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点四五快读的使用心得

    先来点题外话。家有两宝,相差三岁,最近越来越感觉到,娃和娃之间真是千差万别。还记得当初在老大在中班大班痛苦认字时,我问有个同龄孩子的同事:为什么你家孩子不用认字?同事说:我们家平时看看路牌看看公交站牌,自己就都认识了。我当时一来羡慕得不行,二来觉得一定不可能就这么简单!等到二宝三四岁了,我才发现同事说的有可能是真的。无他,每个娃的天赋点都加在了不同的技能上。

    我们大致情况:老大在中班下学期4月开始大概到大班上学期结束,每天20-50分钟(中间也有因为旅游、过年、妈妈太忙间断过),完整地学习了四五快读1-6册,一年级前的暑假读了故事集。二宝现在小班升中班,认字没有单独教过,靠她平时自学积累,用四五快读测试了下,第1册全认识,第2册20个字不熟悉,第3册认识一小部分。由于自己学习这个方式不可控,我还是打算在她那里把四五快读用起来,但是会使用和姐姐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

    先说姐姐如何学四五快读:

    姐姐是那种不灵活但比较听话的孩子,可惜对文字完全不敏感,眼中只有图没有字。具体例子:亲子阅读时,我问你看到这个字了吗?她会说,我没发现这里有字……我印象中,她甚至没出现过文字敏感期。所以在中班下4月开始识字时,她除了第1册第1课的字,别的都是完全不认识的…… 当时用的具体方法:

    1 为了防止学了就忘,参考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学习计划。简单地说就是学完后,分别在5分钟、20分钟、1小时、12小时、1天、2天、5天、8天、14天复习就能记得很牢。我们一般认完字,读完后面的词语和段落之后,回头再复习一下刚学的字,这基本就满足了5分钟、20分钟、1小时的要求。12小时不好执行,我们直接跳过。后面的1天、2天、5天、8天、14天复习是严格执行的。具体操作,excel 拉个表格,就很清楚每天要新学哪一课、复习哪几课了。越到后面,复习的任务越重,有时候要复习好几课,这时我就不安排新课。所以我们到后面基本是两三天学习一个新课,整个战线也略长。

    2 一般流程,读新字、解释新字的意思,包括组一些词让她产生联想,就字形做解释帮助她更好记忆;读词语,读句子和段落。我觉得四五快读设计的好的部分在于词语和句子段落,词语是对前一课生字的组词复习,而句子段落既包含了上一课生字,又包含了以前学到的字。尤其有一些比较抽象的字,如:就、很、得、都等,在句子和段落中会被反复使用,加深她的记忆。

    3 我们使用过书后的卡片,比如:我报字或词,她找出来拼;我说一些短句子,她找出来拼成句子;让她自由发挥拼词组或句子我来读,等等。这个方式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增加一点小乐趣,并加深记忆。但是由于我每天下班到家很晚了,时间有限,没有坚持。

    4 有些字反复记不得,我就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上这几个字,交待奶奶在家提醒她时不时看一下。回来测试会了的就划掉。

    5 四五快读故事集,我们是在暑假里读的。当时有段时间找了个大学生每天来家里两小时,其中交待的一个任务就是每天大声朗读一篇故事。差不多读了三分之二吧。具体效果怎样我没有检测,但是上了小学之后老师也特别强调大声朗读,所以我觉得这个方式应该也是有帮助的。

    小宝的四五快读学习计划:

    小宝比较灵活活泼,但是定力和专心程度不如姐姐。并且小宝从小对文字的兴趣远大于图片,会自己从各方面学习一些汉字,并会举一反三。所以对待小宝的学习,我意识到不能采用和姐姐一样的方式。不仅是学习效率的问题,而是她根本坐不住……我现在采取的方式是:打开一课,先问她哪些字认识的(姐姐完全没有这步,因为姐姐完全没有认识的字……但是妹妹可能通过别的途径学了很多),不认识的我圈出来,作为后续重点反复学习的内容。另外把重点放在词语和句子文章上,并把上面第3点提到的识字卡片用起来,以增加她的兴趣。对于小宝的识字,让我先实践一下,有了成果再来和大家分享。

    总体而言,四五快读还是一套比较科学的识字教材,虽然确实有些枯燥。对于有识字天赋的孩子,这套教材不太适合,最多只能用作查漏补缺。但是对于没有识字天赋的孩子,这套教材很好。而且它会让孩子觉得,即使我只认识了一点点字,也能开始读故事了,这会极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另外,由于比较枯燥,小宝宝不合适。中班大班的孩子更适合。

  • 相关阅读:
    JAVA规则引擎 -- Drools
    Spring多数据源的配置和使用
    nginx反向代理与正向代理的区别
    优化你的java代码性能
    java 代码优化
    java常用的设计模式
    Java中的异常处理从概念到实例
    详解JVM工作原理和特点
    mysql性能优化-慢查询分析、优化索引和配置
    外网不能访问部署在虚机的NodeJs网站(80端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imily/p/1214533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