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R磁盘学习7---Data Handling Algorithms For Autonomous 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 HDDs
第一部分:总述
SMR的瓦结构使得磁盘的存储密度增加了,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SMR写磁头操作限制,使得SMR更加倾向于顺序写,随机写的性能很糟糕。为了让SMR被市场所接受,必须要维持它的随机写性能。于是将这项工作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短块随机写算法,这个算法可使SMR维持稳定的随机写性能。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个优化策略,对短块随机写算法进行改进。通过以上两个部分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重难点详解
第一部分工作,使用了两个region,即I-region(图1所示,存储的数据安排I-region上, I-region又包含额外tracks,这些额外的tracks用做refresh buffer和相邻两个I-region的guard tracks)、E-region(用来接收请求的写操作),分别对这两个region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使得SMR能够维持稳定的随机写性能。I-region和E-region的组织:首先将请求的写操作暂存在E-region中,给E-region一个合适的清理速率,目的是为E-region接收新的写操作提供充足的空间,使之持续稳定的接收写操作,当对E-region进行清理时,会在此引发后台操作的refresh operation,在I-region相关联的位置开始读操作,old data暂存在I-region的buffer track中;读操作完成后,将从E-region读出来的写操作和old data合并,顺序写入到I-region的tracks上,当数据更新完成后,E-region中对应的写操作将被清除。通过I-region和E-region之间的协作,实现了SMR平稳持续随机写的性能。该算法与标准HDD进行对比测试,从结果可以看出:写块大小<104时性能比标准HDD好,超过了这个值性能就开始下降。第二部分做了两个工作,第一,最小化每次更新时写的平均次数来提高随机写的性能(如图3、4),使用的方法是一个贪婪算法:给任意初始状态和一个逻辑track去更新k,选择一个使得写数目最小的作为终态,如果这样的终态不止一个,选择最集中的一个;
将Transfer length大小设为一个track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5(记录的有效率计算时N/(N+M),N是data tracks、M是额外的tracks),改进后的平均写次数比不改进时要好。第二,对Transfer length size进行探究,将transfer length size扩展到多个tracks,并采用顺序分布和均匀两种策略来探究,结果(如图6)是顺序分布的逻辑track的更新接近标准性能(标准的HDD)。
第三部分:总结
结论:对于小的transfer length,可以维持随机写的性能,当transfer length大于一个tracks大小时,其性能下降。对于较长的transfer length 顺序策略可以接近标准性能。
图 1 I-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