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day11 迭代器和生成器

    day11 迭代器和生成器

    今日内容概要

    1. f-strings详解
    2. 迭代器
    3. 生成器

    昨日内容回顾

    1. 函数的默认参数

      1. 动态位置参数:*args,接受多余位置参数,以元组形式储存
      2. 动态关键字参数:**kwargs,接受多于默认参数,以字典形式储存
      3. 参数的优先级:位置参数 > 动态位置参数 > 默认参数 > 动态关键字参数
      • 函数的定义阶段,碰到***是聚合
      • 在函数体中碰到*是打散,*args打散元组,**kwargs打散字典,获取的是键
      • 在函数的调用中也可以用到*打散,后期可能会用到
    2. 函数的注释

      def func(a:int,b:str):
          """
          计算字符串的乘法
          :param a: int
          :param b: str
          :return: str
          """
          return a *  b
      c = func(3,"a")
      print(c)
      
      • print(func.__doc__)查看函数的注释
      • print(func.__name__)查看函数的名字
    3. 函数的名称空间

      1. 内置空间
      2. 全局空间
      3. 局部空间
      • 加载:内置 > 全局 > 局部
      • 取值:局部 > 全局 > 内置
      • 作用域:
        • 全局 = 内置 + 全局
        • 局部 = 局部
    4. 函数名的第一类对象及使用

      1. 函数名可以作为值赋值给变量
      2. 函数名可以作为另一个函数的参数
      3. 函数名可以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返回值
      4. 函数名可以作为元素储存在容器中
    5. 函数的嵌套

      1. 交叉嵌套
      2. 回环嵌套
    6. globalnonlocal

      1. global只能声明要修改全局变量
        • 当全局中没有这个变量时,会给全局创建这个变量
        • 当全局中有这个变量时,会修改这个变量的值
      2. nonlocal只能声明要修改局部变量
        • 当局部中没有这个变量时,不但不会创建,还会报错,即便全局中有也不成
        • 当局部中有这个变量时,只修改离nonlocal最近的一层变量
        • 如果nonlocal的上一层没有就继续向上一层寻找,直到找到最外层局部空间

    今日内容详细

    f-strings详解

    f-strings在字符串格式化的那一部分已经有所讨论。其实当时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今天只是稍微地有一点点补充。主要还是复习。

    f-strings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

    name = '宝元'
    age = 18
    sex = '男'
    msg = F'姓名:{name},性别:{age},年龄:{sex}'  # 大写字母也可以
    msg = f'姓名:{name},性别:{age},年龄:{sex}'   # 建议小写
    print(msg)
    
    输出的结果为:
    姓名:宝元,性别:18,年龄:男
    

    f-strings就是在字符串的引号前面加上一个字母f。字母大小写都可以,但是推荐使用小写。{}中除了可以使用变量外,还可以放入函数:

    def func(a,b):
        return a + b
    msg = f"运行结果:{func(1,2)}"
    print(msg)
    
    输出的结果为:
    运行结果:3
    

    甚至可以在{}中放入input函数,让用户输入:

    print(f"姓名:{input('请输入姓名:')} 年龄:{input('请输入年龄:')} 性别:{input('请输入性别:')}")
    
    输出的结果是:
    请输入姓名:alex
    请输入年龄:18
    请输入性别:男
    姓名:alex 年龄:18 性别:男
    

    除了字符串,{}中也可以放入列表和字典:

    lst = [1,2,32,34,45,5]
    msg = f"运行结果:{lst[0:3]}"
    print(msg)
    
    dic = {"key":1,"key1":22}
    msg = f"运行结果:{dic['key1']}"
    print(msg)
    
    输出的结果为:
    运行结果:[1, 2, 32]
    运行结果:{'key': 1, 'key1': 22}
    

    f-string可以写成多行的形式,但依然打印成一行:

    msg = f"窗前明月{'光'}," 
          f"玻璃好上{'霜'}." 
          f"要不及时{'擦'}," 
          f"一会就得{'脏'}."
    print(msg)
    
    输出的结果为:
    窗前明月光,玻璃好上霜.要不及时擦,一会就得脏.
    

    要想打印多行字符串,还是要使用三对引号:

    msg = f"""
    窗前明月{'光'},
    玻璃好上{'霜'}.
    要不及时{'擦'},
    一会就得{'脏'}.
    """
    print(msg)
    

    通过使用三元运算,配合f-strings,我们可以进一步节省代码:

    a = 10
    b = 20
    msg = f"{a if a < b else b}"
    print(msg)
    

    同时使用两个括号表示一个可以打印的大括号:

    msg = f"{{'alex':'wusir'}}"
    print(msg)
    
    输出的结果为:{'alex':'wusir'}
    

    迭代器

    迭代器就是用来将可迭代对象的值一个一个取出来的工具。

    我们学过的可迭代的数据类型有:字符串、列表、字典、元组、集合

    不可迭代的数据类型有:整型、布尔值

    Python中规定,只要是具有__iter__()方法就是可迭代对象:

    str.__iter__()
    list.__iter__()
    tuple.__iter__()
    dict.__iter__()
    set.__iter__()
    

    可迭代对象可以通过for循环获取每一个元素,且可以重复取值:

    s = 'alex'
    for i in s:
        print(i)
    for j in s:
        print(j)
        
    输出的结果为:
    a
    l
    e
    x
    a
    l
    e
    x
    

    我们可以使用可迭代对象的.__iter__()方法,将其转化为迭代器。可以通过.__next__()方法取下一位的值:

    lst = [1, 2, 3, 4, 5]
    l = lst.__iter__()    # 生成一个迭代器对象
    print(l)
    print(l.__next__())    # 获取下一位元素
    print(l.__next__())
    print(l.__next__())
    print(l.__next__())
    print(l.__next__())
    
    输出的结果为:
    <list_iterator object at 0x0000026525B9B588>
    1
    2
    3
    4
    5
    

    需要注意的是,迭代器中有多少个元素,就只能使用多少次.__next__()方法,如果使用次数超过元素个数,就会报错:

      File "C:/Users/Sure/PyProject/week03/day11/exercise.py", line 59, in <module>
        print(l.__next__())
    StopIteration
    

    在Python中,有.__iter__().__next__()方法的就是一个迭代器。

    不难看出,文件句柄也是一个迭代器:

    f = open('user_info', 'a', encoding='utf-8')
    f.__iter__()
    f.__next__()
    

    这里说一句,当我们使用id函数获取到的内存地址,并不是数据真正存放的位置,只是一串供我们参考的数字而已,不可当真。

    需要注意的是,当对同一个可迭代对象多次使用.__iter__()方法创建迭代器的时候,我们是创建了多个生成器,这些生成器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lst = [1, 2, 3, 4, 5]
    l1 = lst.__iter__()    # 这是一个迭代器1
    l2 = lst.__iter__()    # 这是一个迭代器2
    l3 = lst.__iter__()    # 这是一个迭代器3
    print(l1.__next__())
    print(l2.__next__())
    print(l3.__next__())
    print(l2.__next__())
    print(l3.__next__())
    print(l3.__next__())
    
    输出的结果为:
    1
    1
    1
    2
    2
    3
    

    本质上来讲,for循环的底层,就是将可迭代对象转换为生成器,通过循环迭代,获取每一个元素的:

    s = 'alex'
    s1 = s.__iter__()
    while True:
        try:    # 尝试运行一下缩进体中的代码
            print(s1.__next__())
        except StopIteration:
            break
        
    输出的结果为:
    a
    l
    e
    x
    

    除了使用可迭代对象的.__iter__().__next__()方法创建和操作迭代器,我们还可以使用Python的内置函数,iter()next()来实现同样地功能:

    lst = [1, 2, 3, 4, 5]
    l = iter(lst)
    print(next(l))
    print(next(l))
    print(next(l))
    
    输出结果为:
    1
    2
    3
    

    需要注意的是,在Python 2中,创建和使用迭代器时只能使用内置函数iter()next(),迭代器的.__iter__().__next__()方法不可用;在Python 3中,既可以使用内置函数iter()next(),也可以使用.__iter__().__next__()方法创建和使用迭代器。但是推荐使用兼容性更高的内置函数iter()next()

    可迭代对象与迭代器的比较:

    可迭代对象:str list tuple ...
    	具有.__iter__()方法的就是一个可迭代对象
        优点:
        	1. 使用灵活(每个可迭代对象都有自己的方法)
            2. 能够直接且直观地查看元素个数
        缺点:
        	占内存
        应用:当内存空间大,数据量比较少的情况,建议使用可迭代对象
    
    迭代器:文件句柄就是一个迭代器
    	具有.__iter__()和.__next__()方法的,就是一个迭代器
        有点:
        	节省内存
        缺点:
        	1. 只能一个方向执行
            2. 一次性的
            3. 不能灵活操作,不能直接且直观查看元素个数
        应用:当内存小,数据量大的情况,建议使用迭代器
    

    迭代器除了节省内存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广泛应用于Python编程过程中,就是因为它能大量节省内存空间。在编程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进行空间和时间的抉择:

    • 时间换空间:迭代器,生成器,用大量的时间来节省空间的使用
    • 空间换时间:可迭代对象,使用大量的空间来节省时间

    迭代器同样具有.__iter__()方法,因此也是一个可迭代对象,可以直接被for循环:

    lst = [1, 2, 3, 4]
    l = iter(lst)
    for i in l:    # for循环可以直接循环迭代器
        print(i)
    

    生成器

    生成器的本质就是一个迭代器。

    生成器和迭代器的最大区别为:

    • 迭代器:比如文件句柄,是通过数据转换,由Python自带提供的
    • 生成器:程序员自己编写实现

    生成器的目的为:不再通过数据转换实现迭代器,而是通过代码编写实现。

    生成器的定义方式有两种:

    1. 基于函数实现生成器
    2. 使用表达式实现生成器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定义和使用一个函数:

    def func():
        print(1)
        return 5
    print(func())
    
    输出的结果为:
    1
    5
    

    如果我们把函数中的return替换成yield,就创建了一个生成器:

    def func():
        print(1)
        yield 5    # 函数体中存在yield就是定义了一个生成器
    print(func())    # 创建一个生成器对象
    
    输出的结果为:<generator object func at 0x000001D59DAA2EB8>
    

    func函数调用时,会生成一个生成器对象,print打印出来的就是这个生成器对象的内存地址。

    补充一点支持,下面这段代码:

    def func():
        print(foo)
    def func():
        print(foo)
    

    运行过后程序并没有报错,虽然并没有变量或者函数命名为foo。这是因为程序运行过程中,会有两个分析过程:语法分析和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就是分析代码中是否所有的词语都符合规范,如果不规范,则会报错。

    语法分析则是判断每个语句是否合乎语法规范。

    上面的两个代码,词法分析是可以的,语法分析因为不会进入到函数体中,所以也不会出错,故而没有报错。

    生成器的特点是:惰性机制,也就是只有使用next方法调用生成器时,才会开始执行生成器的代码。即便是在创建生成器对象时,也不会运行装饰器中的内容。

    yield和return的部分功能很像

    我们可以设定多个yield,每次使用next函数,就会运行到下一个yield,直至最后:

    def func():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g = func()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输出的结果为:
    1
    2
    3
    

    同迭代器类似,也可以创建多个生成器对象,这些生成器对象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def func():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g1 = func()
    g2 = func()
    g3 = func()
    print(g1, g2, g3)
    print(next(g1))
    print(next(g2))
    print(next(g3))
    print(next(g2))
    print(next(g3))
    print(next(g3))
    
    输出的结果为:
    <generator object func at 0x0000026AC9932EB8> <generator object func at 0x0000026AC9932F10> <generator object func at 0x0000026AC9932F68>
    1
    1
    1
    2
    2
    3
    

    三个生成器的内存地址各不相同,使用next方法也是互不影响。

    如果yield后面什么也不写,默认返回的值为None:

    def func():
        yield
    print(func().__next__())
    
    输出的结果为:None
    

    同return类似,yield后面也可以接任意数据类型:

    def func():
        yield [1, 2, 3, 4, 5]
    print(func().__next__(), type(next(func())))
    
    def foo():
        yield {'key': 1}
    print(next(foo()), type(next(foo())))
    
    def f():
        def f1():
            print(123)
        yield f1
    print(next(f()), type(next(f())))
    
    def f2():
        yield 1, 2, 3, 4, 5
    print(next(f2()), type(next(f2())))
    
    输出的结果为:
    [1, 2, 3, 4, 5] <class 'list'>
    {'key': 1} <class 'dict'>
    <function f.<locals>.f1 at 0x0000022675D8DBF8> <class 'function'>
    (1, 2, 3, 4, 5) <class 'tuple'>
    

    生成器的好处同迭代器一样,也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内存空间。

    除了yield方法,我们还可以使用yield from方法来逐个返回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

    def func():
        yield from [1, 2, 3, 4, 5]    # 将列表中的元素逐个返回
    g = func()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输出的结果为:
    1
    2
    3
    4
    5
    

    如果两个yield from同时存在,会先将前面的可迭代对象逐个返回之后,再返回后面的可迭代对象:

    def func():
        yield from [55, 44, 66, 77, 88]
        yield from [1, 2, 3, 4, 5]
    g = func()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print(next(g))
    
    输出结果为:
    55
    44
    66
    77
    88
    1
    2
    3
    4
    5
    

    总结

    生成器一定是一个迭代器,但是迭代器不一定是一个生成器;

    迭代器一定是一个可迭代对象,但是可迭代对象不一定是一个迭代器。

    生成器的本质是一个迭代器,迭代器的本质是一个可迭代对象。

    迭代器和生成器的有点:

    • 节省空间

    迭代器和生成器的缺点:

    1. 不能直接使用元素
    2. 不能直观查看元素个数
    3. 使用不灵活
    4. 稍微消耗时间
    5. 操作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

    当数据量特别巨大时,要记得使用生成器

    区分迭代器和生成器:

    lst = [1, 2, 3]
    l = lst.__iter__()
    
    def func():
        yield 1
    g = func()
    
    print(l, g)
    
    输出的结果为:
    <list_iterator object at 0x0000021C1E7BB5C0> <generator object func at 0x0000021C1E722EB8>
    
    1. 将对象直接用print函数打印出来,查看内存地址。如果显示的是iterator,就是迭代器;如果是generator,就是生成器(主推荐的);
    2. 产看是否可用.send()方法,如果可用,则是生成器,不可用则是迭代器。

    yield的特点:

    1. yield能返回多个数据,以元组的形式存储
    2. yield能返回各种数据类型(Python中的任意对象)
    3. yield能够写入多个并且都可以执行
    4. yield能够记录执行的位置
    5. yield后面不写内容,默认返回None
    6. yield都是将数据一次性返回

    yield from的特点:

    • 将可迭代对象逐个返回

    可迭代对象、迭代器和生成器的比较:

    • 可迭代对象:具有.__iter__()方法的就是可迭代对象

    • 迭代器:具有.__iter__().__next__()方法的就是一个迭代器

    • 生成器:基于函数创建的生成器,函数体中必须存在yield

  • 相关阅读:
    iOS开发——UI基础-自定义构造方法,layoutSubviews,Xib文件,利用Xib自定义View
    iOS开发——UI基础-懒加载,plist文件,字典转模型,自定义view
    iOS开发——UI基础-按钮的创建和设置
    iOS开发——UI基础-Xcode资源拷贝
    机器学习中的数学基础_七月算法4月机器学习班第1次课程笔记
    leetcode--Merge Sorted Array
    leetcode--First Missing Positive
    leetcode--Divide two integers
    leetcode--Implement strStr()
    leetcode--Remove Elemen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uoliuchina/p/116254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