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浏览器,输入字符,不停的点击输入,已经成为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习惯,但是这些习惯正在消退。
不用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不需要在越来越长的网页中披沙拣金,所有你关注的最新新闻都已经送到了你的电脑上;你不再只是个读者,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和编辑报道你所关注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门户网站的编辑制作一个门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百科全书的编写者;你不再需要写信去告诉DJ你想听到谁的节目,现在你可以自己成为DJ制作节目……
门户、email、IM等技术曾将internet带入凡人的生活,而今,RSS、网摘、wiki、flickr、podcast、plaxo等正在成为凡人改变internet的利器,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Jerry Yang)和大卫-费罗(David Filo)称,整个互联网未来的创新将转向个人市场。
RSS改变阅读习惯
“每人盯住自己分工的网站,摸清他们更新的规律,到时间就刷新网页,一有新文章马上转过来”这样的话在一代又一代的互联网编辑中流传,并且也是他们的真实工作写照,但是现在他们有机会改变被动的命运,一种被称为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技术可以在其他网站更新的同时将更新内容发给关注该更新的人。编辑们可以坐在电脑边等待别人的更新,而普通消费者可以不挨个访问网站就能获得他们关注的最新新闻。
从2003年开始,已经有很多网站支持RSS,你只要发现页面上有“XML”字样的桔黄色图标就代表该页面支持RSS,点击“XML”图标网页本身和域名都会改变,不用管页面变成怎样的“天书”,你只要复制改变后的域名将其粘贴到RSS客户端程序的收藏夹中就可以对该页面的更新进行跟踪了,目前的RSS客户端有单机版和在线版两种。
2005年6月24日微软宣布在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Longhorn中支持RSS功能,这距离RSS发明已有6年之久,而发明RSS的正是微软当时的竞争对手网景公司(Netscape),事实再次证明技术先进的产品未必是好产品,由于当时缺乏商业模型,受制内容匮乏等因素使得RSS沉寂6年。
Blog的兴起激活了RSS,美国Userland Software继承了网景的衣钵将RSS引入到Blog的应用,目前RSS的标准主要有RSS 1.0、RSS 2.0和Atom,微软的加入将对RSS标准的统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上的DIY——Blog、podcast、flickr
如果说RSS使用户在获取信息上获得了自由,那么Blog、podcast、flickr等技术使得用户在内容制作上获得了自由,凡人也可以成为记者、DJ、歌唱家,互联网被传统媒体诟病的原创实力大大加强了。
Blog是一种网络日记,1998年德拉吉使用Blog在全球第一个报道了克林顿和莱文斯基的绯闻、2001年上百个个人Blog成为“9·11”事件的重要新闻源,2004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开始用Blog作为发言阵地,白宫在大选进行时专门邀请了一些Blog作者前往报道现场感受,Blog俨然成了网络新闻和评论的一股新势力,把Blog里的文字改成音乐和图片就成了另外两种新技术podcast和flickr。
Blog作家王建硕在Blog里写道,人民群众有没有表现欲望?从超级女声、神州大舞台就看得出来。人民群众能不能创造出好的音乐作品?《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红透大江南北就是最好的答案,“草根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平台,而后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如山崩海裂一样汹涌澎湃”,Podcast就是给草根们提供表现的平台。
Podcast从技术上看是一个语音Blog系统,使用者可以自己扮演歌手、DJ、主持人等角色录制节目并上传服务器,订阅者可以自动获得最新上传的节目并通过电脑、mp3等播放器播放节目。2004年美国加拿大一些广播电台的介入使得草根的文艺作品延伸到了传统媒体领域。 2005年美国维亚康姆(Viacom)旗下Infinity广播公司开通了专门用来发送普通用户生成的语音内容的KYOURADIO服务。
与2004年靠文字Blog闻名互联网的木子美不同,在2005年夏一夜火遍互联网的“芙蓉姐姐”形象完全是靠夸张的形体语言来完成的,而这种形体语言的载体是照片。flickr就是一种个人的图片Blog系统。经常使用该工具的徐财星认为,flickr最大的优点是可“通过一个简单化的图片上传工具,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电脑中的图片上传到flickr”并且“flickr和blogger.com直接互通”。程序开发者曾登高认为flickr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设置Tags对图片进行分类管理。据悉,flickr已2005年3月被雅虎收购。
众人拾柴火焰高——网摘
保存网页通常有3种方式保存HTML网页、保存纯文字和保存该页面的链接。所谓网摘就是一种在网上保存网页链接的服务。
网摘技术在提供链接收藏的同时,还提供编写链接内容摘要,对所有保存的链接进行分类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每个用户都可以与别人共享各自保存的链接。如果每日使用网摘的用户数量较大,用户每日提供的链接收藏数量足够,网摘站就成了汇集各种新闻链接的门户网站。
最先想到要做网摘的是美国人约舒亚-沙科特,1998年他因项目需要保存了大量的链接,为方便查找他想出了在每个链接后面都加上关键词(标签Tag)的办法,4年后他为这些保存的链接创建了一个基于web的数据库以供自己使用,1年后约舒亚想到要将这种工具提供给别人使用就重写了数据库使其支持多用户使用,形成了现在的Del.icio.us。另外一个著名的网摘站是Furl.net,虽然在创立时间上略晚,但Furl.net在页面管理上独树一帜。
由于以上两者对中文支持都比较差,因此从2003年开始,国内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网摘站,包括365key、新浪vivi等。负责365key开发的曾登高认为,书签站的技术门槛很低,因此国内已经有很多类似服务提供商,未来网摘可以向门户发展,据他透露365key目前每天的链接更新量相当于1000个编辑在添加内容,另外一方面网摘还可以向搜索发展,由于每个用户都使用tag对网页进行规类,因此网摘搜索可以按照相关度+收录数+点击数搜索,像Google等一般搜索只能主要按照相关度进行搜索。
平民的大百科
如果某企业要统计所有员工的联系方式,传统的做法是由行政人员挨个统计然后登记造册,如果使用wiki,只需创建一个名为本企业员工联系方式的词条,所有员工可以同时在该词条下编辑各自的联系方式,wiki就是这种多人共同工作的工具。
1995年沃德-坎宁安因一辆名为wiki wiki Bus的机场巴士后受启发,将刚开发的全球第一个wiki程序命名为wiki。目前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统是维基百科全书网站系统。2001年1月至今,该系统收录英文条目500000条,是《大英百科全书》的5倍,日访问量870万次,超过《大英百科全书》网站。
除上述新技术外,所谓社会网络系统“SNS”、在线问答系统、在线版“outlook”plaxo等都是互联网上新近崛起的技术和概念,虽然这些应用在商业模式上还不成熟,技术上也有待完善,但是他们相对门户、email等早期互联网技术而言,在“个性”(原创能力、定制能力),和共性“聚合能力,共享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这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互联网应用认识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