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于单层地壳介质模型和多层介质模型中计算地震波震相及走时

    首先计算的具体原理要参考万老师书《地震学导论》里第六章6.7中6.7.1和6.7.2中的内容。在此可以总结为:

    对于单层地壳介质模型,由于离源角可以通过δ=tan-1(震中距/震源深度)直接求出;因此走时相对好计算。

    而对于多层地壳介质模型,需要将地球分为n层,而假设震源在第j层,震源到第j层顶厚度为dz。在第j层中的入射角(从震源出发的射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记为δj,在d第l层的入射角为δjl,由斯奈尔定律有Vj/Vl=sin(δj)/sin(δjl),可以得到,震中距和走时的走时阴式表达式。 这主要是因为台站所在位置的离源角不确定,但可以找到离源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取平均为离源角,求得出射到地面的震中距,如果震中距大于台站的震中距,则说明离源角取大了,则另大的值等于平均值,继续迭代计算,直到得到的震中距与台站实际震中距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即可。

    但其中我的疑问在于:如何对地壳进行分层,如何确定震源在第一层还是在其它层呢?

    得到的回答如下:

    并没有定量地规定第一层有多厚,只是通过分层的方法解决地球内部圈层较多的问题,就比如说在全球尺度来说地球的分层精度和区域地震的分层精度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极远震来说就可以分层少点,如果是区域近震,就需要细分,地震我们将70km和300km作为,浅,中,深震源的深度分界线。

  • 相关阅读:
    解决android.os.NetworkOnMainThreadException
    android 模拟器对应键盘快捷键
    Android上解析Json格式数据
    命令行的由来
    Linux测网速
    cacti
    判断端口是否开放
    Linux中运行c程序,与系统打交道
    python 多线程
    Leetcode 编程训练(转载)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eisjun/p/788976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