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一、 实验内容:
- 初步掌握单元测试和TDD
- 理解并掌握面向对象三要素:封装、多态、建模
- 初步掌握UML
- 熟悉S.O.L.I.D原则
- 了解设计模式
二、 实验步骤
(一) 单元测试
- 三种代码:伪代码、产品代码、测试代码
(1) 伪代码


(2) 产品代码

(3) 测试代码




(4) 经测试结果有错误


(5) 作出修改


(6) 测试无误
- TDD(Test Driven Development,测试驱动开发)
(1) 新建项目,新建测试目录,新建测试用例类


(2) 增加测试用例(@Test)

(3) 在src中新建MyUtil类,实现测试用例中的方法

(4) 进行测试,通过

(二) 面向对象三要素
- 抽象:过程抽象,数据抽象
(1) 过程抽象实例(做了点小修改)


2. 封装、继承与多态
(1) Java中用类进行封装,如Dog类

(2) 测试代码及结果


(3) 在UML中建立Dog类的类图

(4) 仿照Dog类实现Cat类

(5) 将相同属性写入父类
(6)最终代码




(三)设计模式初步
(1)S.O.L.I.D原则
1. SRP——单一职责原则
决不要有一个以上的理由修改一个类。对象提供单一职责的高度封装,对象的改变仅仅依赖于单一职责的改变。
2. OCP——开放-封闭原则
- 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充开放,对修改封闭。
- 实现手段:(1)抽象和继承,(2)面向接口编程。
3. LSP——替换原则
- 子类必须可以被其基类所代;使用指向基类的指针或引用的函数,必须能够在不知道具体派生类对象类型的情况下使用它。
- 核心思想是父类型对象可以被子类型对象所取代。
4. ISP——接口分离原则
- 客户不应该依赖他们并未使用的接口(接口的功能不要太多)
5. DIP——依赖倒置原则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
(2)模式与设计模式
- 模式可以看作对一个问题的可复用的专家级解决方法
- 模式中最重要的是设计模式
(3)设计模式实例
(四)练习
(1)伪代码

(2)测试代码

(3)产品代码


三、实验问题
1. 代码测试时发现如下错误

修改产品代码

再次测试,发现依然错误

再次修改

测试通过
四、实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