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IOCTL函数用法

    一、ioctl的简介:

    虽然在文件操作结构体"struct file_operations"中有很多对应的设备操作函数,但是有些命令是实在找不到对应的操作函数。如CD-ROM的驱动,想要一个弹出光驱的操作,这种操作并不是所有的字符设备都需要的,所以文件操作结构体也不会有对应的函数操作。

    出于这样的原因,ioctl就有它的用处了————一些没办法归类的函数就统一放在ioctl这个函数操作中,通过指定的命令来实现对应的操作。所以,ioctl函数里面都实现了多个的对硬件的操作,通过应用层传入的命令来调用相应的操作。

    来个图来说一下应用层与驱动函数的ioctl之间的联系:

    上面的图可以看出,fd通过内核后找到对应的inode和file结构体指针并传给驱动函数,而另外两个参数却没有修改(类型改了没什么关系)。

    简单介绍一下函数:

    int (*ioctl) (struct inode * node, struct file *filp, unsigned int cmd, unsigned long arg);

    参数:

    1)inode和file:ioctl的操作有可能是要修改文件的属性,或者访问硬件。要修改

    文件属性的话,就要用到这两个结构体了,所以这里传来了它们的指针。

    2)cmd:命令,接下来要长篇大论地说。

    3)arg:参数,接下来也要长篇大论。

    返回值:

    1)如果传入的非法命令,ioctl返回错误号-EINVAL。

    2)内核中的驱动函数返回值都有一个默认的方法,只要是正数,内核就会傻乎乎的认为这是正确的返回,并把它传给应用层,如果是负值,内核就会认为它是错误号了。

    Ioctl里面多个不同的命令,那就要看它函数的实现来决定返回值了。打个比方,如果ioctl里面有一个类似read的函数,那返回值也就可以像read一样返回。

    当然,不返回也是可以的。

    二、ioctl的cmd

    说白了,cmd就是一个数,如果应用层传来的数值在驱动中有对应的操作,这样就就可以了。

    来个最简单的ioctl实现:3rd_char_4/1st

    1)要先定义个命令,就用一个简单的0,来个命令的头文件,驱动和应用函数都要包含这个头文件:

    /*test_cmd.h*/
    #ifndef _TEST_CMD_H
    #define _TEST_CMD_H
    
    #define TEST_CLEAR 0
    
    #endif /*_TEST_CMD_H*/

    2)驱动实现ioctl:

    命令TEST_CLEAR的操作就是清空驱动中的kbuf。

    int test_ioctl (struct inode *node, struct file *filp, unsigned int cmd, uns igned long arg)
    {
        int ret = 0;
        struct _test_t *dev = filp->private_data;
        switch(cmd){
            case TEST_CLEAR:
                memset(dev->kbuf, 0, DEV_SIZE);
                dev->cur_size = 0;
                filp->f_pos = 0;
                ret = 0;
                break;
            default: /*命令错误时的处理*/
                P_DEBUG("error cmd!
    ");
                ret = - EINVAL;
                break;
        }
        return ret;
    }

    3)再来个应用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ys/ioctl.h>
    #include "test_cmd.h"
    int main(void)
    {
        char buf[20];
        int fd;
        int ret;
    
        fd = open("/dev/test", O_RDWR);
        if(fd < 0)
        {
            perror("open");
            return -1;
        }
        write(fd, "xiao bai", 10);   //1先写入
        ioctl(fd, TEST_CLEAR);       //2再清空
        ret = read(fd, buf, 10);     //3再验证
        if(ret < 0)
        {
            perror("read");
        }
        close(fd);
        return 0;
    }

    注:这里为了read返回出错,我修改了驱动的read、write函数的开始时的第一个

    判断,一看就知道了。

    4)验证一下:

    [root: 1st]# insmod test.ko
    major[253] minor[0]
    hello kernel
    [root: 1st]# mknod /dev/test c 253 0
    [root: 1st]# ./app
    <kernel>[test_write]write 10 bytes, cur_size:[10]
    <kernel>[test_write]kbuf is [xiao bai]
    read: No such device or address //哈哈!出错了!因为没数据读取

    按照上面的方法来定义一个命令是完全可以的,但内核开发人员发现这样有点不对劲。

    如果有两个不同的设备,但它们的ioctl的cmd却一样的,哪天有谁不小心打开错了,并且调用ioctl,这样就完蛋了。因为这个文件里面同样有cmd对应实现。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内核对cmd又有了新的定义,规定了cmd都应该不一样。

    三、ioctl中的cm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备类型(幻数) | 序列号 | 方向 |数据尺寸|
    |----------|--------|------|--------|
    | 8 bit | 8 bit |2 bit |8~14 bit|
    |----------|--------|------|--------|

    一个cmd被分为了4个段,每一段都有各自的意义,cmd的定义在<linux/ioctl.h>。注:但实际上<linux/ioctl.h>中只是包含了<asm/ioctl.h>,这说明了这是跟平台相关的,ARM的定义在<arch/arm/include/asm/ioctl.h>,但这文件也是包含别的文件<asm-generic/ioctl.h>,千找万找,终于找到了。

    在<asm-generic/ioctl.h>中,cmd拆分如下:

    解释一下四部分,全部都在<asm-generic/ioctl.h>和ioctl-number.txt这两个文档有说明。

    1) 幻数:说得再好听的名字也只不过是个0~0xff的数,占8bit(_IOC_TYPEBITS)。这个数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驱动的,像设备号申请的时候一样,内核有一个文档给出一些推荐的或者已经被使用的幻数。

    /*Documentation/ioctl/ioctl-number.txt*/
    'w' all CERN SCI driver
    'y' 00-1F packet based user level communications
    <mailto:zapman@interlan.net>
    'z' 00-3F CAN bus card
    <mailto:hdstich@connectu.ulm.circular.de>
    'z' 40-7F CAN bus card
    <mailto:oe@port.de>

    可以看到'x'是还没有人用的,我就拿这个当幻数!

    2)序数:用这个数来给自己的命令编号,占8bit(_IOC_NRBITS),我的程序从1开始排序。

    3)数据传输方向:占2bit(_IOC_DIRBITS)。如果涉及到要传参,内核要求描述一下传输的方向,传输的方向是以应用层的角度来描述的。

    1)_IOC_NONE:值为0,无数据传输。

    2)_IOC_READ:值为1,从设备驱动读取数据。

    3)_IOC_WRITE:值为2,往设备驱动写入数据。

    4)_IOC_READ|_IOC_WRITE:双向数据传输。

    4)数据大小:与体系结构相关,ARM下占14bit(_IOC_SIZEBITS),如果数据是int,内核给这个赋的值就是sizeof(int)。

    强调一下,内核是要求按这样的方法把cmd分类,当然你也可以不这样干,这只是为了迎合内核的要求,让自己的程序看上去很正宗。上面我的程序没按要求照样运行。

    既然内核这样定义cmd,就肯定有方法让用户方便定义:

    _IO(type,nr) //没有参数的命令

    _IOR(type,nr,size) //该命令是从驱动读取数据

    _IOW(type,nr,size) //该命令是从驱动写入数据

    _IOWR(type,nr,size) //双向数据传输

    上面的命令已经定义了方向,我们要传的是幻数(type)、序号(nr)和大小(size)。在这里szie的参数只需要填参数的类型,如int,上面的命令就会帮你检测类型的正确然后赋值sizeof(int)。

    有生成cmd的命令就必有拆分cmd的命令:

    _IOC_DIR(cmd) //从命令中提取方向

    _IOC_TYPE(cmd) //从命令中提取幻数

    _IOC_NR(cmd) //从命令中提取序数

    _IOC_SIZE(cmd) //从命令中提取数据大小


     越讲就越复杂了,既然讲到这,随便就讲一下预定义命令。

    预定义命令是由内核来识别并且实现相应的操作,换句话说,一旦你使用了这些命令,你压根也不要指望你的驱动程序能够收到,因为内核拿掉就把它处理掉了。


     分为三类:

    1)可用于任何文件的命令

    2)只用于普通文件的命令

    3)特定文件系统类型的命令


     其实上面的我三类我也没搞懂,反正我自己随便编了几个数当命令都没出错,如果真的怕出错,那就不要用别人已经使用的幻数就行了。


    讲了这么多,终于要上程序了,修改一下上一个程序,让它看起来比较有内涵。

    /3rd_char/3rd_char_4/2nd

    1)先改一下命令:

    /*test_cmd.h*/
    #ifndef _TEST_CMD_H
    #define _TEST_CMD_H
    
    #define TEST_MAGIC 'x' //定义幻数
    #define TEST_MAX_NR 1 //定义命令的最大序数,只有一个命令当然是1
    #define TEST_CLEAR _IO(TEST_MAGIC, 0)
    
    #endif /*_TEST_CMD_H*/

    2)既然这么辛苦改了cmd,在驱动函数当然要做一些参数检验:

    /*test.c*/
    int test_ioctl (struct inode *node, struct file *filp, unsigned int cmd, unsigned long arg)
    {
        int ret = 0;
        struct _test_t *dev = filp->private_data;
    
        /*既然这么费劲定义了命令,当然要检验命令是否有效*/
        if(_IOC_TYPE(cmd) != TEST_MAGIC) return - EINVAL;
        if(_IOC_NR(cmd) > TEST_MAX_NR) return - EINVAL;
        switch(cmd){
            case TEST_CLEAR:
                memset(dev->kbuf, 0, DEV_SIZE);
                dev->cur_size = 0;
                filp->f_pos = 0;
                ret = 0;
                break;
            default: /*命令错误时的处理*/
                P_DEBUG("error cmd!
    ");
                ret = - EINVAL;
                break;
        }
        return ret;
    }

    每个参数的传入都会先检验一下幻数还有序数是否正确。

    3)应用程序的验证:

    结果跟上一个完全一样,因为命令的操作没有修改

    [root: 2nd]# insmod test.ko
    major[253] minor[0]
    hello kernel
    [root: 2nd]# mknod /dev/test c 253 0
    [root: 2nd]# ./app
    <kernel>[test_write]write 10 bytes, cur_size:[10]
    <kernel>[test_write]kbuf is [xiao bai]
    read: No such device or address

    五、ioctl中的arg之整数传参。

    上面讲的例子都没有使用ioctl的传参。这里先要说一下ioctl传参的方式。

    应用层的ioctl的第三个参数是"...",这个跟printf的"..."可不一样,printf中是意味这你可以传任意个数的参数,而ioctl最多也只能传一个,"..."的意思是让内核不要检查这个参数的类型。也就是说,从用户层可以传入任何参数,只要你传入的个数是1.

    一般会有两种的传参方法:

    1)整数,那可是省力又省心,直接使用就可以了。

    2)指针,通过指针的就传什么类型都可以了,当然用起来就比较烦。


     先说简单的,使用整数作为参数:

    例子,实现个命令,通过传入参数更改偏移量,虽然llseek已经实现,这里只是想验证一下正数传参的方法。


     1)先加个命令:

    #ifndef _TEST_CMD_H
    #define _TEST_CMD_H
    
    #define TEST_MAGIC 'x' //定义幻数
    #define TEST_MAX_NR 2 //定义命令的最大序数
    #define TEST_CLEAR _IO(TEST_MAGIC, 1)
    #define TEST_OFFSET _IO(TEST_MAGIC, 2)
    
    #endif /*_TEST_CMD_H*/

    这里有人会问了,明明你是要传入参数,为什么不用_IOW而用_IO定义命令呢?

    原因有二:

    1)因为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向是为了好让驱动的函数验证数据的安全性,而一般指针才需要检验安全性,因为有人会恶意传参(回想一下copy_to_user)。

    2)个人喜好,方便我写程序介绍另一种传参方法,说白了命令也只是一个数,只要不要跟预定义命令冲突就可以了。


     2)更新test_ioctl

    int test_ioctl (struct inode *node, struct file *filp, unsigned int cmd, uns igned long arg)
    {
        int ret = 0;
        struct _test_t *dev = filp->private_data;
    
        /*既然这么费劲定义了命令,当然要检验命令是否有效*/
        if(_IOC_TYPE(cmd) != TEST_MAGIC) return - EINVAL;
        if(_IOC_NR(cmd) > TEST_MAX_NR) return - EINVAL;
    
        switch(cmd){
            case TEST_CLEAR:
                memset(dev->kbuf, 0, DEV_SIZE);
                dev->cur_size = 0;
                filp->f_pos = 0;
                ret = 0;
                break;
            case TEST_OFFSET: //根据传入的参数更改偏移量
                filp->f_pos += (int)arg;
                P_DEBUG("change offset!
    ");
                ret = 0;
                break;
            default: /*命令错误时的处理*/
                P_DEBUG("error cmd!
    ");
                ret = - EINVAL;
                break;
        }
    
        return ret;
    }

    TSET_OFFSET命令就是根据传参更改偏移量,不过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参数的类型,驱动函数必须要知道从应用传来的参数是什么类型,不然就没法使用。在这个函数里,从应用层传来的参数是int,因此在驱动中也得用int。

    3)再改一下应用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ys/ioctl.h>
    #include "test_cmd.h"
    int main(void)
    {
        char buf[20];
        int fd;
        int ret;
    
        fd = open("/dev/test", O_RDWR);
        if(fd < 0)
        {
            perror("open");
            return -1;
        }
    
        write(fd, "xiao bai", 10); //先写入
    
        ioctl(fd, TEST_OFFSET, -10); //再改偏移量
    
        ret = read(fd, buf, 10); //再读数据
        printf("<app> buf is [%s]
    ", buf);
        if(ret < 0)
        {
            perror("read");
        }
    
        close(fd);
        return 0;
    }
    

    4)验证一下

    [root: 3rd]# insmod test.ko
    major[253] minor[0]
    hello kernel
    [root: 3rd]# mknod /dev/test c 253 0
    [root: 3rd]# ./app
    <kernel>[test_write]write 10 bytes, cur_size:[10]
    <kernel>[test_write]kbuf is [xiao bai]
    <kernel>[test_ioctl]change offset! //更改偏移量
    <kernel>[test_read]read 10 bytes, cur_size:[0] //没错误,成功读取!
    <app> buf is [xiao bai]

    上面的传参很简单把,接下来说一下以指针传参。

    考虑到参数不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正数这么简单,如果要传多一点的东西,譬如是结构体,那就得用上指针了。

    六、ioctl中的arg之指针传参。

    一讲到从应用程序传来的指针,就得想起我邪恶的传入了非法指针的例子。所以,驱动程序中任何与应用层打交道的指针,都得先检验指针的安全性。

    说到这检验又有两种方法:

    1)用的时候才检验。

    2)一进来ioctl就检验。


     先说用的时候检验,说白了就是用copy_xx_user系列函数,下面实现一下:

    1)先定义个命令

    #ifndef _TEST_CMD_H
    #define _TEST_CMD_H
    
    struct ioctl_data{
        unsigned int size;
        char buf[100];
    };
    
    #define DEV_SIZE 100
    
    #define TEST_MAGIC 'x' //定义幻数
    #define TEST_MAX_NR 3 //定义命令的最大序数
    
    #define TEST_CLEAR _IO(TEST_MAGIC, 1)
    #define TEST_OFFSET _IO(TEST_MAGIC, 2)
    #define TEST_KBUF _IO(TEST_MAGIC, 3)
    
    #endif /*_TEST_CMD_H*/

    这里有定义多了一个函数,虽然这个命令是涉及到了指针的传参,但我还是_IOW,还是那一句,现在还不需要用上。

    该命令的操作是传进一个结构体指针,驱动根据结构体的内容修改kbuf和cur_size和偏移量。

    2)来个实现函数:

    int test_ioctl (struct inode *node, struct file *filp, unsigned int cmd, uns igned long arg)
    {
        int ret = 0;
        struct _test_t *dev = filp->private_data;
        struct ioctl_data val;
    
        /*既然这么费劲定义了命令,当然要检验命令是否有效*/
        if(_IOC_TYPE(cmd) != TEST_MAGIC) return - EINVAL;
        if(_IOC_NR(cmd) > TEST_MAX_NR) return - EINVAL;
    
        switch(cmd){
            case TEST_CLEAR:
                memset(dev->kbuf, 0, DEV_SIZE);
                dev->cur_size = 0;
                filp->f_pos = 0;
                ret = 0;
                break;
            case TEST_OFFSET: //根据传入的参数更改偏移量
                filp->f_pos += (int)arg;
                P_DEBUG("change offset!
    ");
                ret = 0;
                break;
            case TEST_KBUF: //修改kbuf
                if(copy_from_user(&val, (struct ioctl_data *)arg, sizeof(struct ioctl_data))){
                    ret = - EFAULT;
                    goto RET;
                }
                memset(dev->kbuf, 0, DEV_SIZE);
                memcpy(dev->kbuf, val.buf, val.size);
                dev->cur_size = val.size;
                filp->f_pos = 0;
                ret = 0;
                break;
            default: /*命令错误时的处理*/
                P_DEBUG("error cmd!
    ");
                ret = - EINVAL;
                break;
        }
    RET:
        return ret;
    }

    第145行,因为指针是从用户程序传来,所以必须检查安全性。


     3)来个应用程序

    int main(void)
    {
        char buf[20];
        int fd;
        int ret;
        struct ioctl_data my_data= {
            .size = 10,
            .buf = "123456789"
        };
    
        fd = open("/dev/test", O_RDWR);
        if(fd < 0)
        {
        perror("open");
        return -1;
        }
    
        write(fd, "xiao bai", 10);
        ioctl(fd, TEST_KBUF, &my_data);
    
        ret = read(fd, buf, 10);
        printf("<app> buf is [%s]
    ", buf);
        if(ret < 0)
        {
            perror("read");
        }
        close(fd);
    
        return 0;
    }
    

    4)再来验证一下:

    [root: 4th]# ./app
    <kernel>[test_write]write 10 bytes, cur_size:[10]
    <kernel>[test_write]kbuf is [xiao bai]
    <kernel>[test_read]read 10 bytes, cur_size:[0]
    <app> buf is [123456789] //成功!

    注:类似copy_xx_user的函数含有put_user、get_user等,我就不细说了。

    下面说第二种方法:进入ioctl后使用access_ok检测。

    声明一下:下面的验证方法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想看下去的话,今天的内容已经讲完了。

    先说一下access_ok的使用

    access_ok(type, addr, size)

    使用:检测地址的安全性

    参数:

    type:用于指定数据传输的方向,VERIFY_READ表示要读取应用层数据,VERIFT_WRITE表示要往应用层写如数据。注意:这里和IOR IOW的方向相反。如果既读取又写入,那就使用VERIFY_WRITE。

    addr:用户空间的地址

    size:数据的大小

    返回值:

    成功返回1,失败返回0。

    既然知道怎么用,就直接来程序了:

    1)定义命令

    #ifndef _TEST_CMD_H
    #define _TEST_CMD_H
    struct ioctl_data{
        unsigned int size;
        char buf[100];
    };
    #define DEV_SIZE 100
    
    #define TEST_MAGIC 'x' //定义幻数
    #define TEST_MAX_NR 3 //定义命令的最大序数
    
    #define TEST_CLEAR _IO(TEST_MAGIC, 1)
    #define TEST_OFFSET _IO(TEST_MAGIC, 2)
    #define TEST_KBUF _IOW(TEST_MAGIC, 3, struct ioctl_data)
    
    #endif /*_TEST_CMD_H*/

    这里终于要用_IOW了!

    2)实现ioctl

    int test_ioctl (struct inode *node, struct file *filp, unsigned int cmd, uns igned long arg)
    {
        int ret = 0;
        struct _test_t *dev = filp->private_data;
    
        /*既然这么费劲定义了命令,当然要检验命令是否有效*/
        if(_IOC_TYPE(cmd) != TEST_MAGIC) return - EINVAL;
        if(_IOC_NR(cmd) > TEST_MAX_NR) return - EINVAL;
    
        /*根据提取命令指定的方向判断指针的安全性*/
        if(_IOC_DIR(cmd) & _IOC_READ)
            ret = access_ok(VERIFY_WRITE, (void __user *)arg, _IOC_SIZE(cmd));
        else if(_IOC_DIR(cmd) & _IOC_WRITE)
            ret = access_ok(VERIFY_READ, (void __user *)arg, _IOC_SIZE(cmd));
        if(!ret) return - EFAULT;
    
        switch(cmd){
            case TEST_CLEAR:
                memset(dev->kbuf, 0, DEV_SIZE);
                dev->cur_size = 0;
                filp->f_pos = 0;
                ret = 0;
                break;
            case TEST_OFFSET: //根据传入的参数更改偏移量
                filp->f_pos += (int)arg;
                P_DEBUG("change offset!
    ");
                ret = 0;
                break;
            case TEST_KBUF: //修改kbuf
                memset(dev->kbuf, 0, DEV_SIZE);
                memcpy(dev->kbuf, ((struct ioctl_data *)arg)->buf,
                    ((struct ioctl_data *)arg)->size);
                dev->cur_size = ((struct ioctl_data *)arg)->size;
                filp->f_pos = 0;
                ret = 0;
                break;
            default: /*命令错误时的处理*/
                P_DEBUG("error cmd!
    ");
                ret = - EINVAL;
                break;
        }
        return ret;
    }

    上面并没有用copy_to_user,而是通过access_ok来检测。

    3)再来个应用程序:

    int main(void)
    {
        char buf[20];
        int fd;
        int ret;
    
        struct ioctl_data my_data= {
        .size = 10,
        .buf = "123456789"
        };
    
        fd = open("/dev/test", O_RDWR);
        if(fd < 0)
        {
            perror("open");
            return -1;
        }
    
        write(fd, "xiao bai", 10);
    
        ret = ioctl(fd, TEST_KBUF, &my_data);
        if(ret < 0)
        {
            perror("ioctl");
        }
    
        ret = read(fd, buf, 10);
        printf("<app> buf is [%s]
    ", buf);
        if(ret < 0)
        {
            perror("read");
        }
    
        close(fd);
        return 0;
    }

    4)验证一下:效果和上一个一样

    [root: 5th]# ./app
    <kernel>[test_write]write 10 bytes, cur_size:[10]
    <kernel>[test_write]kbuf is [xiao bai]
    <kernel>[test_read]read 10 bytes, cur_size:[0]
    <app> buf is [123456789]

    下面就要如正题了,这个驱动是有问题的,那就是验证安全性完全不起作用!当我传入非法指针时,驱动同样会输出,不信可以自己传个邪恶地址(void *)0进去试一下。

    修改应用程序一样代码:

    ret = ioctl(fd, TEST_KBUF, &my_data);

    上面是我做的错误实现,我本来想验证,只要经过access_ok检验,数据就会安全,没想到经过access_ok检验之后照样会出错。

    但是,copy_to_user同样是先调用access_ok再调用memcpy,它却没出错。这个我事情我现在都没搞明白,如果谁知道了麻烦指点一下。


     我查了设备驱动第三版,在144页有这样的说法:

    1.access_ok并没有做完的所有的内存检查,

    2.大多数的驱动代码都不是用access_ok的,后面的内存管理会讲述。


     

    在这里书本上有这样的约定:(都是我自己的理解)

    1.传入指针需要检查安全性。memcpy函数尽量不要在内核中使用。

    2.copy_to_user.copy_from_user.get_user.put_user函数会再拷贝数据前检测指针的安全性。不需要access_ok。

    3.如果在ioctl函数开头使用了accsee_ok检验数据,接下来的代码可以使用__put_user或__get_user这些不需要检测的函数(书上有例子)

    虽然还有写东西还没搞懂,但个人觉得,如果使用个access_ok要这么麻烦的话,那我就不用好了,以后我就使用copy_xx_user函数,省力又省心。

    七、总结:

    这次讲了ioctl的实现:

    1)命令是怎么定义。

    2)参数怎么传递。

     原文链接: http://blog.csdn.net/styyzxjq2009/article/details/8023501
  • 相关阅读:
    MQTT 连接服务端失败,报错客户机未连接(32104)
    引入其他类定义的静态变量
    Linux 中文乱码问题
    MQTT 简介
    mybatis xml 特殊字符转义
    如何科学的高效率的选择创建线程数
    【安卓自定义控件系列】自绘控件打造界面超炫功能超强的圆形进度条
    Eclipse简介和使用技巧快捷方式
    MyEclipse如何全局搜索
    JAVA面向对象-----访问修饰符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anson7zop/p/760255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