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情正在被我们遗忘。
比特币ETF上市暂缓,关于大资金入市的日期,仍旧需要继续等待。
不过,有一件事情正在被我们遗忘——那就是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资金入市本身时,关于数字货币最早的初衷正在被我们抛之脑后。
这个初衷是,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支付手段,是为了鼓励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如加密社区一直在努力地扩大数字货币在零售领域里的种种应用(尽管监管机构一直在设置层层阻碍)一样。
但是,更常见的事实是,当人们赚取了加密货币之后,大量将其转换成为法定货币,这样反而降低了加密货币普及率。
这个担忧并不属于某一个个人,他同样也是意见领袖们思考的问题。今天凌晨(北京时间8月2日),“V神”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如今的加密货币社区总盯着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反而忽略了加密货币作为日常支付手段的本质。
“V神”承认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有助于推高加密货币价格,但是却不利于加密货币普及。在Twitter上,他写道:
“我认为,人们过于看重比特币/以太坊/其他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了,但现在你能用数字货币在便利店里轻松购买价值5美元或100美元的商品吗?交易所交易基金的确有助于推高加密货币价格,但是对加密货币的大规模采用没有什么帮助。”
关于数字货币支付手段的讨论,能帮我们更进一步地厘清投资它们的收益与风险。
2
以往来自周遭的批评声是那么熟悉,指向“没有政府机构背书”的质疑,是最常见的对数字货币的指摘。
吊诡的是,比特币等初始数字货币的出现,本就是基于去中心化的愿望,达成大众信任的共识,这倒成了批评的由头。
这就像,因为担心法官个人断案缺乏公正,人们建立了大众陪审团的制度,我们欢迎任何对陪审团价值的讨论,但对于“陪审团”没有“天赋神权”的存在逻辑的质疑,都是没有弄明白中心思想。
但是,现在的局面又发生了一点变化。来自数字货币投资市场的投资人,过分关注于数字货币本身的价格,忽略了价格波动背后,它真正的使命和价值。
虽然,忘记价值并不影响任何一个个体的买卖,但这只能称之为投机而不能叫投资——投机不关注商品本身的价值,而只关心买卖行为之间的差价。
当投机者横行,风险就无法转嫁,问题随时可能爆发。
为什么?因为风险是守恒的,当一部分人从市场取之以“投机”时,必须有人供给相应的价值做交换。
3
最好理解的例子是期货。
期货市场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满足套期保值者转移风险、稳定收入的需要,这也是期货市场主要经济功能之一。但是,如果期货市场中只有套期保值者,而没有投机者,套期保值者所希望转移的风险就没有承担的对象,套期保值也不可能实现。
可以说,投机的出现是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套期保址业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反过来,追求价值也是投机者存在的一个前提要素。
为什么在股灾时有人仍旧可以赚钱?因为他们明白,价值投资的入场,换来的是投机者离场的痛苦。找准价值异常关键。
数字货币交易所里流通的究竟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搅浑了ICO的水,但也不应该忘记ICO市场的本质——数字货币不仅仅是那个“顶在哪”、“底在哪”,供你高抛低吸的工具,它的本质和银行一样,是融资渠道。
供给项目方血液的Token,价值依附于项目方本身,也取决于外界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肯定程度。
4
价格是套利关注的核心,但也最终是价值的反映。
V神忧虑的重点是:人们忘记了数字货币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哪怕是大多数人过于关注的“价格”,本身也需要有应用场景的落地来支撑。
我们走得太快,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句话太老了。
时髦的说法是:
急skr人,让你手中的币值钱的,是应用呀。
比特币ETF入市,让我们执念于增量资金的进场,但V神提醒了我们,大额资金的进入,拉升了短线价格,但其价值本身得到的扩展极其有限。
虽然交易所交易基金上市,其“货币”属性会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刺激加密货币普及。但也别忘了,比特币ETF开了头,那么ETF的推出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前奏,其它的“山寨币”交易所也会发扬模仿的本事,推出一众ETF基金。
但垃圾项目终究是垃圾项目,它们变得更有价值了吗?
从前有一家P2P理财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破产边缘,用户恐血本无归。有人出主意,大家继续众筹给公司打钱,理由是:他们垮了,我们的钱就都没了。
现在也是一样,种种垃圾项目充斥眼前,对入场资金的迷恋,盖过了对数字货币进行甄别的理性。
岁月催人老,回首往事知多少。
5
人们总是习惯地高估短期收益,而低估长期收益。
就像币氪推出的量化策略,我们试图不断地优化和改良算法,却最终发现——
没有什么比直接剔除暴涨暴跌的操盘币要实在。
垃圾项目,我们就标注,那些明明没有公布锁仓情况的币,没有把锁仓写进合约的币,千万不要骗自己它们有价值。
再套用一句外交部发言人常说的话吧:
千万别让项目方搬起ETF的石头,砸了你的脚。
有一件事情正在被我们遗忘。
比特币ETF上市暂缓,关于大资金入市的日期,仍旧需要继续等待。
不过,有一件事情正在被我们遗忘——那就是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资金入市本身时,关于数字货币最早的初衷正在被我们抛之脑后。
这个初衷是,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支付手段,是为了鼓励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如加密社区一直在努力地扩大数字货币在零售领域里的种种应用(尽管监管机构一直在设置层层阻碍)一样。
但是,更常见的事实是,当人们赚取了加密货币之后,大量将其转换成为法定货币,这样反而降低了加密货币普及率。
这个担忧并不属于某一个个人,他同样也是意见领袖们思考的问题。今天凌晨(北京时间8月2日),“V神”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如今的加密货币社区总盯着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反而忽略了加密货币作为日常支付手段的本质。
“V神”承认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有助于推高加密货币价格,但是却不利于加密货币普及。在Twitter上,他写道:
“我认为,人们过于看重比特币/以太坊/其他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了,但现在你能用数字货币在便利店里轻松购买价值5美元或100美元的商品吗?交易所交易基金的确有助于推高加密货币价格,但是对加密货币的大规模采用没有什么帮助。”
关于数字货币支付手段的讨论,能帮我们更进一步地厘清投资它们的收益与风险。
2
以往来自周遭的批评声是那么熟悉,指向“没有政府机构背书”的质疑,是最常见的对数字货币的指摘。
吊诡的是,比特币等初始数字货币的出现,本就是基于去中心化的愿望,达成大众信任的共识,这倒成了批评的由头。
这就像,因为担心法官个人断案缺乏公正,人们建立了大众陪审团的制度,我们欢迎任何对陪审团价值的讨论,但对于“陪审团”没有“天赋神权”的存在逻辑的质疑,都是没有弄明白中心思想。
但是,现在的局面又发生了一点变化。来自数字货币投资市场的投资人,过分关注于数字货币本身的价格,忽略了价格波动背后,它真正的使命和价值。
虽然,忘记价值并不影响任何一个个体的买卖,但这只能称之为投机而不能叫投资——投机不关注商品本身的价值,而只关心买卖行为之间的差价。
当投机者横行,风险就无法转嫁,问题随时可能爆发。
为什么?因为风险是守恒的,当一部分人从市场取之以“投机”时,必须有人供给相应的价值做交换。
3
最好理解的例子是期货。
期货市场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满足套期保值者转移风险、稳定收入的需要,这也是期货市场主要经济功能之一。但是,如果期货市场中只有套期保值者,而没有投机者,套期保值者所希望转移的风险就没有承担的对象,套期保值也不可能实现。
可以说,投机的出现是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套期保址业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反过来,追求价值也是投机者存在的一个前提要素。
为什么在股灾时有人仍旧可以赚钱?因为他们明白,价值投资的入场,换来的是投机者离场的痛苦。找准价值异常关键。
数字货币交易所里流通的究竟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搅浑了ICO的水,但也不应该忘记ICO市场的本质——数字货币不仅仅是那个“顶在哪”、“底在哪”,供你高抛低吸的工具,它的本质和银行一样,是融资渠道。
供给项目方血液的Token,价值依附于项目方本身,也取决于外界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肯定程度。
4
价格是套利关注的核心,但也最终是价值的反映。
V神忧虑的重点是:人们忘记了数字货币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哪怕是大多数人过于关注的“价格”,本身也需要有应用场景的落地来支撑。
我们走得太快,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句话太老了。
时髦的说法是:
急skr人,让你手中的币值钱的,是应用呀。
比特币ETF入市,让我们执念于增量资金的进场,但V神提醒了我们,大额资金的进入,拉升了短线价格,但其价值本身得到的扩展极其有限。
虽然交易所交易基金上市,其“货币”属性会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刺激加密货币普及。但也别忘了,比特币ETF开了头,那么ETF的推出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前奏,其它的“山寨币”交易所也会发扬模仿的本事,推出一众ETF基金。
但垃圾项目终究是垃圾项目,它们变得更有价值了吗?
从前有一家P2P理财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破产边缘,用户恐血本无归。有人出主意,大家继续众筹给公司打钱,理由是:他们垮了,我们的钱就都没了。
现在也是一样,种种垃圾项目充斥眼前,对入场资金的迷恋,盖过了对数字货币进行甄别的理性。
岁月催人老,回首往事知多少。
5
人们总是习惯地高估短期收益,而低估长期收益。
就像币氪推出的量化策略,我们试图不断地优化和改良算法,却最终发现——
没有什么比直接剔除暴涨暴跌的操盘币要实在。
垃圾项目,我们就标注,那些明明没有公布锁仓情况的币,没有把锁仓写进合约的币,千万不要骗自己它们有价值。
再套用一句外交部发言人常说的话吧:
千万别让项目方搬起ETF的石头,砸了你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