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笔记】前端架构--从后端到前端的进阶

    前言

      本科的时候,我主要偏向于后端开发的学习和实践,当时使用的语言是java,也曾到某培训机构专门培训了java大数据方面的技能。后续读研过程中,因为项目需要,对于后端使用少了很多,主要偏向于可视化方面的,而对于可视化方面的知识,更偏于前端。而之前对于前端的运用,也仅仅是限于后端返回数据后,构建的一个原始的html页面或者jsp页面,属于古典的一种前端页面。代码世界如此奇妙,我知道转换技术栈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对于每一个方向,以此为基,必定很多东西会发生变化,很多东西需要以改轴心发生大的变动,意味着我要学习的东西要多很多。一次探索,加油,少年!

    前端架构

      我现在学习方式是:不管学什么都需要抓住根本,而不是在某些小细节上花很多时间去纠结。就像哲学,本科的时候主要是在《苏菲的世界》、《沉思录》这些小细节上纠结,而他们也仅仅是代表的一个片面的思想,不过我倒是把很多应用在我的实践中,结果可想而知,认识不够全面。而现在我主要是看了罗素的《哲学大纲》,对很多关于人和世界的概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仍然处于初步认识的阶段,不过我感觉很多事情也清晰了很多。所以就入门前端来说,我主要是想谈及前端架构。

      没有一种架构能满足未来的需求。前端架构针对不同的业务背景,是不一样的,而作为后续系统和开发项目的蓝图,这里面也列出了设计团队必须执行的任务。而目前也发展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架构模式,而架构风格也正是架构模式的具体展现形式。主要的前端架构风格有:分层风格、MVC架构风格、发布-订阅风格、管道和过滤器风格。当然针对后端,架构风格还有很多很多,具体课程《软件体系结构》中针对每一种架构风格都有所体现。

      前端架构发展史:

    • 古典时期。由后端渲染出前端 HTML,用 Table 布局,用 CSS 进行简单的辅助。
    • 动效时期。前端开始编写一些简单的 JavaScript 脚本来做动画效果,如轮播广告。
    • Ajax异步通信时期。2005年,Google 在诸多 Web 应用种使用了异步通信技术如 Google 地图,开启了 Web 前端的一个新时代。
    • 动态生成HTML。
    • 模板分离。
    • 更好的构建工具。如 Grunt 和 Gulp 等构建工具。
    • 包管理。如 Bower 和 NPM。
    • 模块管理。如AMD、Common.js。
    • API管理。如 Swagger
    • 大前端。有前端来开发跨平台移动应用框架,如 Ionic、React Native、Flutter等框架。
    • 组件化。前端应用从此由一个个细小的组件结合而成,而不再是一个大的页面组件。

      而前端架构设计的层次分为:

    • 系统级。其他前端应用(关注如何于这些应用进行交互、通信)和对接的后台服务(关注如何与后台服务进行通信,诸如权限、授权、API管理等。)
    • 应用级。脚手架、模式库和设计系统。
    • 模块级。模块化和组件化。
    • 代码级。开发流程、代码质量及改善、规范而非默契。

     

    后续 

      当然,这是从顶层设计开始考虑的前端,对于前端笔试面试部分,肯定也不会涉及到,更重要的是作为自己的了解吧。而如果想要为找前端工作做充足的准备,到牛客网上面看面经,刷leetcode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己理清思路后的实现。而目前开始写博客,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想要开始一个新的方向,当然还有想要以此记录一些东西,方便后面再回过头来回顾一下。语言没有做过多的斟酌,能看过去,明白大致意思就ok。

      这段时间,也很荣信担任博客编辑,审核技术博客,为广大博友们服务。我想现在21世纪,已经强调团队精神了,有一种狼道的精神,不再需要单打独斗了,但是很多路,向外看是一种团队合作,而向内更多的自己单打独斗,以更好的状态创造更多的价值。

      先作为一个探索吧,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不论风雨如何,走下去。现在,我命令你,击败他!!!

  • 相关阅读:
    python uuid
    linux 修改时区
    Nginx 缓存命中率
    MongoDB oplog 详解
    MongoDB 复本集搭建
    复制集简介
    解决Python2.7的UnicodeEn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encode异常错误
    MongoDB 介绍
    python virtualenv
    Docker Compose 模板文件 V2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angdiao/p/1485582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