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btech-汉语-汉字:馀 |
馀,yú,ㄩˊ,字从食从余。
“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
本义:吃剩的食物。
“馀”同“余”(简体),用“余”意义可能混淆时,用“馀”以区分,多见古文。
常见于文言文、古诗词中,以代替“余”字,其它(如现代文)均简化为“余”。
1.返回顶部 |
1、
- 中文名:馀
- 拼 音:yú
- 注 音:ㄩˊ
- 部 首:饣
- 笔画数:10
- 笔顺编号:3553411234
- 繁体字:餘
- 简体字:余(部分意思)
- 释 义:剩下的(食物)
2、
2.返回顶部 |
1、
字音字义
注音:ㄩˊ
郑码:OXOM,U:9980,GBK:E2C5
笔画数:10,部首:饣
笔顺编号:3553411234
笔顺读写:撇、横钩、竖提、撇、捺、横、横、竖钩、撇、点
笔顺读写(繁体):撇、点、点、横折、横、横、竖提、点、撇、捺、横、横、竖钩、撇、点
详细释义
形容词
(1)多出的、剩下的。
(2)残留的、将尽的。
如:「馀年」、「馀生」、「馀烬」。
(3)其他的。
如:「馀念」、「馀事」。
(4)不尽的、未完的。
如:「死有馀辜」、「心有馀悸」、「馀音绕梁」。
名词
(1)某一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
如:「课馀」、「业馀」、「公馀」。
(2)大数目或度量单位等的零数。
如:「三十有馀」、「年四十馀」。
(3)姓。如十六国时后燕有馀蔚。
副词
以后。如:「他虚心反省之馀,决心改过。」
动词
剩下、遗留。如:「馀留」。
区别
1、“馀”同“余”(简体),用“余”意义可能混淆时,用“馀”以区分,多见古文。
“馀”和“余”(繁体,不是“馀”字,仅是古“余”字),是两个字。要注意!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无违仁,其馀则日月至而已矣。”——《论语》(雍也篇第六)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全唐诗(卷一)
岁馀:一年过后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正韵》云居切,音馀。《说文》语之舒也。《尔雅·释诂》我也。
又四月为余月。
又接余,荇菜也。
又《前汉·匈奴传》单于衣绣,褡绮锦袷被各一,比余。《注》比余,发之饰也。
又姓。由余之後。
又《集韵》详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又《集韵》同都切,音徒。史记檮余,匈奴山名。
又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汉阳厥》褒斜作褒余。
又叶演女切,音与。《楚辞·九思》鷃雀列兮讙哗,雊鸣兮聒余。抱昭华兮宝车,欲炫鬻兮莫取。
又与馀同。《周礼·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颁赐。《注》余同馀。
又四月为余月。
又接余,荇菜也。
又《前汉·匈奴传》单于衣绣,褡绮锦袷被各一,比余。《注》比余,发之饰也。
又姓。由余之後。
又《集韵》详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又《集韵》同都切,音徒。史记檮余,匈奴山名。
又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汉阳厥》褒斜作褒余。
又叶演女切,音与。《楚辞·九思》鷃雀列兮讙哗,雊鸣兮聒余。抱昭华兮宝车,欲炫鬻兮莫取。
又与馀同。《周礼·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颁赐。《注》余同馀。
考证:〔《集韵》羊茹切,《韵会》羊诸切,〕 谨按集韵余字音羊诸切,不音羊茹切。羊茹切三字谨省。
2、
3.返回顶部 |
4.返回顶部 |
5.返回顶部 |
1、
2、
6.返回顶部 |
![]() |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