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btech-人物-作家:阿兰·德波顿 |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国作家,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爱上浪漫》、《亲吻与诉说》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身份的焦虑》等。
1992年,发表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1994年,入围法国费米娜奖;1996年,完成《拥抱似水年华》;2000年,出版《哲学的慰藉》;2002年,出版《旅行的艺术》;2006年,出版《幸福的建筑》。
1.返回顶部 |
1、
- 中文名:阿兰·德波顿
- 外文名:Alain de Botton
- 国 籍:英国
- 出生地:瑞士苏黎世
2、
2.返回顶部 |
1、
人物经历
1969年,德波顿出生于瑞士苏黎世,8岁就被送到伦敦上寄宿学校,四年后全家人移居伦敦。他最早学的是法语,写作以英语为主,同时通晓法、德、西班牙语。18岁入剑桥大学,正式学历为剑桥大学历史系毕业。对学校的课程他一点也不感兴趣,好在学业比较宽松,有足够的时间随心所欲地博览群书,自学成才。整个大学期间他主要依靠大学图书馆和附近一家书店,在那里他父母给他开了一个账户,随他自由买书(后来他买书之多令他父母后悔当初的慷慨)。
1991年,阿兰·德波顿发表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爱情笔记》对爱情进行了哲学式的探讨。此后的《爱上浪漫》和《亲吻与诉说》更是继续着对爱情进行哲学探讨。
1996年,完成《拥抱似水年华》;2000年,《哲学的慰藉》出版,运用欧洲哲学的智慧医治现代人的焦虑不安;之后的《旅行的艺术》以及《幸福的建筑》又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们对旅行、对建筑的看法。
2011年,德波顿被选为英国皇家文学院成员。2015年,出版《新闻的骚动》。
主要作品
出版年 | 中文名 | 英文名 |
---|---|---|
1993年 | 《爱情笔记》 | Essays in Love |
1994年 | 《爱上浪漫》 | The Romantic Movement |
1995年 | 《亲吻与诉说》 | Kiss and Tell |
1997年 | 《拥抱逝水年华》 | How Prust Can Change Your Life |
2000年 | 《哲学的慰藉》 |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
2002年 | 《旅行的艺术》 | The Art of Travel |
2004年 | 《身份的焦虑》 | Status Anxiety |
2005年 | 《无聊的魅力》 | On Seeing and Noticing |
2006年 | 《幸福的建筑》 | 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 |
2009年 | 《工作颂歌》 | 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the Work |
2009年 | 《机场里的小旅行》 | A Week at the Airport: A Heathrow Dairy |
2012年 | 《写给无神论者》 | Religion for Atheists |
2015年 | 《新闻的骚动》 | The News:A User's Manual |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在恋爱小说中,德波顿对爱情中无论是谁都会经历的心理状态的微妙变化进行了准确的刮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开始注定的姻缘,但又在失效的沟通中绝望地结束,然后又重新开始新的爱情。
在其人文学著作中,他将著名的、古典的核心思想与现实问题相联系,他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此刻面对的问题正是哲学家们一直苦恼的,所以事实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活着,痛苦着,苦恼着。
艺术特色
阿兰·德波顿的小说在叙事艺术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在叙事结构方面,在封闭式结构中进行开放式结构的创作,并最终形成一种论文式的小说结构模式。在这种结构的小说中,情节不再有主角的位置,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成为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其小说既有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小说呈现出一种开放、自由和片段式的形式,又没有走向极端,而是让意识活动为表达小说主题、表达小说理念而服务。他将小说的故事叙述和议论部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小说的整体表达而服务。
德波顿的小说叙事结构特点:重情感轻情节,以情感体验和对情感体验的分析来组织小说。这样的结构特点使小说变得非常的耐看。德波顿并没有完全按照意识流的模式或是米兰·昆德拉式的多故事、多文类形式的写法把小说故事完全打碎。他是把自己的小说文本作为一个实验整体。这个对爱情的实验,有统一的一组人物,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重视的不是讲“故事”,而是怎么“讲”。在这个封闭结构里,德波顿时而哲学思考,时而文艺讨论,但都包含在故事内部。并没有完全脱离故事的轨迹。德波顿利用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把对于文学、历史、哲学和现代心理学都包含在内,始终为一个文本主题服务,既为探讨爱情的本质而服务。
小说对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视远远胜于对外在世界的关注。德波顿的小说不同于19世纪传统的小说叙述常规,也不同于意识流小说或者后现代小说,而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两者的融合和创性。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一方面,德波顿在小说中加入了大量的评论和思考,作者无意于创作一个完整的故事;另一方面,德波顿也没有完全破坏故事的叙事,而是将故事中的生活片段加以利用,成为了证实作者议论的例子。思考的东西是作者的一种叙事特点,也是一种叙事的策略。德波顿的小说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结论,或者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理念”,而不是为了给我们讲故事。所以这就形成了德波顿小说论文式的叙事模式,小说就像一篇引证丰富,例证严谨的论文,从而大大加深了小说叙事魅力。
这种小说叙事模式深化了对人物内心的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小说中对人物主观情感的细致展现和对爱情的全面分析。在阿兰·德波顿的小说里,因为其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的复杂性,使得小说的时间形式也呈现出一种纵横交错的独特形式。
阿兰·德波顿的创作将故事时间的切割成一个一个片段,进而叙述的不是主人公的行为,而是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让故事时间发在都发生在比较狭小的时空中,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瞬间,在阅读意义上被无限的漫长。作者随时随地的通过叙述者对刚刚经历的一些事件进行议论,在大段大段的议论中,故事就像是被按了暂停键,就好像电影中突然的人物定格,通过画外音对这一定格场景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和议论之后,电影中的人物才又活动起来,故事才会继续下去。这样的叙述时间将故事时间消解在其中,读者关注的不再是故事发生再什么时候或是故事会怎样发展,进而关注起故事背后的意义。这样的生活片段说明了什么,作者由此展开的议论到底对不对,叙述者的心理变化是怎样一个过程。通过这种叙述时间的形式,个体生存的时间感有了一种全新的普遍的意义。我们通过作者这种对爱情的行而上的思考,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而并非仅仅是欣赏别人的生活。
作品封面(7张)
阿兰,德波顿的小说,在时间形式上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过去与现在的交错。从叙述者“我”的讲述过程来看,不论是叙述过去的事件还是过去的过去事件,德波顿小说中的叙述者在叙述的时候都努力做到前后照应,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一种交错式的结构。通过叙事中时间的交错,德波顿更真切的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作品的整体氛围在这种看似自由的交错叙事中,其实暗含了作者刻意的设置。通过过去和现在的交错,作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迎合论文式的叙事模式,在主题式的写作方式下,将爱情中的复杂和曲折一一道来。这样的叙述方式大大增加的小说的耐看性,使得德波顿的小说不同于言情小说。他的小说不是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是通过讲述爱情故事,来解读人性,解读“人”的哲学。
人物评价
“这种奇才作家,恐怕连扫把的传记都写得出来,而且这柄扫把在他笔下绝对是活灵活现的。”(书评人葛雷兹布鲁克(Philip Glazebrook)评)
“他是一个以机智为主的作家。他是博学的,但并不掉书袋,他以他的聪明与幽默,而不是以他讲故事的能力,来娱乐我们。”(中国学者谈瀛洲评)
2、
3.返回顶部 |
4.返回顶部 |
5.返回顶部 |
1、
2、
6.返回顶部 |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