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语言中的Nelson-Siegel模型在汇率预测的应用

    原文链接:http://tecdat.cn/?p=11680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指导读者逐步使用R编程语言实现Nelson-Siegel模型的步骤。您可能已经知道,估计利率期限结构是任何资产定价的关键,因此对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起着重要的作用。想法是使一条连续曲线适合现有数据。就是说,给定可获取的利率和相应的到期日(通过彭博社或任何其他数据提供商),可以使用Nelson-Siegel方法得出利率的期限结构。

     

     

    • R或RStudio

    • LIBOR / OIS利率和相应的到期日(通过彭博社或其他数据提供商)

     

    一点理论…

    在开始执行模型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基础知识。

    Nelson-Siegel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零息债券价格:

    优化问题:

    这个想法是两个价格应该相等。因此,我们想找到使两个价格之间的平方差平方和最小的Nelson-Siegel因素。


    实施模型的步骤

     第1步:数据导入和变量定义

    • 我们导入LIBOR / OIS利率和相应的到期日,对其进行过滤,然后将其存储在数据框中。
    • 然后,我们使用导入的LIBOR / OIS汇率计算每个到期日的零息票价格。
    • 我们最终计算出最长(50年)和最短(1个月)到期的到期收益率(YTM)。
      • 为了简化步骤2中描述的网格搜索和步骤3中描述的优化问题,我们将近似 beta_0​ 并 beta_1​使用50年和1个月的YTM。
        •  beta_0​ 可以用50年的YTM来近似。
        •  beta_1​ 可以通过50年期和1个月YTM之间的差异来近似估算。

     步骤2:对目标函数进行编程

    • 我们对函数进行编程,该函数计算LIBOR / OIS利率给出的零息债券价格与Nelson-Siegel模型给出的零息债券价格之间的平方偏差的平方和。

     步骤3:网格搜索

    • 我们定义为我们的参数范围 :

    • 我们创建一个包含所有可能的组合矩阵 。
    • 我们选择产生最小平方偏差总和的组合作为我们的初始参数,以插入优化问题。

     步骤4:优化问题

    •  ,我们可以解决非线性优化问题:
      • 初始参数(x0)是在网格搜索中找到的参数。
      • 目标函数(eval_f)是在步骤2中编程的目标函数。
      • 上限和下限(ub和lb)定义如下:

     

     步骤5:调整模型

    此时获得完美契合的机会非常渺茫。必须重复步骤3和4调整模型。进一步来说:

    • 我们必须围绕步骤5中获得的结果执行第二次网格搜索,搜索范围较窄,然后重新运行优化问题。
      • 您可能还想尝试使用不同的参数组合,得出平方偏差的第二,第三或第四最小和。
    • 我们也将要执行的最后一个网格搜索 在第二轮优化得到的数值。
    • 技巧 –在模型中尝试不同的初始参数时,针对LIBOR / OIS Bloomberg数据点绘制通过求解参数获得的最终收益曲线,以了解其拟合程度。没有完美的方法可以完成–这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  

     

     步骤6:绘制估计的收益曲线

    现在,我们有了Nelson-Siegel因子,可以估算出收益率曲线:

     


    结果与结论

    下图以红色显示了所获得的LIBOR收益率曲线。彭博LIBOR / OIS汇率以绿色显示。

    尽管曲线可以很好地拟合数据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拟合并不完美。Nelson-Siegel模型的替代方案是Svensson模型,该模型增加了两个参数以实现更好的拟合。

    Svensson模型–零票息收益率:

    实施Svensson模型的步骤与实施Nelson-Siegel模型的步骤相同。

     

  • 相关阅读:
    Window 窗口类
    使用 Bolt 实现 GridView 表格控件
    lua的table库
    Windows编程总结之 DLL
    lua 打印 table 拷贝table
    使用 xlue 实现简单 listbox 控件
    使用 xlue 实现 tips
    extern “C”
    COleVariant如何转换为int double string cstring
    原来WIN32 API也有GetOpenFileName函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cdat/p/1256593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