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park RDD Operations(1)

    以上是对应的RDD的各中操作,相对于MaoReduce只有map、reduce两种操作,Spark针对RDD的操作则比较多

    ***********************************************

    map(func) 

    返回一个新的分布式数据集,由每个原元素经过func函数转换后组成

    ***********************************************
    filter(func)
    返回一个新的数据集,由经过func函数后返回值为true的原元素组成

    ***********************************************

    flatMap(func)
    类似于map,但是每一个输入元素,会被映射为0到多个输出元素(因此,func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Seq,而不是单一元素)

    ***********************************************

    sample(withReplacement, frac, seed)
    根据给定的随机种子seed,随机抽样出数量为frac的数据

    ***********************************************

    union(otherDataset)
    返回一个新的数据集,由原数据集和参数联合而成

    ***********************************************

    groupByKey([numTasks])
    在一个由(K,V)对组成的数据集上调用,返回一个(K,Seq[V])对的数据集。注意:默认情况下,使用8个并行任务进行分组,你可以传入numTask可选参数,根据数据量设置不同数目的Task
    (groupByKey和filter结合,可以实现类似Hadoop中的Reduce功能)

    ***********************************************

    reduceByKey(func, [numTasks])
    在一个(K,V)对的数据集上使用,返回一个(K,V)对的数据集,key相同的值,都被使用指定的reduce函数聚合到一起。和groupbykey类似,任务的个数是可以通过第二个可选参数来配置的。

    ***********************************************

    join(otherDataset, [numTasks])
    在类型为(K,V)和(K,W)类型的数据集上调用,返回一个(K,(V,W))对,每个key中的所有元素都在一起的数据集

    ***********************************************

    groupWith(otherDataset, [numTasks])
    在类型为(K,V)和(K,W)类型的数据集上调用,返回一个数据集,组成元素为(K, Seq[V], Seq[W]) Tuples。这个操作在其它框架,称为CoGroup

    ***********************************************

    cartesian(otherDataset)
    笛卡尔积。但在数据集T和U上调用时,返回一个(T,U)对的数据集,所有元素交互进行笛卡尔积。

    ***********************************************

    sortByKey([ascendingOrder])
    在类型为( K, V )的数据集上调用,返回以K为键进行排序的(K,V)对数据集。升序或者降序由boolean型的ascendingOrder参数决定
    (类似于Hadoop的Map-Reduce中间阶段的Sort,按Key进行排序)

    ***********************************************

    reduce(func)
    通过函数func聚集数据集中的所有元素。Func函数接受2个参数,返回一个值。这个函数必须是关联性的,确保可以被正确的并发执行

    ***********************************************

    collect()
    在Driver的程序中,以数组的形式,返回数据集的所有元素。这通常会在使用filter或者其它操作后,返回一个足够小的数据子集再使用,直接将整个RDD集Collect返回,很可能会让Driver程序OOM

    ***********************************************

    count()
    返回数据集的元素个数

    ***********************************************

    take(n)
    返回一个数组,由数据集的前n个元素组成。注意,这个操作目前并非在多个节点上,并行执行,而是Driver程序所在机器,单机计算所有的元素
    (Gateway的内存压力会增大,需要谨慎使用)

    ***********************************************

    first()
    返回数据集的第一个元素(类似于take(1))

    ***********************************************

    saveAsTextFile(path)
    将数据集的元素,以textfile的形式,保存到本地文件系统,hdfs或者任何其它hadoop支持的文件系统。Spark将会调用每个元素的toString方法,并将它转换为文件中的一行文本

    ***********************************************

    saveAsSequenceFile(path)
    将数据集的元素,以sequencefile的格式,保存到指定的目录下,本地系统,hdfs或者任何其它hadoop支持的文件系统。RDD的元素必须由key-value对组成,并都实现了Hadoop的Writable接口,或隐式可以转换为Writable(Spark包括了基本类型的转换,例如Int,Double,String等等)

    ***********************************************

    foreach(func)
    在数据集的每一个元素上,运行函数func。这通常用于更新一个累加器变量,或者和外部存储系统做交互 

    ***********************************************

    mapToPair():在数据集的每一个元素上,运行func,并返回一个键值对 

    ***********************************************

    RDD是什么?

    RDD是Spark中的抽象数据结构类型,任何数据在Spark中都被表示为RDD。从编程的角度来看,RDD可以简单看成是一个数组。和普通数组的区别是,RDD中的数据是分区存储的,这样不同分区的数据就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同时可以被并行处理。因此,Spark应用程序所做的无非是把需要处理的数据转换为RDD,然后对RDD进行一系列的变换和操作从而得到结果。本文为第一部分,将介绍Spark RDD中与Map和Reduce相关的API中。

     

    如何创建RDD?

    RDD可以从普通数组创建出来,也可以从文件系统或者HDFS中的文件创建出来。

    举例:从普通数组创建RDD,里面包含了1到9这9个数字,它们分别在3个分区中。

    scala> val a = sc.parallelize(1 to 9, 3)
    a: org.apache.spark.rdd.RDD[Int] = ParallelCollectionRDD[1] at parallelize at <console>:12
    

    举例:读取文件README.md来创建RDD,文件中的每一行就是RDD中的一个元素

    scala> val b = sc.textFile("README.md")
    b: org.apache.spark.rdd.RDD[String] = MappedRDD[3] at textFile at <console>:12
    

    虽然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创建RDD,但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使用上述两种方式来创建RDD以说明RDD的API。

     

    map

    map是对RDD中的每个元素都执行一个指定的函数来产生一个新的RDD。任何原RDD中的元素在新RDD中都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

    举例:

    scala> val a = sc.parallelize(1 to 9, 3)
    scala> val b = a.map(x => x*2)
    scala> a.collect
    res10: Array[Int] = Array(1, 2, 3, 4, 5, 6, 7, 8, 9)
    scala> b.collect
    res11: Array[Int] = Array(2, 4, 6, 8, 10, 12, 14, 16, 18)
    

    上述例子中把原RDD中每个元素都乘以2来产生一个新的RDD。

     

    mapPartitions

    mapPartitions是map的一个变种。map的输入函数是应用于RDD中每个元素,而mapPartitions的输入函数是应用于每个分区,也就是把每个分区中的内容作为整体来处理的。 
    它的函数定义为:

    def mapPartitions[U: ClassTag](f: Iterator[T] => Iterator[U], preservesPartitioning: Boolean = false): RDD[U]
    

    f即为输入函数,它处理每个分区里面的内容。每个分区中的内容将以Iterator[T]传递给输入函数f,f的输出结果是Iterator[U]。最终的RDD由所有分区经过输入函数处理后的结果合并起来的。

    举例:

    scala> val a = sc.parallelize(1 to 9, 3)
    scala> def myfunc[T](iter: Iterator[T]) : Iterator[(T, T)] = {
        var res = List[(T, T)]() 
        var pre = iter.next while (iter.hasNext) {
            val cur = iter.next; 
            res .::= (pre, cur) pre = cur;
        } 
        res.iterator
    }
    scala> a.mapPartitions(myfunc).collect
    res0: Array[(Int, Int)] = Array((2,3), (1,2), (5,6), (4,5), (8,9), (7,8))
    

    上述例子中的函数myfunc是把分区中一个元素和它的下一个元素组成一个Tuple。因为分区中最后一个元素没有下一个元素了,所以(3,4)和(6,7)不在结果中。 
    mapPartitions还有些变种,比如mapPartitionsWithContext,它能把处理过程中的一些状态信息传递给用户指定的输入函数。还有mapPartitionsWithIndex,它能把分区的index传递给用户指定的输入函数。

     

    mapValues

    mapValues顾名思义就是输入函数应用于RDD中Kev-Value的Value,原RDD中的Key保持不变,与新的Value一起组成新的RDD中的元素。因此,该函数只适用于元素为KV对的RDD。

    举例:

    scala> val a = sc.parallelize(List("dog", "tiger", "lion", "cat", "panther", " eagle"), 2)
    scala> val b = a.map(x => (x.length, x))
    scala> b.mapValues("x" + _ + "x").collect
    res5: Array[(Int, String)] = Array((3,xdogx), (5,xtigerx), (4,xlionx),(3,xcatx), (7,xpantherx), (5,xeaglex))
    
     

    mapWith

    mapWith是map的另外一个变种,map只需要一个输入函数,而mapWith有两个输入函数。它的定义如下:

    def mapWith[A: ClassTag, U: ](constructA: Int => A, preservesPartitioning: Boolean = false)(f: (T, A) => U): RDD[U]
    
    • 第一个函数constructA是把RDD的partition index(index从0开始)作为输入,输出为新类型A;
    • 第二个函数f是把二元组(T, A)作为输入(其中T为原RDD中的元素,A为第一个函数的输出),输出类型为U。

    举例:把partition index 乘以10,然后加上2作为新的RDD的元素。

    val x = sc.parallelize(List(1,2,3,4,5,6,7,8,9,10), 3) 
    x.mapWith(a => a * 10)((a, b) => (b + 2)).collect 
    res4: Array[Int] = Array(2, 2, 2, 12, 12, 12, 22, 22, 22, 22)
    
     

    flatMap

    与map类似,区别是原RDD中的元素经map处理后只能生成一个元素,而原RDD中的元素经flatmap处理后可生成多个元素来构建新RDD。 
    举例:对原RDD中的每个元素x产生y个元素(从1到y,y为元素x的值)

    scala> val a = sc.parallelize(1 to 4, 2)
    scala> val b = a.flatMap(x => 1 to x)
    scala> b.collect
    res12: Array[Int] = Array(1, 1, 2, 1, 2, 3, 1, 2, 3, 4)
    
     

    flatMapWith

    flatMapWith与mapWith很类似,都是接收两个函数,一个函数把partitionIndex作为输入,输出是一个新类型A;另外一个函数是以二元组(T,A)作为输入,输出为一个序列,这些序列里面的元素组成了新的RDD。它的定义如下:

    def flatMapWith[A: ClassTag, U: ClassTag](constructA: Int => A, preservesPartitioning: Boolean = false)(f: (T, A) => Seq[U]): RDD[U]
    

    举例:

    scala> val a = sc.parallelize(List(1,2,3,4,5,6,7,8,9), 3)
    scala> a.flatMapWith(x => x, true)((x, y) => List(y, x)).collect
    res58: Array[Int] = Array(0, 1, 0, 2, 0, 3, 1, 4, 1, 5, 1, 6, 2, 7, 2,
    8, 2, 9)
    
     

    flatMapValues

    flatMapValues类似于mapValues,不同的在于flatMapValues应用于元素为KV对的RDD中Value。每个一元素的Value被输入函数映射为一系列的值,然后这些值再与原RDD中的Key组成一系列新的KV对。

    举例

    scala> val a = sc.parallelize(List((1,2),(3,4),(3,6)))
    scala> val b = a.flatMapValues(x=>x.to(5))
    scala> b.collect
    res3: Array[(Int, Int)] = Array((1,2), (1,3), (1,4), (1,5), (3,4), (3,5))
    

    上述例子中原RDD中每个元素的值被转换为一个序列(从其当前值到5),比如第一个KV对(1,2), 其值2被转换为2,3,4,5。然后其再与原KV对中Key组成一系列新的KV对(1,2),(1,3),(1,4),(1,5)。

     

    reduce

    reduce将RDD中元素两两传递给输入函数,同时产生一个新的值,新产生的值与RDD中下一个元素再被传递给输入函数直到最后只有一个值为止。

    举例

    scala> val c = sc.parallelize(1 to 10)
    scala> c.reduce((x, y) => x + y)
    res4: Int = 55
    

    上述例子对RDD中的元素求和。

     

    reduceByKey

    顾名思义,reduceByKey就是对元素为KV对的RDD中Key相同的元素的Value进行reduce,因此,Key相同的多个元素的值被reduce为一个值,然后与原RDD中的Key组成一个新的KV对。

    举例:

    scala> val a = sc.parallelize(List((1,2),(3,4),(3,6)))
    scala> a.reduceByKey((x,y) => x + y).collect
    res7: Array[(Int, Int)] = Array((1,2), (3,10))
    

    上述例子中,对Key相同的元素的值求和,因此Key为3的两个元素被转为了(3,10)。

  • 相关阅读:
    PMM Client 安装异常报错
    安装Docker时错误提示 "could not change group /var/run/docker.sock to docker: group docker not found"的解决方案
    简单概括下MongoDB 4.0 新特性
    MySQL 关于性能的参数配置梳理
    MySQL数据库在IO性能优化方面的设置选择(硬件)
    MongoDB 集合间关联查询后通过$filter进行筛选
    MySQL 基础知识梳理学习(七)----sync_binlog
    第八章 (一)分治 练习题
    第八章 (一)分治
    Logistic回归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anec/p/472476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