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浅析,2016消费金融公司最新排名,2018/2017

    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浅析

    2017-08-14 徐必过 Fintech科普大使

    导读: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拉动内需、减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消费金融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热点,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消费金融所应用的行业可以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购物、医美、旅行、娱乐等,截止2016年9月,我国持牌系消费金融行业总资产破千亿,同时,该类个人消费信贷仅占我国所有信贷类产品的4.8%,这也预示着消费金融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1]

    然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否就像上述所说的一片光明?消费金融正规军能否在复杂的监管环境下继续良性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走进消费金融。

    1

     什么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广义上的消费金融:指商业银行、分期购物平台、电商、消费金融公司等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优势,其中电商和消费金融公司是消费金融的两大派系[2]

    狭义上的消费金融:指非银行金融机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消费金融行业结构划分,在图中,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受到银监会审批及监管,截止目前全国只有22家,其中90%的企业都有银行背景,且注册资本大多集中在3~5亿元,只有5家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其中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的外资公司,注册资本已达到44亿元。  

    消费金融行业结构划分图 

    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业务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online to offline)。其中线上模式是消费金融在国外的典型模式,但是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只有两家开展了纯线上业务,客户拓展及用户体验度高的技术平台开发等问题都制约着线上模式的发展。其余两种模式是在消费金融中国本土化的移植进程中衍生出来的,更符合中国当下经济形势。 

    下表罗列了每种模式下的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实例[1]: 

    消费金融公司实例图

    2

    消费金融公司业务特点

    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单笔授信额度:采用小额分散的原理,单笔授信额度小,消费金融贷款的笔数很多,平均金额远低于监管上限,最小的可能只有几百元。

    2.资金来源:仅限于注册资本、股东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以及同业拆借资金。不得吸收公众存款。

    3.审批速度:审批速度快,无抵押无担保,服务灵活。

    4.贷款期限:期限较短,消费者可以在贷款之后短期内还款,缓解消费者心理压力。

    5.面向对象:中低收入人群。

    6.风险偏高:征信覆盖面窄,资产质量不高,不良率偏高。 

    为了分析消费金融公司在信贷产品中的业务优劣势,我们对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小贷公司业务、银行信用卡业务及网贷平台业务进行了综合对比。

    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银行信用卡、网贷平台业务综合对比图 

    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消费金融公司在审批速度和贷款利率方面具有行业优势,消费金融公司可借助自身优势及特点,找准行业定位,针对性地发展客群、拓展业务。 

    3 

    发展壁垒

    消费金融公司在发展上主要面临以下四大困局:

    1)  资金成本

    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仅限于注册资本、股东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以及同业拆借资金,其中同业拆借资金额度不得高于净资本的100%。资金成本的偏高,给公司的盈利带来一定挑战。 

    2) 风控困难

    消费金融公司的借贷准入门槛相比银行业金融机构较低,这意味着风险的显著增加及不良贷款率的攀升。根据PBOC提供的数据,我国目前仍有9.6亿人无信用记录,这意味着央行征信系统的用户数据只涵盖了全国总人口的35% [3] 。

    然而大部分消费类贷款客户都是无信用卡无征信的“白户”,集中在中低收入家庭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管控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3) 行业竞争

    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对手来源于多个不同领域,网络电商巨头的消费信贷类产品已经分走了消费金融的一大杯羮。其次信用卡、小贷公司等不同领域的信贷产品依照其自有优势也吸引了大批量的消费金融客群,另外监管对P2P行业的收紧也在迫使这些掌握了大量客源的网贷平台转战消费金融,这使得消费金融公司面临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除此之外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只关注短期业绩而不放眼长期稳定发展,风险偏好较高,这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4) 经营限制

    根据监管要求,为了不与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相重叠,消费金融公司不得经营房贷与车贷, 然而这两个板块的业务量占据了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75%左右, 导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量大幅缩减。同时监管规定放款金额不能超过20万,这也给消费金融行业增加了局限性。

    4

    发展机遇

    1)  政策的扶持

    由于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内需,消费将成为经济的主流。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揽子提振国内消费的政策。对消费金融行业,国家放开了市场准入,将消费金融公司扩大至22家,将经营范围扩大至全国,同时允许消费金融公司进入央行征信系统查询个人征信,对重点消费领域进行扶持,促进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让消费信贷走进大众,走进生活。

    2)  融资方式的创新

    针对资金来源的限制, 政策允许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消费信贷ABS产品进行融资。银行间市场ABS是消费金融公司除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等主流融资方式外的有力补充。同时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受资本充足率约束,通过发行ABS资产出表可以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例如捷信消费金融在17年上半年就相继发行了两期消费信贷ABS产品“补血”。第一期ABS规模就达到13亿元,资产池根据小额分散的业务特点,总笔数超过42万笔,平均本金金额接近3000元。第二期ABS于5月发行,发行量达23亿元。

    3) 金融模式的优化

    银行作为股东涉足消费金融领域可以完善自身消费信贷层次建设,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相关产业公司涉足消费金融领域可以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积累更多资源。

    4) 市场的潜力

    消费金融是一个尚未综合开发的大蛋糕,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居民的整体消费意识逐步增强,消费信贷增长将是持续而高效的。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除了个人业务外还可以积极探索与供应商、电商、厂家的合作,跳过中间环节,节约资金成本,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公司。

    5) 互联网金融的运用

    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使得传统金融行业受到冲击,消费金融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信贷,这可使消费金融交易虚拟化,可有效扩大其经营范围。

     6) 自有优势的充分发挥

    消费金融产品以审批快、无担保无抵押、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著称,消费金融公司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客源,例如一小时内决策审批、无担保节约交易成本并缩短贷款流程、服务时间延长至下班及周末短期还款缓解借款人心里压力等。 

    7) 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

    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借此建立自己独立的信用信息平台及数据库。信息平台首先要保证与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交换,其次搭建完备的风控模型和数据算法,同时公开采集个人及企业的信用数据,多数据源分析客户的信用情况,建立一套专业的信审标准。强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稳步扩大经营,同时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综上,消费金融公司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控制好风险,充分发挥自有优势,实现在行业内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New opportunity for foreign banks in China: consumer finance companies.

    https://www.kapronasia.com/china-banking-research-category/item/852-new-opportunity-for-foreign-banks-in-china-consumer-finance-companies.html

    [2]新金融板块有望持续跃

    http://stock.eastmoney.com/news/1408,20170409727396253.html

    [3]Will Consumer Finance be the next fintech focus for China?

    https://www.kapronasia.com/china-banking-research-category/item/857-consumer-finance-the-next-hot-spot-for-china.html

     
     
     
     
    2016消费金融公司最新排名
    来源:财富动力网综合  2016年12月15日 11:04:31评论

    消费金融是什么?

    传统消费金融指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角度看,消费金融试点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适时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是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和需要的。从金融产品创新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难以全面惠及的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个体。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今天,百度金融率先将消费金融的含义做了新的注解,丰富了消费金融的内涵,即不仅仅是"借钱消费",更应该是"边消费边赚钱",借助于互联网的高效、便捷和平等,从而实现投资者、融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赢生态圈。

    消费金融公司有哪些?

    2016消费金融公司排名

    近日,P2P门户网站网贷之家联合大数据平台盈灿咨询,对外发布了《互联网消费金融50强榜单》,具体榜单如下所示:

    消费金融市场达6万亿:银行、电商、分期平台谁略胜一筹?

      

    4月25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消费金融: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报告显示至2016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住户部门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5.3万亿元,再加上非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平台的贷款,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在25万亿左右)。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涌现,释放了消费潜力、促进了产业升级,但一个良性、可持续性的风险防控业态,才是消费金融成功持续运营的根本。

     实际上,消费金融与普惠金融有天然的联系,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领域的金融供给,也能够解决金融的普惠难题,但是,普惠不是一句口号,普惠金融实际上是社会责任驱动的,是良性和道德驱动的,说到底,金融产品的定价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不是披着‘普惠’的皮,做着不合理的、高定价的消费金融生意。”

     伴随互联网金融战争的升级,消费金融在国内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国人才开始了解、走进消费金融。而国家经济结构升级对消费经济的需求,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普及的有力推手。在这场徐徐展开的消金春秋里,虽雄者未定,但谁能最终问鼎,逐渐清晰的格局似乎正在给出答案。

    消费金融市场各大势力“逐鹿中原”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自2008年至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2016年消费信贷规模近23万亿元, 剔除房贷后约6万亿元。但同时,渗透率仍较低,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消费金融主体多元模式多样,业态丰富。目前市场上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商业银行(如浦发银行);二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如中国银行),拥有消费金融合法牌照;三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如京东金融),包括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分期平台等;四则是其他机构(如分期乐),包括部分小贷公司和其他类型机构,也在通过变通的渠道参与消费金融市场。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末中国电商生态消费信贷规模占比增长至57.5%,预计至2017年,占比将增至73.9%;P2P消费信贷比例从2015年的22.8%预计将下降到2017年的14.5,市场规模被电商生态消费信贷挤压。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及网购的发展,消费信贷规模在2015年迎来爆发,2016年及2017年,发展将趋稳定。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消费金融有以下十大趋势:

    趋势一:场景功能——商店购物功能消失,扮演“展示场景”功能

    趋势二:生物特征——具有授信贷款信息,简便贷款流程

    趋势三:一站式购物平台——无缝衔接购物与消费金融平台(如京东金融集团下属各产品体系,不仅与京东商城实现了无缝对接,而且正越来越紧走向开放化,与包括贝贝网等电商在内的数十家平台展开合作)

    趋势四:生态系统——形成金融生态系统,使各方共赢(如京东金融生态系统包括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八大板块) 

    趋势五:主体扩容——银行联合民营资本发起设立 

    趋势六:预授额度——需要扩大,可享即时贷款服务

    趋势七:智能化——全智能化、自动化服务

    趋势八:理财投顾——私人专属理财顾问模式多渠道开放

    趋势九:虚拟钱包——使现金使用率下降(如京东金融联合银联打造“云闪付”) 

    趋势十:信贷产品——加速线化、场景化 

    商业银行利率水平低,存量客户庞大;消费金融公司风险容忍度更高,覆盖人群更广;互联网公司则在消费场景客户引流方面占得先机。其他机构以贷款门槛低 、贷款手续简单、放款速度快 取得一席之地。四方之间并非“你死我活”,而是“竞合”“互补”的关系。在三方崛起的背后,是消费金融服务分层的必然结果,也有助于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格局。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未来5年消费金融将保持年均25%的增速,2020年消费金融信贷余额达到12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达到4万亿。多项催化剂利好消费金融发展。政策力度不断加强,需求侧是18‐35岁的年轻人旺盛的消费需求和超前的消费理念,供给侧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业务处理能力和风控能力以及日益丰富的资金来源。消费金融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规模和质量并重,成本和风险的控制能力是核心。消费金融的发展有望加速国内征信体系的完善。

    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场景的嵌入和渗透,弥补传统消费金融在细分领域的缺失。结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消费金融能有效的切入到消费场景中,使消费者更加便捷。 

    2.海量数据支撑。互联网消费金融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对客户信息(基本资料、行为信息、征信信息等)进行交叉验证,并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服务。

    3.用户体验增强。与传统消费金融的低频次使用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频率更高。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也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互联网的应用使得用户数据获取更为有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获客、场景、风控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审贷效率、降低违约率,为消费金融向中低端需求市场渗透提供了有效手段。从数据上看,最近几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发展迅猛,2016年交易规模达到4367.1亿元,同比增长269%。

    预测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将达到9983.4亿元,同比增长100%以上。 

    截至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一类是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为代表;一类是细分市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如切入车险消费分期理财市场的豆蔓理财等;一类是主打分期购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乐分期、趣分期等等;一类是主打移动端信贷的平台,例如手机贷、拉卡拉替你还,等等。 

    消费金融的场景创新是解决同质化的业务模式和路径

    从场景上分,消费金融类产品主要分为基于线上场景的消费金融产品和基于线下场景的消费金融产品。线上场景主要包括电商平台的赊销类产品和互联网消费贷款类产品,线下场景包括线下零售场景以及教育、房租、婚庆、医疗美容等线下细分场景。银行主要聚焦于线下场景,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除了传统的线上场景之外,也开始通过支付、与银行合作、信用积分等多种渠道拓展线下场景。 

    1.线上场景:电商消费

    现在不少电商平台纷纷推出赊账消费,为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分期付款服务。基于电商平台的赊销类的消费金融产品带动了整个互联网模式的新金融行业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创新,同时极大地刺激了居民消费潜力。

    2014年2月,京东消费金融推出业内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2014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天猫分期,也进入该领域;2015年4月,百度推出百度有钱,抢滩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2015年11月,苏宁消费金融推出了苏宁任性付,“随借随还”业务。

    电商赊销类业务

    2.线下场景:旅游、安居、教育、汽车、医疗美容、婚庆 

    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更具有即时性消费的特征,场景单一、金额有限,多场景延伸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必然选择。这些延伸的场景基本离不开“住、行、学”,目标客户定位为“年轻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已覆盖旅游、安居(包括租房、装修)、教育(英语、职业、亲子等类型)、汽车(二手车)、医疗美容、婚庆等多个场景。

    以京东金融为例,目前已布局电商、旅游、教育、住房购车、医美和婚庆等场景。2015年4月起,“白条”开始走出京东电商,拓展京东体系外更多线下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一次性信用贷款。京东金融与线下消费场景商家合作,通过京东金融旗下小贷公司给用户授信,一次性授信,额度不循环,分期还款。目前京东金融已形成多场景消费金融布局,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消费服务。

    百度金融则主要切入教育分期领域、同时开始布局家装、租房、医美等中大额消费信贷。“百度有钱花”作为百度主推的个人消费金融信贷产品,目前在教育信贷领域基本涵盖各个细分教育培训领域,拓展包括教育信贷,研究生、MBA、留学培训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业务,筛选出在线教育平台上的客户,为其提供授信等服务,在教育领域实现闭环。此外还探索并上线了新的垂直领域分期业务,例如家装、租房等。 

    3.从固定场景向开放场景延伸:现金贷

    单一场景拓展之后,互联网金融机构面临的难题是如何从固定场景向开放场景的延伸。因此各大消费金融平台开始推出开放场景式的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如腾讯微粒贷、蚂蚁借呗和京东金融-金条等,通过建立支付粘性,与线下商户展开合作等拓展现金消费场景。如蚂蚁花呗和西单大悦城达成战略合作,将大悦城内超过200家商户将全面接入蚂蚁花呗。消费者在西单大悦城内购物时,可以登陆支付宝的app,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先消费,后还款。 

    各大电商的开放场景消费金融平台

    京东“金条”也是“白条”信用在现金消费场景下的延伸,将贷款覆盖到开放场景中有现金借贷需求的用户,实时放款,按日计息,采用差异化授信和利率定价方式,日利率不超过0.05%。此外,“金条”还开放给银行,将产品、大数据风控、用户运营和场景能力输出,与银行做连接带动金融行业的创新。

    线上+线下将成综合战场:传统金融+互联网

    近年来,监管层鼓励互联网与金融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并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在消费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公司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银行网点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之合作有主力拓宽线下开放式的消费场景;而银行对零售金融的风控经验并不像批发金融那么成熟,并且传统风控技术的成本很高,互联网公司基于大量的电商数据可以向其输出技术服务,同时积分共享等特性化的设计也有助于双方的获客。 

    1.联合贷款。这种模式又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互联网公司只提供技术和数据等后台支持,而贷款依然仅由银行放出;另一种是互联网公司不仅提供后台支持,还与银行联合放出贷款。第一种模式以京东金融为代表,目前京东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产品主要有联名信用卡,白条闪付等。截至2017年2月,中信、光大、民生三家的小白卡申请人数超过400万人。银行作为发卡方,京东金融则提供技术、风控和用户管理支持,推动合作银行的发卡数量和发卡质量,与此同时,京东金融还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菜单式、嵌入式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以此丰富用户的消费权益。第二种模式以腾讯“微粒贷”的联贷平台为代表,2015年9月,微粒贷建立“同业合作”模式的联贷平台,通过与其他商业银行(主要是中小银行)开展合作,采取联合贷款模式,并按比例分成。这相当于腾讯向其他商业部分开放了微信生态圈,使传统银行能向之前难以触达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目前每天联贷平台发放的微粒贷贷款中,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提供。 

    2.粘住支付。信用卡这一消费金融产品的竞争主要就看是否粘住了客户的支付需求,银行在服务零售客户方面由于其产品设置的多样化和网点众多有很多先天的优势。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支付一直是竞争白热化的领域。依托支付宝的强势地位,蚂蚁花呗的场景接入覆盖进展迅速。目前除了支持天猫淘宝等网购平台,还接入了滴滴打车、12306、口碑、线下的大型超市、便利店、商场等高频生活场景;音乐、游戏等娱乐场景;医院、水电煤、杭州公交平台,我爱我家房租等便民服务场景,以及韩国乐天等8万多家境外门店,也都可以使用花呗。 

    与借助支付宝的拓展不同,京东金融的场景接入则另辟蹊径:2017年1月,京东金融与中国银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京东金融旗下支付公司网银在线可以开展银联卡线上线下收单业务,通过NFC(移动通讯)技术和银联云闪付技术,实现“白条”在全国约1900万台的银联闪付POS机上使用,覆盖了线下800多万家商户,这也是通过黏住支付拓展线下场景。

    白条闪付模式

    3.打通线上线下。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很多银行为了吸引用户黏性,通过消费积分兑换给予相应的消费权益,但通常积分兑换有时效限制,并且大多平台兑换的商品有限,并没有一定的行业标准。对于沉淀在银行体系内的庞大的信用卡积分,目前基本上还是处在一种内部管理比较混乱,缺乏集中积分兑换和价值分享的平台。因此要整合积分资产管理,把线上和线下的消费支付场景相连接。2015年5月,京东钢镚上线,引入了积分资产管理理念,融合了线上+线下的消费支付场景,整合了包括银行、各类消费商户的消费积分,改造传统积分价值体系,通过制定一整套积分通兑标准,帮助商户和用户重新建立关联,积分可兑换成钢蹦,帮助用户管理忽视的闲散积分,钢镚可在京东商城及合作商户使用抵扣消费现金。京东钢镚的出现,打破了银行积分“门槛高”、“内循环”、“服务缺失”的封闭状况,为用户带来“点滴成金”、“积分值钱”、“通兑易用”的全新体验。

    京东金融在数据风控方面的优势

    消费金融潜力绽放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经营消费金融,最大难点在于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市场扩展会导致风险积聚。相比于依赖于第三方数据的消费金融企业,京东拥有海量用户数据,在风控模式上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优势。

    1)国内传统消费金融风控模式 

    国内传统消费金融的风控模式主要是依托线下收集客户或企业信息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损失,最终来进一步判断其还款能力与意愿。对于借款人与借款企业,传统金融对其风险特征的评估主要囊括为五个方面:借款对象风险特征中重点考量借款对象的道德品质(了解客户(KYC)、信用纪律、声誉情况等)、借款对象还款能力(置业、收入、偿债率、负债率、现金流等)以及资本实力(个人持有股份/财务投入)。

    2)互联网消费金融风控模式:大数据+风控模型+算法

    相比于传统消费金融风控模式,互联网金融消费风控系统以大数据风控是为基础,融入“数据+风控模型+算法”的思想,真正有效地将风控系统量化衡量。

    基于大数据风控,可将传统消费金融前端销售依靠大量地人工推荐、后台依赖人工作业的重人力模式,升级为依赖系统和数据自动决策的在线实时自动信贷工厂模式。

    案例:以京东“白条”为例的风控分析

    1、授信模式

    (a)风险筛查第一道防线:过滤剔除互联网恶意用户、社会失信用户、金融失信用户。

    (b)从风险预测、量化营销、用户洞察、大数据征信对用户继续进行筛选形成白名单。

    (c)模型主要算法包括随机森林、lasso回归、GBDT、SVM、LDA、贝叶斯网络、RBM等。

    (d)数据模型覆盖2亿京东用户,且全面评估用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控模式

    2.反欺诈模式 

    (a)在账户登录、激活、交易、信息修改等全流程环节监控,对每次账户行为进行后台安全扫描,实时计算,识别恶意行为及高风险账户和订单。

     (b)设备指纹、生物探针和行为序列、模式识别等多项先进智能技术,深度理解用户行为,对账号异常登录和交易行为进行实时、多维度、动态校验。

    (c)和商城配送体系打通,对高风险白条订单实现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拦截,这在业内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3.风险定价模式

    风险定价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意味区别于其他同质化产品或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而对借款人而言,如果无法保证通过平台融得的资金收益高于融资成本的话,那违约还款的概率就会增加。因此是否具备专业的风险定价能力是互联网消费金融风控的关键。

    金融科技战略布局:生态化、开放化理念助推金融业 

    京东金融科技生态布局 

    生态构成: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目前,京东集团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集团、京东智能集团、O2O、海外事业部和京东物流集团等板块。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长期研究、关注与见证、推动京东一路高速成长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期发布了京东金融科技生态布局图,包括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八大板块,对京东金融生态进行全面剖析。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普惠金融:新金融时代》一书作者曹磊认为:在“互联网金融”起步阶段,作为“野蛮人”的互联网+类公司,依托网络平台、创新模式、互联网思维、社交营销等手段,既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做不到的事,也抢走了补上金融业的“饭碗”。但总体而言,与传统金融业无疑是竞争、冲突大于合作,抢走了后者大量用户、资金、资源和利润。 

    而在“新金融”阶段,曹磊认为,一批拥有海量用户、商家资源、平台大数据、风控技术、用户画像的金融科技开始崛起。作为遵守金融规则秩序的“文明人”,他们与之前“野蛮人”采取了不同的理念定位与发展策略,利用自身基于电商业务的金融服务、大数据、风控技术、应用场景、用户资源等层面,全方位开放对包括传统银行业、基金业、保险业等传统金融行业展开合作。因此,两者更多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跨界融合、相互渗透,实现“双赢”局面。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已实现盈利 市场前景可期
    金融之家网2017-05-03 14:45:13阅读(6061) 评论(3)
      文|金融之家 晨曦
      金融之家5月3日讯,近段以来,多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相继发布财报,金融之家观察到,从目前已经公开的财报数据可见,部分消金公司都已在2016年末,亦或2017年初实现了扭亏为盈。
      4月12日,苏宁消费金融在微信公众号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业绩快报,其内容显示当季营业收入达到4529.5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超过104%;当季净利润实现762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24.7%。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苏宁云商2016年发布的财报来看,当年苏宁消费金融的年度营业收入为1.058亿元,净亏损1.89亿元。
    
      图中数据为公开数据整理
      此外,根据其他消费金融机构财报显示,马上消费金融2016年全年净利润652.2万元;招联消费金融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3.24亿元;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5.37亿元;捷信2016净利润9.3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苏宁消费金融外,就在2016年上半年,马上消费金融还亏损3872万元。从亏损到盈利,仿佛朝夕之间,消费金融的春天如期而至。
      随着消费升级的发展以及资本的加持,消费金融快速崛起,大数据、IT技术的进步更是成为其发展的助推器,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在消费金融急速奔驰的道路上添加了足量的润滑剂呢,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趋势又如何呢?
      大数据、IT技术等因素助力消费金融发展
      在大数据与场景驱动之下,消费金融的市场容量急速扩张,据业内人士预计,到2019年国内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3.4万亿元,而从当前消费金融机构相继发布的盈利年报也可以看出,这片市场利润丰厚,不难猜测,未来一段时间消费金融或将成为众多资本布局的下一个领域,那么,近两年之间突然火遍大疆南北的消费金融强势崛起,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呢?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栾大鑫认为这与自2015年以来,连续5次降低基本利率有关,整个市场利率的不断降低,使得消费金融的成本越来越低,这就导致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消费金融领域,而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也进一步促进了消费,此外,互联网、大数据等风控手段的愈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发展。
      惠人贷CEO李晨表示,消费金融并非新词,从上世纪90年的信用卡,到后来房改,个人的房屋抵押贷款都属于消费金融,随着消费的升级,移动互联网以及技术的发展,进而产生了譬如场景分期、耐用消费品、现金贷等消费金融产品。一方面是随着客户的需求而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IT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造出的新的产品和需求,又为消费金融的发展锦上添花。
    
      而除市场利率的连续下降,客户需求的增加,技术的不断进步等诸多因素之外,政策的利好也是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013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明确的定义。2016年,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
      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互联网金融部总监黄晖表示:“近年来,银监会、国务院每年都会出台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一些管理办法,并促进内需的释放,同时居民消费观点的逐步转变,使得消费金融成为目前常见的模式。而技术的革新,如人脸识别、电子记账等等,使得移动化趋势越发明显,都促进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存在300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随着监管口径的缩窄,以及网贷平台被定义为小而分散的信息中介平台之后,越来越多的平台也开始向消费金融转型。此外,银行对消费金融也是青睐有加,消费金融逐渐被推上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甚至碾压了曾经风靡一时的P2P。
      规模疯长,场景、风控成重点
      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4地开展;2013年9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12个试点城市;2015年6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如今消费金融已成资本竟相争抢的香饽饽,那么,消费金融的当今状况究竟如何呢?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消费信贷规模已经达到了26万亿,预计到2019年会疯长到41万亿,这说明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还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加之目前京东白条、花呗分期等在消费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消费金融即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当前市面上的消费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巨头企业,一类是创业型企业,巨头型企业做消费金融的战略分为三大步:第一步在生态圈内渗透自身的产品;第二步进行模式的复制,与外部的产品进行合作;第三步发展成一个平台,向其它的消费金融机构输出客户、技术或其它的一些能力,比如ABS。此类消费金融产品基本与信用卡的利率相接近,年化18%以下;另一类则是诸多创业企业目前正在布局的现金贷高息模式。”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称。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巨头企业还是创业型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中,它们均面临着场景的选择,据了解,目前,消费金融的细分领域主要包括,旅游、租房、教育、农村、3C、家装等,如此之多的场景,想要做到雨露均沾,并非易事。
      “选择正确的场景至关重要。”惠人贷CEO李晨表示,以线下服务体验式的场景选择为例,B2B、B2C的模式,可以帮助平台直接找到商户合作的客户,则可以减少对C端客户的成本支出,有利于降低成本;其次,线下服务体验式的场景形式,变现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欺诈成本和门槛,从而降低整个风险度,这对于风控至关重要。
      不过,黄晖却认为,虽然场景化是消费金融的基础,但目前的场景存在一定的缺点。他表示,现在做的场景化是比较垂直、单一的,而且消费金融产品无非就两大类型,一种现金贷类,一种白条类。未来产品再进化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如何想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就必须做出变革,打通整个场景,而不只是把钱做个分期就行了。最终的发展是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而不是仅仅依靠金融产品本身,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消费金融生态圈,打通各个行业,让客户面对的是整体化的服务。
      前景可期,或将迎来四大趋势
      消费金融一片蓝海,引来的不仅仅是大鱼,还是无数的小虾米。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会如何?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已经突破了50%,欧洲发达国家的是70%。“如果按我们国家落后发达国家10年计算,那么未来10年将来是我国金融消费的发达时期。”栾大鑫表示,2015年我国信贷行业中放贷占比15%,而真正的消费金融信贷不足3%,这是由于消费额度低导致的,也说明消费金融未来在我国发展的空间巨大。
      薛洪言则认为,未来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迎来四个趋势:第一,巨头迎来市场收割;第二,高息模式走入死胡同,作为巨头客群的下沉是必然的趋势,是基于增长的需求;第三,创业型企业加速分化,即科技驱动,客群下沉;第四:辅助型行业快速崛起,譬如大数据服务、催收等。
      如今的消费金融已然进入高速发展期,伴随着各种市场需求的助力,消费金融势必将成为国内零售信贷的下一个风口,而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监管架构的不断完善,未来的消费金融市场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2016年最具潜力的消费金融公司排名
    鄂汇金融2016-12-22 17:03:21阅读(8003) 评论(0)
      2016最具潜力的消费金融公司排名:(根据估值、商业模式、交易额、用户活跃度等多个维度评选)
      1、蚂蚁金服
      2、京东金融
      3、微粒贷
      4、捷信消费金融
      5、乐信集团(原分期乐)
      6、平安普惠
      7、拍拍贷
      8、北银消费金融
      9、趣店(原趣分期)
      10、51信用卡
      11、万达金融
      12、链家金融
      13、中银消费金融
      14、兴业消费金融
      15、苏宁金融
      16、易鑫金融
      17、量化派
      18、信而富
      19、马上消费
      20、美利金融
      以上2016年消费金融公司排名来源于网络,仅作为饭后BB的话题。

     

     

     

     

     

     

    17家消费金融牌照

    别找了,17家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都在这儿!

      随着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放开,包括银行、电商支付公司、P2P公司在内的多类机构纷纷开始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

      据了解,包括京东、宜信、钱包金服、拉卡拉、万达、唯品会等在内的公司均在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自2010年银监会发放首个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以来,据天眼小编统计,截至2016年10月19日,仅有17家公司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与国内蓬勃发展的消费金融市场相比,牌照资源显得较为稀缺。

      17家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都在这了,向下看吧!

      

      

      

    根据网贷之家提供的不完全数据梳理发现,15家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去年净利润合计49.17亿元,其中,招联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公司均有不俗的表现。

    1、六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规模超百亿,捷信居首

    图1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和2017年总资产

    数据来源:各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年报及公开资料,融360整理

    据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总资产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六家,分别是捷信、招联、中银、马上、中邮、兴业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在10亿以上的有5家,分别为捷信、中邮、招联、马上、尚诚消费金融,其他均在10亿以下。

    从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来看,多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与资产比率在10%左右。但成立相对较早、业务发展规模较大的中银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两家机构的资本与资产比率低于5%,从业务发展角度来看,这两家机构的融资需求应较为强烈;而尚诚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的资本与资产比率均达10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这两家机构均在2017年成立,成立时间较短,业务规模较小,导致资本与资产比率相对较高。

    2、六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苏宁金融净利润率最高

    表1 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利润率

    数据来源:各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年报及公开资料,融360整理

    根据融360整理数据显示,在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仅17家公司披露了相关指标,其中有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净利润超过10亿,分别为:中银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以及捷信消费金融;仍在亏损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有4家。

    从营业收入指标来看,营业收入排名第一的为捷信消费金融,但从净利润率指标来看,捷信消费金融的净利润率在已披露数据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排名第7,在实现正盈利的机构中净利润率最低,根据捷信消费金融2017年的审计报告显示,2017年其最大费用支出为员工费用,共32.8亿元,占其总业务及管理费的79.62%,这主要与捷信“驻店式”的线下贷款模式有关,巨大的成本费用支出导致其净利润率相对较低。

    净利润率排名第一的为苏宁消费金融,其营业收入仅为3.84亿元,但净利润则高达2.17亿元,净利润率为56.51%,2017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62.26%,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在苏宁的财报中虽然没有披露苏宁消费金融的成本费用支出具体数值,但融360分析师认为,其净利润率如此高,主要与它O2O的运营模式有关,苏宁商城的强大场景优势为苏宁消费金融带来了流量和客户粘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其获客成本和风控成本,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任性付的平均获客成本不超过8元,不良率低于4%。捷信消费金融贷款余额稳居第一

    3、捷信消费金融贷款余额稳居第一

    表2 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贷款余额

    数据来源:各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年报及公开资料,融360整理

    2017年捷信新增贷款发放量超过1057.43亿元,贷款余额742.3亿元,贷款余额排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第一;招联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在披露财报数据的机构中排名第二,累计授信用户1662万户,贷款余额468亿元;部分成立时间较短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未披露贷款规模数据。

     产品分析

      1、消费贷占比超七成,家装车贷占比高

    图2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产品分类

    据融360统计,持牌消费金融贷款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个人信用贷、消费分期和抵押贷款类。个人信用贷指无抵押、无担保的,通过个人信用而获得的贷款,其中包括工薪职工类贷款、校园类贷款以及其他一些消费类贷款等;消费分期是指在指定场景消费时,借款人通过受托支付,通过分期还款购买商品;抵押贷款是指通过房屋、车辆进行抵押而获得的贷款。

    图3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产品各场景数量占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产品所涉及的场景多样,主要集中在家装、车贷、医美、旅游、3C等场景。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车贷,占比为22.92%,众多消费金融公司都在探索与车相关的消费场景,比如租车分期、学车分期,甚至车位、车饰都可以分期,哈银消费金融还推出了车险分期。

    而拥有线上商城资源的公司,如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招联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则重点推出的是3C数码等小额商品分期产品,较好的利用了自身的场景优势。

    2、日息万三的产品居多,平均年化利率10.48%

    表3 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利率

    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的消费贷款不应超过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且借款人贷款余额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所以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额度一般是最高20万元,部分贷款产品的最高额度只有5万或10万元。据融360统计,在披露利率的产品中,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信用贷款利率日息最低一般在万分之2至万分之4之间,平均年化利率为10.48%,略低于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费率。(全部贷款产品信息见附录1)

    图4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产品年化利率

    根据融360统计发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基本在5%-15%之间,按日息计算的居多。利率在10%以下的主要是针对公积金、社保、以及机关团体等工薪阶层或者质量较优人群的贷款;而利率偏高的贷款产品资质要求相对较低,比如中邮消费金融的“邮你花”产品门槛很低,月收入2000元的人群即可申请,但年化利率高达14.6%。

     融资能力分析

     

    1、行业密集增资利于进一步扩大规模, 中银消费金融规模将跃居第二

    表4 近期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资额(亿元)

    数据来源:各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年报及公开资料,融360整理

    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为居民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但其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银监会有关监管要求,也就是说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最低为10%-12%,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业务发展规模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消费金融公司纷纷通过股东增资来扩大资本实力。

    2017年12月,捷信消费金融获得天津银监局批复,注册资本从70亿增至80亿元;2018年1月招联消费金融获得深圳银监局批准,注册资本增至28.59亿元;同月,中邮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也获批准从10亿增至30亿元。

    根据融360整理,目前拟增资的还有马上、华融、兴业、中银消费金融,预计增资获批后,中银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将升至第二位。

       2、七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具备银行间同业拆借资质,招联、马上成新兵

     

    表5 获准进行同业拆借的消费金融公司列表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及各公司年报,融360整理

    根据《同业拆借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需要满足至少连续两年盈利以及其他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条件才能获得准入资格。且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的100%。

    同业拆借成本是除了股东增资之外,成本较低的一种融资方式。消费金融公司同业拆借的成本一般在3%-5%。目前共7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银行间市场的同业拆借准入,2018年新增的是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

    从2017年拆入资金的数据来看,捷信消费金融拆入资金最多,从商业银行拆入的资金共110.1亿元,从其他金融机构拆入的资金共593.08,根据2017年拆入资金利息可测算出捷信消费金融拆入资金的利率为7%;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从银行拆入资金为313.85亿元,利率为3.98%;2017年北银消费金融从北京银行拆入资金76.6亿元,根据北京银行2017年审计报告披露,对联营企业的拆出资金利率为2.28%-5.3%。可见,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同业拆借进行融资的成本普遍较低。

    从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拆入资金利率来看,捷信消费金融的拆入资金利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捷信从商业银行拆入资金较少,从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占比较大。捷信融资渠道多元化,但依然愿意承受高利率从其他金融机构拆借资金,融360分析师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捷信消费金融的业务策略相对比较激进,由于规模快速扩张的需要,资金需求也会相对较大。

     

    3、ABS融资属于起步阶段,捷信消费金融挑起消费金融ABS大梁

    表6 获准进行同业拆借的消费金融公司列表

    数据来源:大智慧,融360

    目前一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来进行融资,主要有捷信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公司发行的ABS利率大约在5%左右,具有资本成本优势。比如捷信消费金融在2018年发行的“捷赢2018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优先A档票面利率为5.99%,优先B档为6.15%。而在此前2017年发行利率更低,优先B档也在6%以下,资金成本相较于非标准化借贷优势明显。

     核心竞争力分析

    1、背靠科技股东,具有场景和流量优势

    表7 具有科技股东的消费金融公司列表

    海尔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依托平台,“嗨付”依托海尔商城,“任性付”依托苏宁商城,通过自有流量和场景转化成消费分期的产品。通过O2O模式,用户可在线上完成身份审核,据悉苏宁消费金融的自动申贷率可达99%,且通过大数据风控,将不良率控制在较好的水平,截至2017年6月末苏宁消费金融的不良率低于4%。

    招联消费金融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所以招联消费金融的获客渠道主要为合作渠道,比如招行手机银行、联通、支付宝、美团等等,通过这些合作渠道,可以实现纯线上获客和风控的模式,截至2017年末累计核批客户1662.10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5.93%

    2、背靠银行股东,具有资金和风控优势

    表8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列表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相比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首先,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依托银行的强大资金实力,能够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低成本的优势有利于在贷款产品定价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其次,银行在信贷审核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能力,会给予作为其联营企业或子公司的消费金融公司一定的经验借鉴或者专业支持,有的银行还会给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白名单”,所以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风控技术上能够获得一定的优势。

     

    3、线上与线下之争:谁才是渠道之王

    捷信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作为头部的消费金融公司,运营模式却大相径庭。捷信主要通过线下销售代表入驻零售商,进行贷款产品推介和获客。目前捷信消费金融在全国312个城市有23万个POS及贷款点,拥有全职雇员7.1万人,庞大的人员体系以及线下运营成本较高,导致其获客成本比线上获客的成本高很多。所以目前捷信中国转型ALDI模式,在POS贷中直接跳过销售代表这一环,通过培训店员直接获客,从而减少一部分人力成本。

    而招联消费金融主要为纯线上贷款模式,通过与支付宝、腾讯等互联网渠道进行获客和放贷。2017年招联消费金融的净利润率达到28.56%,远超过捷信消费金融的7,72%。但近期招联消费金融表示,线下消费场景还是值得做的,预计招联或将进行线下的规模覆盖。

    线上进行个人信用贷,可以实现快速审核、快速放款,但风控难以把控;线下进行门店商品分期,有足够的场景支撑,也可实现较好的风控,但重资产模式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如何实现线上和线下模式的平衡,也是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值得探索的问题。

     总结

    融360分析师认为,消费金融行业方兴未艾,随着消费观念超前的90后、00后等年轻人群的成长,消费金融的业务规模仍将快速增长,但监管对消费金融行业将逐步收紧,未来行业乱象也将得到有效遏制,不具备资格的放贷平台将逐步退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价值将更加凸显,而目前具备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较少,持牌公司的业务规模有望大幅增长。 

    从盈利角度来看,融360分析师认为,规模较大的捷信公司受线下模式成本较高拖累,利润率偏低,而由于消费金融本身小额、分散的特点,具有用户消费特征、具备消费场景的线上平台更具成本优势。

    附录1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产品信息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以及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2017年9月中国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数量及开业情况统计【组图】

    分享到:
    20朱茜• 2017-09-20 08:14:04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7850G2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与领先企业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9月,获得银监会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共25家,有22家已开业,其中有19家为银行系持牌公司,提出申请的银行以中小银行为主,并且绝大部分的金融消费公司注册资金为3到5亿元,只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金达到10亿元及以上。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已有四个直辖市、15个省开设了消费金融公司,除上海、广州外,在城市分布基本上是秉持着“一省一家”的原则。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获牌时间统计

    自2010年银监会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以来,至今已有近七年时间,消费金融公司增长的速度可谓龟速: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2013年9月,新增12个试点城市,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15年6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的数量仍然非常少,目前只有25家获批,其中2016年批准了7家,2017年迄今为止批准了2家;从2010年到2015年共批准15家,平均每年不到3家。

    图表1:2010-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获牌数量分年度统计(单位:家)

    2010-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获牌数量分年度统计(单位: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之所有消费金融公司增速如此缓慢,原因是于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门槛非常高,根据2013年修订后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最近1年年末净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30%;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承诺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消费金融公司股权等。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时间统计

    截至2017年9月,共有22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其中2017年新设立四家,分别为长银五八消费金融(1月13日)、哈银消费金融(1月22日)、河北幸福消费金融(6月13日)、上海尚诚消费金融(8月15日)。

    图表2:2010-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分年度统计(单位:家)

    2010-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分年度统计(单位: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股东结构分析

    消费金融公司成立的初衷是解决银行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旅游、教育、婚庆等小额贷款不足的问题。截止目前,已成立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一共有20家,还有11家正在筹建或者申请中。

    从股东结构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由商业银行和线下商贸类企业合作或者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成立,可以最大程度结合双方优势,充分利用线下商贸企业的应用场景和国外银行丰富的消费金融经验。

    之所以银行系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导,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参与或主导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在设立资质、经营管理、业务整合等方面都较其他机构更具优势。数据显示,在已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25家公司中,四分之三以上为银行系主导,其余为产业系主导,有上市公司、零售企业等参与设立,包括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和华融消费金融。

    图表3: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股东结构统计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股东结构统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分析

    在25家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当中,注册资本达到10亿元的只有6家,分别为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易生华通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均经过股东增资后,注册资金为44亿元,排名第一;招商银行旗下的永隆银行控股的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20亿元,排名第二。

    图表4: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统计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统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虽然其余多数消费金融公司3亿元的注册资本看起来不少,但是事实上,这个金额仅勉强达到监管规定的门槛。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亿元;且要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银监会有关监管要求,同业拆入资金余额不高于资本净额的10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投资余额不高于资本净额的20%。

    图表5: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分布情况(单位:%)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分布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尽管从资产规模上看,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行业2016年三季度资产总额仅达1077.23亿元,贷款余额970.29亿元,占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份额较小,但从规范和健康发展消费金融市场的角度,无论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还是作为经监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正规军”和正在迅速发展的“生力军”,均在消费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所在城市分布

    监管部门出于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考虑,在消费金融公司的批准上基本遵照“一省一家”的原则,一般如果一个省份已经有了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就不会批准第二家,可以看到,除了上海及广东(两个一线城市)外,其他省市基本严格执行“一省一家”原则。

    图表6: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区域分布情况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区域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附:截至2017年9月中国25家消费金融公司汇总

    图表7:截至2017年9月中国25家消费金融公司汇总

    截至2017年9月中国25家消费金融公司汇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 相关阅读:
    计算机中丢失OPENGL.dll
    BAT或赌在当下或押在未来,谁是王者?
    singleton
    计算机原理扫盲
    汇编扫盲
    sublime text 3 使用过程总结记录
    sublime text3侧边栏主题不生效问题解决
    atom初体验
    Sublime Text 3 快捷键总结
    微信后台开发第一步:nodeJS+express接入微信后台详细教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imssd/p/691947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