,呵呵~~好记!
    注意:有时候我们自己编写的jquery代码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看似正常的代码,但是就是在运行的时候出错了,那么请先检查一下你的代码有没有放在$(document).ready()方法中运行。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document).ready()方法和window.onload方法的区别:
    他们的主要的区别有两点:

      1. 执行时机
        window.onload方法是在网页中的所有的元素(包括元素的所有关联文件)都完全加载到浏览器之后才执行。而通过jQuery中 的$(document).ready()方法注册的事件处理程序,只要在DOM完全就绪时,就可以调用了,比如一张图片只要<img>标签 完成,不用等这个图片加载完成,就可以设置图片的宽高的属性或样式等。
      2. $(document).ready()方法可以多次使用而注册不同的事件处理程序,而window.onload一次只能保存对一个函数的引用,多次绑定函数只会覆盖前面的函数。
        先来看window.onload方法在一个页面上注册两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function one(){
            alert("one");
        }
        function two(){
            alert("two");
        }
        window.onload = two ;
        window.onload = one ;

        上面的代码运行后,会弹出“one”。

        window.onload方法测试

        再来看看$(document).ready()方法分两次调用会是什么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unction one(){
            alert("one");
        }
        function two(){
            alert("two");
        }
        $(document).ready(function(){
            one();
        });
        $(document).ready(function(){
            two();
        });

        上面的代码运行后,会分别弹出“one”和“two”。

        $(document).ready()方法测试
  • 相关阅读:
    3DMAX贴图无法显示
    3DMAX2016安装教程【图文】
    OSG学习:转动的小汽车示例
    JAVA Eclipse 快捷键
    解决JQUERY在IE8,7,6下将字符串转成XML对象时产生的BUG
    毕设二:python 爬取京东的商品评论
    redis 注册为服务
    python 爬取bilibili 视频弹幕
    python 爬取36kr 7x24h快讯
    jQuery实现表格冻结行和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iuba/p/281248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