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bjectId的组成
首先通过终端命令行,向mongodb的collection中插入一条不带“_id”的记录。然后,通过查询刚插入的数据,发现自动生成了一个objectId
“5e4fa350b636f733a15d6f62”这个24位的字符串,虽然看起来很长,也很难理解,但实际上它是由一组十六进制的字符构成,每个字节两位的十六进制数字,总共用了12字节的存储空间。相比MYSQL int类型的4个字节,MongoDB确实多出了很多字节。不过按照现在的存储设备,多出来的字节应该不会成为什么瓶颈。不过MongoDB的这种设计,体现着空间换时间的思想。
ObjectId的官方规范
1)Time
时间戳。将刚才生成的objectid的前4位进行提取“5e4fa350”,然后按照十六进制转为十进制,变为“1582277456”,这个数字就是一个时间戳。通过时间戳的转换,就成了易看清的时间格式2020-02-21 17:30:56,
2)Machine
机器。接下来的三个十六进制就是“b636f7”,这三个是所在主机的唯一标识符,一般是机器主机名的散列值,这样就确保了不同主机生成不同的机器hash值,确保在分布式中不造成冲突,这也就是在同一台机器生成的objectId中间的字符串都是一模一样的原因。
3)PID
进程ID。上面的Machine是为了确保在不同机器产生的objectId不冲突,而pid就是为了在同一台机器不同的mongodb进程产生了objectId不冲突,接下来的“af71”两位就是产生objectId的进程标识符。
4)INC
自增计数器。前面的九个字节是保证了一秒内不同机器不同进程生成objectId不冲突,这后面的三个字节“5d6f62”是一个自动增加的计数器,用来确保在同一秒内产生的objectId也不会发现冲突,允许256的3次方等于16777216条记录的唯一性。
总的来看,objectId的前4个十六进制字符是时间戳,记录了文档创建的时间;接下来3个十六进制字符代表了所在主机的唯一标识符,确定了不同主机间产生不同的objectId;后2个是进程id,决定了在同一台机器下,不同mongodb进程产生不同的objectId;最后通过3个是自增计数器,确保同一秒内产生objectId的唯一性。ObjectId的这个主键生成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在分布式环境下高并发情况主键唯一性问题,值得学习借鉴
php插入mongodb获取id和列取id的方法
<?php $params=[ 'user'=> 'shihan', ]; $mongoManger = new MongoDBDriverManager("mongodb://127.0.0.1:27017"); $collect='test.myusers'; $bulk = new MongoDBDriverBulkWrite(); $id=$bulk->insert($params); $writeResult=$mongoManger->executeBulkWrite($collect, $bulk); var_dump($id); $filter=[]; $options = []; $collect='test.myusers'; $query = new MongoDBDriverQuery($filter, $options); $cursor = $mongoManger->executeQuery($collect, $query); if($cursor->isDead()){ } $list=[]; foreach ($cursor as $document) { var_dump($document->_id->__toSt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