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软件测试

    21、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两种基本方法,请分别说明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黑盒测试的优点有:比较简单,不需要了解程序内部的代码及实现;与软件的内部实现无关;  从用户角度出发,能很容易的知道用户会用到哪些功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基于软件开发文档,所以也能知道软件实现了文档中的哪些功能;在做软件自动化测试时较为方便。

    黑盒测试的缺点有: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代码,覆盖率较低,大概只能达到总代码量的30%;自动化测试的复用性较低。

    白盒测试的优点有:帮助软件测试人员增大代码的覆盖率,提高代码的质量,发现代码中隐    藏的问题。

    白盒测试的缺点有:程序运行会有很多不同的路径,不可能测试所有的运行路径;测试基于代码,只能测试开发人员做的对不对,而不能知道设计的正确与否,可能会漏掉一些功能需求;系统庞大时,测试开销会非常大。

     

    22、如何测试一个纸杯?

    功能度:用水杯装水看漏不漏;水能不能被喝到

    安全性:杯子有没有毒或细菌

    可靠性:杯子从不同高度落下的损坏程度

    可移植性:杯子在不同的地方、温度等环境下是否都可以正常使用

    兼容性:杯子是否能够容纳果汁、白水、酒精、汽油等

    易用性:杯子是否烫手、是否有防滑措施、是否方便饮用

    用户文档:使用手册是否对杯子的用法、限制、使用条件等有详细描述

    疲劳测试:将杯子盛上水(案例一)放24小时检查泄漏时间和情况;盛上汽油(案例二)放24小时检查泄漏时间和情况等

    压力测试:用根针并在针上面不断加重量,看压强多大时会穿透

     

    22、测试计划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测试计划文档的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软件测试计划是指导测试过程的纲领性文件:

    • 领导能够根据测试计划进行宏观调控,进行相应资源配置等
    • 测试人员能够了解整个项目测试情况以及项目测试不同阶段的所要进行的工作等
    • 便于其他人员了解测试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有关配合工作

    包含了产品概述、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区域、测试配置、测试周期、测试资源、测试交流、风险分析等内容。借助软件测试计划,参与测试的项目成员,尤其是测试管理人员,可以明确测试任务和测试方法,保持测试实施过程的顺畅沟通,跟踪和控制测试进度,应对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变更。

    测试计划编写6要素(5W1H):

    why——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测试;

    what—测试哪些方面,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

    when—测试不同阶段的起止时间;

    where—相应文档,缺陷的存放位置,测试环境等;

    who—项目有关人员组成,安排哪些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how—如何去做,使用哪些测试工具以及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测试计划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之间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测试计划主要从宏观上规划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和资源配置,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是完成测试任务的具体战术。所以其中最重要的是测试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最好是能先评审)。

     

    23、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常见设计方法都有哪些?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1)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错误猜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 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 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5)正交表分析法: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

    6)场景分析方法: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 

    7)状态图法:通过输入条件和系统需求说明得到被测系统的所有状态,通过输入条件和状态得出输出条件;通过输入条件、输出条件和状态得出被测系统的测试用例。

    8)大纲法:大纲法是一种着眼于需求的方法,为了列出各种测试条件,就将需求转换为大纲的形式。大纲表示为树状结构,在根和每个叶子结点之间存在唯一的路径。大纲中的每条路径定义了一个特定的输入条件集合,用于定义测试用例。树中叶子的数目或大纲中的路径给出了测试所有功能所需测试用例的大致数量。

     

    24、详细的描述一个测试活动完整的过程。(供参考,本答案主要是瀑布模型的做法)

    项目经理通过和客户的交流,完成需求文档,由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共同完成需求文档的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需求描述不清楚的地方和可能有明显冲突或者无法实现的功能的地方。项目经理通过综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客户的意见,完成项目计划。然后SQA进入项目,开始进行统计和跟踪

    开发人员根据需求文档完成需求分析文档,测试人员进行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有遗漏或双方理解不同的地方。测试人员完成测试计划文档,测试计划包括的内容上面有描述。

    测试人员根据修改好的需求分析文档开始写测试用例,同时开发人员完成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此两份文档成为测试人员撰写测试用例的补充材料。

    测试用例完成后,测试和开发需要进行评审。

    测试人员搭建环境

    开发人员提交第一个版本,可能存在未完成功能,需要说明。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发现BUG后提交给BugZilla。

    开发提交第二个版本,包括Bug Fix以及增加了部分功能,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重复上面的工作,一般是3-4个版本后BUG数量减少,达到出货的要求。

    如果有客户反馈的问题,需要测试人员协助重现并重新测试。

     

  • 相关阅读:
    HDU 3401 Trade
    POJ 1151 Atlantis
    HDU 3415 Max Sum of MaxKsubsequence
    HDU 4234 Moving Points
    HDU 4258 Covered Walkway
    HDU 4391 Paint The Wall
    HDU 1199 Color the Ball
    HDU 4374 One hundred layer
    HDU 3507 Print Article
    GCC特性之__init修饰解析 kasalyn的专栏 博客频道 CSDN.NE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yyy/p/1421742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