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TCP粘包处理RingBuf方法

    TCP粘包是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粘包可能由发送方造成,也可能由接收方造成。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包数据,造成多个数据包的粘连。如果接收进程不及时接收数据,已收到的数据就放在系统接收缓冲区,用户进程读取数据时就可能同时读到多个数据包。因为系统传输的数据是带结构的数据,需要做分包处理。

    为了适应高速复杂网络条件,我们设计实现了粘包处理模块,由接收方通过预处理过程,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预处理,将粘连的包分开。为了方便粘包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在接收环节使用了环形缓冲区来存储接收到的数据。其结构如表1所示。

                                                                1 环形缓冲结构

    字段名

    类型

    含义

    CS

    CRITICAL_SECTION

    保护环形缓冲的临界区

    pRingBuf

    UINT8*

    缓冲区起始位置

    pRead

    UINT8*

    当前未处理数据的起始位置

    pWrite

    UINT8*

    当前未处理数据的结束位置

    pLastWrite

    UINT8*

    当前缓冲区的结束位置

    环形缓冲跟每个TCP套接字绑定。在每个TCP的SOCKET_OBJ创建时,同时创建一个PRINGBUFFER结构并初始化。这时候,pRingBuf指向环形缓冲区的内存首地址,pRead、pWrite指针也指向它。pLastWrite指针在这时候没有实际意义。初始化之后的结构如图1所示。

    1 初始化后的环形缓冲区

    在每次投递一个TCP的接收操作时,从RINGBUFFER获取内存作接收缓冲区,一般规定一个最大值L1作为可以写入的最大数据量。这时把pWrite的值赋给BUFFER_OBJ的buf字段,把L1赋给bufLen字段。这样每次接收到的数据就从pWrite开始写入缓冲区,最多写入L1字节,如图 2。

    图2 分配缓冲后的环形缓冲

    如果某次分配过程中,pWrite到缓冲区结束的位置pEnd长度不够最小分配长度L1,为了提高接收效率,直接废弃最后一段内存,标记pLastWrite为pWrite。然后从pRingBuf开始分配内存,如图 3。

    3 使用到结尾的环形缓冲

    特殊情况下,如果处理包速度太慢,或者接收太快,可能导致未处理包占用大部分缓冲区,没有足够的缓冲区分配给新的接收操作,如图4。这时候直接报告错误即可。

    4没有足够接收缓冲的环形缓冲

    当收到一个长度为L数据包时,需要修改缓冲区的指针。这时候已经写入数据的位置变为(pWrite+L),如图 5。

    5收到长度为L的数据的环形缓冲

    分析上述环形缓冲的使用过程,收到数据后的情况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种:pWrite>pRead,接收但未处理的数据位于pRead到pWrite之间的缓冲区;pWrite<pRead,这时候,数据位于pRead到pLastWrite和pRingbuf到pWrite之间。这两种情况分别对应图 6、图 7。

    首先分析图6。此时,pRead是一个包的起始位置,如果L1足够一个包头长度,就获取该包的长度信息,记为L。假如L1>L,就说明一个数据包接收完成,根据包类型处理包,然后修改pRead指针,指向下一个包的起始位置(pRead+L)。这时候仍然类似于之前的状态,于是解包继续,直到L1不足一个包的长度,或者不足包头长度。这时退出解包过程,等待后续的数据到来。

    6有未处理数据的环形缓冲(1

    7有未处理数据的环形缓冲(2

    图 8稍微复杂。首先按照上述过程处理L1部分。存在一种情况,经过若干个包处理之后,L1不足一个包,或者不足一个包头。如果这时(L1+L2)足够一个包的长度,就需要继续处理。另外申请一个最大包长度的内存区pTemp,把L1部分和L2的一部分复制到pTemp,然后执行解包过程。

    经过上述解包之后,pRead就转向pRingBuf到pWrite之间的某个位置,从而回归情况图 6,继续按照图 6部分执行解包。

  • 相关阅读:
    HDU 2054 A == B ?(找小数点)
    javaWeb_使用标签库简化jsp
    EC2的维护更新-总结篇及有效经验分享
    SSLStrip 终极版 —— location 瞒天过海
    华为部分真机调试无法显示log问题解决
    LeetCode
    Tcl脚本调用高层API实现仪表使用和主机创建配置的自己主动化測试用例
    web工程调用hadoop集群1.2
    3DShader之移位贴图(Displacement Mapping)
    Java 学习第一天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wei2012/p/179801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