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搞不定思想和组织转变,何谈企业转型

          在《觉醒年代》第三集中,陈独秀先生到震旦学堂发表演讲,指出当时中国在向现代文明前进过程中催生的“两道觉悟”:一是,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枪炮不如人,因此被动挨打,所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就产生了洋务运动;二是,认为自己制度不如人,由此产生戊戌变法、晚清新政、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国家的共和制度,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但建立民国后,短短几年时间发生两次复辟,洋人照样欺负我们,老百姓还是吃不饱饭。随后,陈独秀先生抛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陈独秀谈到“第三道觉悟”,思想的觉悟、人的觉悟,只有换脑子,改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理念,创建一个崭新的国家,才可能拯救中国。后来,陈独秀先生创办《青年杂志》,并在第一卷创刊号中“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对青年要求的六个标准。 

      

    笔者看到这里的时候,产生了一些联想。国家的改变,其实也可以算到大的转型范畴,只不过,革命是天翻地覆的转型。当前,对企业来说,一股刮得越来越猛的风潮是转型升级,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参考陈独秀先生的“三道觉悟理论”,传统企业的转型过程,第一类或第一个阶段,其实也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里的“夷”指的是先进的互联网公司,“长技”是互联网公司所用到的先进技术,比如云计算、中台、DevOps等,“制夷”是指传统企业试图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来追上甚至赶超互联网公司。 

    一、为什么很多新技术和产品在传统公司里水土不服? 

    前面谈到,很多传统企业往往一谈转型,就认为只是技不如人,就会引入了很多互联网技术和产品,但实际效果很多时候却差强人意,甚至出现越来越多的失败案例。 

    从形态上来看,IT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烟囱式的,只被一个部门管理和使用,另一类是平台式的,被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和使用。在信息化早期,传统企业所采购的系统往往都是烟囱式的,而且买进来后很快能用得起来,产生效果。 

    《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践》作者钟华认为,烟囱式系统对企业主要有三种弊端。一是,重复功能建设和维护带来的重复投资;二是,打通烟囱式系统间交互的集成和协作成本高昂;三是,不利于数据和业务能力的沉淀和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转型的企业,都应该是平台型企业,要通过能力和数据在全企业范围内的沉淀、共享和复用,来实现快速构建业务应用,来快速地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 

    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到企业IT的平台化趋势。近年来,应用架构也在往平台化转型,各种平台类系统层出不穷,比如IAAS云平台、PAAS云平台、DevOps平台、中台,甚至企业架构等。这些平台,都涉及到两个甚至多个部门流程上的打通,必然导致涉及部门利益上的整合和重新分配。下图是这两类系统对比示意图: 

    有趣的是,当平台类系统越来越多的出现后,要其产生效益却越来越难,失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参考陈独秀先生提到的第二个觉悟,笔者认为,一大原因传统企业的职能型(烟囱式)组织结构无法给这种平台类系统提供必要的生存土壤和环境。 

    二、企业职能型组织结构无法为平台类系统提供生存环境 

    笔者认为,垂直型职能型组织无法给这类应用提供必要的生存土壤,平台类应用需要平台型组织。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也就是利益决定的。传统企业的职能型组织结果,按照职能对事业部划定了明确的边界,长时间下来,就是部门之间出现厚厚的部门墙。

      

    康威定律说,组织的架构决定了IT的架构。因此,这种垂直型组织结构之中,唯有烟囱式系统才能生存。而对于平台类系统来说,其责权利在多个部门之间很难分清楚,结果就是没有一个部门真正为这些平台负责。IAAS云平台,基本上由企业的运维部门负责,实际上可以看着烟囱类,这就是为什么IAAS云平台的推广还算顺利,除了把各部门原来的采购服务器等设备的权利上收时有一些阻力外;而DevOps、容器云平台等PAAS类平台,则很难协调开发部门和运维部门的利益,所以容器云在传统企业中使用起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运维部门搞的容器云开发团队不接受,开发部门搞的容器云运维部门不接受;中台,则很难协调好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和开发部门之间、业务部门和数据部门之间的利益;而企业架构,还要把战略部门加进来,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实际上,2013年的阿里巴巴,也采用的是职能型组织结果,共设立25个职能型事业部,采取总裁负责制。

      

    这时候的阿里巴巴,和其他传统企业一样,在IT建设方面也是“烟囱式”的,由不同的技术团队支撑不同业务。比如淘宝、天猫、聚划算这三大核心电商,一直是三套独立的系统,都建设了用户、商品、交易、评价等业务功能,并且互相独立,无法连接协同。 

    但相比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一大难能可贵之处就是,找到问题,找准方向后,能更果断地决策和更迅速地调整。互联网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往往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调整幅度大,直奔问题,直指目标;二是经常调整,不行就再调。 

    2015年中,马云带领阿里巴巴集团的高管,拜访了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由此拉开了阿里中台变革的序幕。下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阿里巴巴双中台架构。

      

    为了推进中台落地,2015年阿里巴巴宣布新的组织架构“小前台,大中台”。成立阿里巴巴集团中台事业群,由张建锋(行癫)担任总裁。中台事业群包括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及产品部。由此,阿里巴巴全面启动集团中台战略,构建符合DT时代的更创新灵活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作为前台的一线业务会更敏捷,更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台将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对各前台业务形成强力支撑。 

     

    实际上,这时候的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已经由之前的垂直职能式,转变为了平台式,其目的就是为中台战略的落地,为双中台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 

    5年后,阿里巴巴再次调整了组织架构。2019年末,阿里巴巴中台事业群副总裁墙辉(花名:玄难)从集团离职。行癫同样于2019年12月19日卸任集团CTO一职。 行癫认为到2019年初阿里自身的‘中台化’仍在探索中,‘只完成了30%’。调整后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对比2015和2019年的组织结构图,我们发现中台事业群在图上看不见了。笔者猜测可能原因有二:一是,中台变薄了,因此不足以出现在图上;二是,中台变窄了,从横跨集团变成事业群内部的了,也不合适出现在图上了。至于真实原因,则不得而知。

      

    以另一家企业美的集团为例。以前美的的基因是高度分权,事业部制,一度效率非常好。但是现在,随着数据时代的变化,变化越来越快,美的需要高度快速反应,敏捷性、韧性,灵活性。美的转型的思路也是变成平台型企业,其特征包括大平台、小组织、小团体、小单元、小业务、小分队。美的新架构包括一个业务中台、一个技术部门,前方全是小的团队,区域的、产品的、以某一个业务板块划分。下图是其组织结构示意图: 

     

    实际上,有些企业负责人魄力强、团队执行力强的传统企业,为了推进中台类型的平台,也学习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设置了类似阿里巴巴中台事业群的中台组织,但效果却还是达不到预期。这又是为什么呢? 

    回到陈独秀先生提到的“第二道觉悟”,我把这种组织结构类比为“共和制”。共和制在西方国家可以落地得很好,但在旧中国却水土不服。那时候的中国,虽然名义上是实行共和制,但实际上,各大军阀脑子里想着的还是割据为王,满清遗少脑子里想着的还是复辟帝制,总统还是想当皇帝。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还是要回到“第三道觉悟”,那就是人的觉悟。这些企业虽然采用了互联网公司式的平台型组织结构,但学到的只是形,而没有学到其思想。

    三、企业管理层的思想转型对企业转型非常关键

    阿里云研究院院长肖利华认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完成4个大的升级。第一个是理念的升级,第二个是系统升级,第三个是能力升级,第四个是组织升级。观念不升级基本上转不动。管理者不仅要个人学习,还要带动整个组织学习,共同行动会更有力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认为,人的改变是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难的。人不改变,数字化就改不过去。人的改变,从管理者先改,如果管理者不改,整个就改不过去。 

    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将三一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定性为一场变革,要么“翻船”要么“翻身”——不能实现数字化升级肯定就“翻船”,转型升级成功就会“翻身”,变得更加强大。 

    2012年,方洪波加入美的成为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后,就做出了将之前建立多年并稳定运行的数字化系统推倒重建的决定。从2012年到2020年,美的用8年时间,投入逾百亿元,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整个数字化转型里,董事长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推动、决策,不断往前推。让大家愿意,全心全意的支持转型。从2012年到现在,美的的收入从1000多亿增长到2800亿左右,利润从33亿增长到240亿。现在的美的不仅拥有更细分的市场和更多创新的产品,它市场的周期也缩短到45%,成本也下降了85%,整体业务都在健康地成长。 

    建设银行在2010到2020年间,历经三界公司党委,投入几十亿元,以企业架构为方法论,完成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如今其IT水平处于银行业翘楚。 

    《美的集团数字化历程与经验总结》一文中说到,一个企业的CEO对数字化的认识,决定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上限。数字化应该是CEO,而不是CIO、CTO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企业要数字化变革,老板要首先转型。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必须要基本弄清楚未来数字化发展的方向,转换新的数字化管理企业理念,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字化基础知识。老板不转,企业根本无法实现数字化转型。并且在整个的转型过程中,必须是要老板直接规划、组织、指挥转型。老板没有搞清楚不要转,老板还没有转变理念不能转。老板首先具备数字化的领导力,是企业转型的基础。 

    总结下来,企业老板要负责:确定转型理念、明确目标、定清晰的转型思路、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决策、有组织结构调整的决心、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企业做平台类项目往往都会找第三方咨询公司。这类项目往往需要考虑组织结构、方法论和技术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但咨询公司因为其乙方性质,在组织结构调整这种敏感的议题上往往避实就虚,能提一提就很难能可贵了,一旦碰到钉子后马上就缩回去再也不提了,这就为这种项目的不成功埋下了种子。因此,这类项目的咨询公司,往往只能作为方法论教练员这种角色,而无法扮演操盘手这种角色。DevOps和容器云这种横跨研发和运维的平台类项目,需要CTO出面来协调两个部门。而中台这种横跨业务、数据和技术的平台型项目,其操盘手,则需要公司一把手也就是董事长或CEO来做,这就是所谓“一把手工程”的含义。因为,除了董事长和CEO,没有人能带得动公司的思想理念改变,没有人能调整得动公司组织结构,没人能解决跨部门利益协调。数字化的推动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一把手不推,永远推不动。一把手想推,再大的困难也会解决。 

    四、公司老板的灵魂三问

    因此,公司要转型,公司老板最重要,也最关键。因此,笔者建议,当老板看到别家公司的转型成果羡慕时,当老板对自己公司被友商逐渐超过而无奈时,当老板对转型一筹莫展时,当老板对投大笔钱做的平台或系统没达到预期而恼怒时,当老板对做还是不做纠结再三时,老板不妨对自己做灵魂三问:

    1. 思想上,确定明确转型目标、确定转型理念并推动在企业内达成共识、在合适的时间果断决策、准备好长期投入了吗?

    2. 组织结构上,有做必要的组织结构调整、建立必需的人才队伍吗?

    3. 技术和能力上,投钱做的平台或系统是奔着满足转型目标去的吗? 

    只有这三大类因素都考虑好了并做到位了,企业转型才有可能成功。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 相关阅读:
    servlet学习之servletAPI编程常用的接口和类
    问题解决
    HTTP Status 500 – Internal Server Error
    用数组模拟队列
    稀疏数组
    值传递机制及几道网红题目
    关于Tomcat配置问题
    Servlet学习笔记
    面向对象笔记
    数组中涉及的常见算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ammyliu/p/1503110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