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书列荐书 |《离经叛道的人如何改变世界》【美】亚特 格兰特著

         阅读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发散我们的思维,使之看问题不再单一化,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我们看待问题切记“教条化”,而且很多事情属于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那么就不要用一两句话去囊括它。比如接下来的------

      针对拖延——

      “今日事,今日毕” 针对的是自己的计划,但是如果在计划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的话,那就是累死在客户的需求中。拖延也许会带来好处,拖延的重点就在于等待一个合适的行动时机。一旦把握住了时机,那就不遗余力,下重头戏的去完成它。要不然怎么会有句玩笑话------“产品经理是条狗”呢。

      针对创造力——

      很多企业在发展之初,尤其是较小规模的时候,总是想着如何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通常会从改变用户的需求入手,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企业的壮大,就不可避免地患上 “大公司” 病。这并不是个贬义词,而是说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譬如 Netflix等等。企业发展之初的光环会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瓶颈,小米分拆了红米和小米后,现在的小米已经冲击高端旗舰品牌,只有RedMi具有原先小米成立之初的属性。 “创新的特点是拒绝接受默认选项”,创新的结果基本上是改变利益分割方式,比如淘宝成立之初,必然会有很多企业死掉,但是回来又重新与实体店结合,发展壮大自己,但是旧有的企业无法继续获得利益。规则和制度都是人制定的,淘宝重新定义了规则,攫取了巨大的利益,当然,合作者也收获颇多。

      针对风险——

      比如书中提到的例子,苹果成立之初,天使投资人要求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必须离开惠普公司,专心投入到苹果的产品研发中来。但是他拒绝了,有着稳定的薪水能够让他源源不断的产出成果。换句话说,创新,并不和风险挂等号。作为人的个体,并不是他没有经历过,而是没有公开表露。风险背后隐藏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你是否为此做出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足,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时机,一个借口。“同那些辞去本职工作的企业家相比,那些继续本职工作的企业家失败的概率要低 33% ”。“在日常生活中,成功人士对待风险也同样如此,他们在组合中平衡各项风险。当一个领域铤而走险,我们可以通过在其他领域谨慎行事来降低整体风险水平。” 而这么做的重要目的是------“ 在一个领域有安全感,使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领域成为创新者。能够应付基本的生活开销, 我们就不会迫于生存压力而去出版半成熟的书,销售拙劣的艺术品,或者创办未经考验的公司。” 要不怎么说创业成功的基本是三十而立的人呢!这里引出一个问题:“大国工匠”所提到的 “工匠精神” 一般可以理解为艺术品,换句话说人文素养极高,需要几十年的功力修养,但如果换成科技,技术更新换代这么快,埋头苦钻技术似乎不是个可取的办法,这有待商榷。

      针对发明家和投资者——

      “创新精神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没有新想法的产生,而是没有对新想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何来分析这句话呢,这个世界发明家很多,但是好的革命性的产品却不多,爱迪生发明了很多东西,你能知道的恐怕就只有灯泡了。瓦特做的事情不多,但你肯定知道他改良了蒸汽机。假如你是一个投资者,选对正确的创新想法的人,似乎是个很大的难题。简单地来说,假设你们家家族庞大,你能分辨各个兄弟姐妹几个哪个将来会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么?如果能,那么为什么不现在就打好关系,虽不能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TA好了你起码没坏处吧?如果不能,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要想提高对自身想法的判断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收集反馈意见。” 当然,还有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来获得广度。正如查理·芒格所说,扩大自己的学科交融度是避免自己愚昧的最好办法。

      针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人们通常会觉得,质量和数量不可兼容。但是当涉及到想法、创意时,数量和质量是成正比的。数量越多,可选择性就越多,虽然有些是奇怪的变异体,但并不妨碍精品的产生。只需要适当的 “容错机制” ,就会产生好的结果。比如刘慈欣创作《三体》之前就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张一鸣创立抖音时已经成立了很多家公司等等。其焦点就在于确定一个好的方向,然后不断的去实践,不停地试错,总会有一条正确的路。普通人的问题就在于,试错的机会并不多,这是后话。

      针对拖延和时机——

      “伟大的创新者是伟大的拖延者,但他们不是完全没有规划。他们有战略地推进,通过不断测试和优化不同的可能性,循序渐进地取得进展。” 为了击败对手而匆忙的行动是错误的。

      “短跑对于年轻天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要成为一名年长的大师,需要有耐心的跑完马拉松。” 持续不断地积累很重要。

      “对于那些没有获得灵光一闪的人来说,缓慢而稳定的实验可以照亮他们通往创新的更长久的路径。”        ——与各位共勉

  • 相关阅读:
    二极管测试
    MOS开关速度
    STM8L PWM输出通道
    STM8Lpwm
    IAR 使用技巧
    java学习第十一天
    java学习第十天
    java学习第九天
    部分总结
    发现一篇好文,说的很详细,先收藏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anyuesheng/p/1109537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