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
    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2.需求上
    1
    )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
    )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4)企业上网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应用网络进行交易的少
    2000年"企业上网年",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4.技术实现上
    1
    )研究较深,实现较浅
    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体系的建立上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在相关技术转换为产品,相关产品转换为产业的程度较低,很多的科研成果被科研院所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成效。已经转换的技术,因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或规模较小或相关的政策扶持较少,没有形成整体的规模效果。

    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
    随着企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脱节,即产生"信息孤岛",势必给企业的运用带来:

    a、信息需要重复多次的输入;
    b、信息存在很大的冗余;
    c、大量的垃圾信息;
    d、信息交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信息孤岛"的问题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使企业在进行新一轮投入时,瞻前顾后,难于决断,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在软件的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的流程管理和相关的技术标注化等相关技术方面。

    2)单元技术需进一步深化。
    计算机单元技术如CAD、财务等软件能解决企业部分紧急的问题,但随着企业计算机运用的不断深化,目前的软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尤其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老的瓶颈问题解决了,但新的瓶颈问题随之而来,计算机的进一步深化运用提到日程上来。

    3)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大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法制"的混淆,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如何运用良好的时机,整合企业的管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的企业领导如何更新观念。

    4)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各不相同,企业的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成组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同时考虑信息的集成性和开放性是信息集成商所面临的挑战。

    5.资金投入上
    1
    )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兼顾发展
    企业在信息化的投入中,已经摆脱前期的以硬件为主的投资方向,偏向于软件、硬件和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的局面,在有些企业的资金投入中软件的投入已经超过硬件的投入。

    2)由单元技术的投入向综合性、集成性倾斜
    在技术的投入上,由以前的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向注重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倾斜,尤其是关于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并且由单纯的战术层的投入向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均有侧重。

    3)企业对信息服务的投入开始有一定的认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对服务的投入也开始认可,尤其是系统软件升级维护和定制开发。

    6.应用效果上
    1
    )应用效果上是喜忧掺半
    由于存在认识水平、重视程度、管理基础、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别,各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大型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成效存在很大区别,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2)对于示范工程的宣传推广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 相关阅读:
    call()与apply()的作用与区别
    Tomcat8/9的catalina.out中文乱码问题解决
    怎样查看Jenkins的版本
    每日日报2020.8.18
    528. Random Pick with Weight
    875. Koko Eating Bananas
    721. Accounts Merge
    515. Find Largest Value in Each Tree Row
    286. Walls and Gates (Solution 1)
    408. Valid Word Abbreviation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aid/p/176195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