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6. Redis在内存用完时会怎么办?以及Redis如何处理已过期的数据?

    楔子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软件为了能正常运行会做一些保护性的措施,比如运行内存超过最大值之后的处理,以及键值过期之后的处理等等,都属于此类问题,而专业而全面的回答这些问题恰好是一个工程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Redis内存用完了会怎么办?

    Redis 的内存用完指的是 Redis 使用的运行内存超过了 Redis 设置的最大内存,此值可以通过 Redis 的配置文件 redis.conf 进行设置,设置项为 maxmemory,我们可以使用 config get maxmemory 来查看设置的最大运行内存,如下所示:

    127.0.0.1:6379> config get maxmemory
    1) "maxmemory"
    2) "0"
    127.0.0.1:6379> 
    

    config get是专门用来获取配置的,config set是设置配置的。我们返回的结果为0,表示没有内存大小限制,直到耗尽机器中所有的内存为止,这是 Redis 服务器端在 64 位操作系统下的默认值。

    32 位操作系统,默认最大内存值为 3GB。

    当 Redis 的内存用完之后就会触发 Redis 的内存淘汰策略,执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最大内存的检测源码位于 server.c 中,核心代码如下:

    int processCommand(client *c) {
        // 最大内存检测
        if (server.maxmemory && !server.lua_timedout) {
            int out_of_memory = freeMemoryIfNeededAndSafe() == C_ERR;
            if (server.current_client == NULL) return C_ERR;
            if (out_of_memory &&
                (c->cmd->flags & CMD_DENYOOM ||
                 (c->flags & CLIENT_MULTI && c->cmd->proc != execCommand))) {
                flagTransaction(c);
                addReply(c, shared.oomerr);
                return C_OK;
            }
        }
        // 忽略其他代码
    }
    

    Redis 内存淘汰策略可以使用 config get maxmemory-policy 命令来查看,如下所示:

    127.0.0.1:6379> config get maxmemory-policy
    1) "maxmemory-policy"
    2) "noeviction"
    127.0.0.1:6379>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此 Redis 服务器采用的是 noeviction 策略,此策略表示当运行内存超过最大设置内存时,不淘汰任何数据,但新增操作会报错。此策略为 Redis 默认的内存淘汰策略,此值可通过修改 redis.conf 文件进行修改。

    关于淘汰策略,在前面介绍Redis配置文件的博客中,写的比较详细了。算了,还是再粘过来一次吧。

    • volatile-lru:使用LRU(最近最少使用)策略移除keys,只针对过期的keys
    • allkeys-lru:使用LRU(最近最少使用)策略移除keys
    • volatile-lfu:使用LFU(最近最不常使用)策略移除keys,只针对过期的keys
    • allkeys-lru:使用LFU(最近最不常使用)策略移除keys
    • volatile-random:随机移除一个过期的key
    • allkeys-random:随机移除一个任意key
    • volatile-ttl:移除ttl值(过期时间)最少的key,即最快要过期的key
    • noeviction:不移除任意key,仅仅在写操作的时候返回一个error

    Redis 的内存最大值和内存淘汰策略都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进行修改,或者是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修改。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修改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功执行完命令之后设置的策略就会生效,我们可以使用 confg set 的方式进行设置,但它的缺点是不能进行持久化,也就是当 Redis 服务器重启之后设置的策略就会丢失。另一种方式就是为配置文件修改的方式,此方式虽然较为麻烦,修改完之后要重启 Redis 服务器才能生效,但优点是可持久化,重启 Redis 服务器设置不会丢失。

    关于LRU和LFU

    内存淘汰策略决定了内存淘汰算法,从以上八种内存淘汰策略可以看出,它们中虽然具体的实现细节不同,但主要的淘汰算法有两种:LRU 算法和 LFU 算法,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LRU算法

    LRU 全称是 Least Recently Used 译为最近最少使用,是一种常用的页面置换算法,选择最近最久未使用的页面予以淘汰。

    1. LRU 算法实现

    LRU 算法需要基于链表结构,链表中的元素按照操作顺序从前往后排列,最新操作的键会被移动到表头,当需要内存淘汰时,只需要删除链表尾部的元素即可。

    2. 近似LRU 算法

    Redis 使用的是一种近似 LRU 算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节约内存,它的实现方式是给现有的数据结构添加一个额外的字段,用于记录此键值的最后一次访问时间,Redis 内存淘汰时,会使用随机采样的方式来淘汰数据,它是随机取 5 个值 (此值可配置) ,然后淘汰最久没有使用的那个。

    3. LRU 算法缺点

    LRU 算法有一个缺点,比如说很久没有使用的一个键值,如果最近被访问了一次,那么它就不会被淘汰,即使它是使用次数最少的缓存,那它也不会被淘汰,因此在 Redis 4.0 之后引入了 LFU 算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LFU算法

    LFU 全称是 Least Frequently Used 翻译为最不常用的,最不常用的算法是根据总访问次数来淘汰数据的,它的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过去被访问多次,那么将来被访问的频率也更高"。 LFU 解决了偶尔被访问一次之后,数据就不会被淘汰的问题,相比于 LRU 算法也更合理一些。 在 Redis 中每个对象头中记录着 LFU 的信息,源码如下: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4;
        unsigned encoding:4;
        unsigned lru:LRU_BITS; /* LRU time (relative to global lru_clock) or
                                * LFU data (least significant 8 bits frequency
                                * and most significant 16 bits access time). */
        int refcount;
        void *ptr;
    } robj;
    

    在 Redis 中 LFU 存储分为两部分,16 bit 的 ldt(last decrement time) 和 8 bit 的 logc(logistic counter)。

    • 1. logc 是用来存储访问频次, 8 bit 能表示的最大整数值为 255,它的值越小表示使用频率越低,越容易淘汰;
    • 2. ldt 是用来存储上一次 logc 的更新时间。

    至于 Redis 到底采用的是近 LRU 算法还是 LFU 算法,完全取决于内存淘汰策略的类型配置。

    Redis如何处理已经过期的数据?

    介绍完 Redis 内存用完之后的内存淘汰策略之后,我们再来看看 Redis 的键值过期之后的数据处理。这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在内存满了的时候,对数据进行清理,算是异常情况;而后者是对键值过期之后的数据处理,算是正常情况下的数据清理。

    问:Redis 如何处理已过期的数据?

    在 Redis 中维护了一个过期字典,会将所有已经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全部存储到此字典中,我们使用设置过期时间的命令来举个例子,命令如下:

    127.0.0.1:6379> set name hanser ex 30
    OK
    127.0.0.1:6379> 
    

    此命令表示 30s 之后键值为 name:hanser 的数据将会过期,其中 exexpire 的缩写,也就是过期、到期的意思。

    过期时间除了上面的那种字符类型的直接设置之外,还可以使用 expire key seconds 的方式直接设置,示例如下:

    127.0.0.1:6379> set age 28  # 先设置,此时默认永不过期
    OK
    127.0.0.1:6379> expire age 20  # 添加一个过期时间
    (integer) 1
    127.0.0.1:6379> 
    

    所以我们根据一个键获取对应值(简单来说就是获取键值)时,Redis会先判断这个键值是否存在于过期字典中,如果没有的话,表示键值没有设置过期时间(永不过期),于是直接返回数据;如果键值在过期字典中,那么会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小于过期时间,如果是,那么说明没有过期会正常返回,反之表示数据已过期,于是会删除该键值并返回nil。执行流程如下:

    这是键值数据的获取流程,同时也是过期键值的判断和删除的流程。

    知识扩展

    和此知识点相关的面试题还有以下这些:

    • 常用的删除策略有哪些?Redis 使用了什么删除策略?
    • Redis 中是如何存储过期键的?

    删除策略

    常见的过期策略,有以下三种:

    • 1. 定时删除
    • 2. 惰性删除
    • 3. 定期删除

    1. 定时删除

    在设置键值过期时间时,创建一个定时事件,当过期时间到达时,由事件处理器自动执行键的删除操作。

    • 优点:保证内存可以被尽快的释放。
    • 缺点:在 Redis 高负载的情况下或有大量过期键需要同时处理时,会造成 Redis 服务器卡顿,影响主业务执行。

    2. 惰性删除

    不主动删除过期键,每次从数据库获取键值时判断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则删除键值,并返回 null。

    • 优点:因为每次访问时,才会判断过期键,所以此策略只会使用很少的系统资源。
    • 缺点:系统占用空间删除不及时,导致空间利用率降低,造成了一定的空间浪费。

    Redis 中惰性删除的源码位于 src/db.c 文件的 expireIfNeeded 方法中,源码如下:

    int expireIfNeeded(redisDb *db, robj *key) {
        // 判断键是否过期
        if (!keyIsExpired(db,key)) return 0;
        if (server.masterhost != NULL) return 1;
        /* 删除过期键 */
        // 增加过期键个数
        server.stat_expiredkeys++;
        // 传播键过期的消息
        propagateExpire(db,key,server.lazyfree_lazy_expire);
        notifyKeyspaceEvent(NOTIFY_EXPIRED,
            "expired",key,db->id);
        // server.lazyfree_lazy_expire 为 1 表示异步删除(懒空间释放),反之同步删除
        return server.lazyfree_lazy_expire ? dbAsyncDelete(db,key) :
                                             dbSyncDelete(db,key);
    }
    // 判断键是否过期
    int keyIsExpired(redisDb *db, robj *key) {
        mstime_t when = getExpire(db,key);
        if (when < 0) return 0; /* No expire for this key */
        /* Don't expire anything while loading. It will be done later. */
        if (server.loading) return 0;
        mstime_t now = server.lua_caller ? server.lua_time_start : mstime();
        return now > when;
    }
    // 获取键的过期时间
    long long getExpire(redisDb *db, robj *key) {
        dictEntry *de;
        /* No expire? return ASAP */
        if (dictSize(db->expires) == 0 ||
           (de = dictFind(db->expires,key->ptr)) == NULL) return -1;
        /* The entry was found in the expire dict, this means it should also
         * be present in the main dict (safety check). */
        serverAssertWithInfo(NULL,key,dictFind(db->dict,key->ptr) != NULL);
        return dictGetSignedIntegerVal(de);
    }
    

    所有对数据库的读写命令在执行之前,都会调用 expireIfNeeded 方法判断键值是否过期,过期则会从数据库中删除,反之则不做任何处理。

    惰性删除执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3. 定期删除

    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数据库,随机删除一些过期键。 Redis 默认每秒进行 10 次过期扫描,此配置可通过 Redis 的配置文件 redis.conf 进行配置,配置键为 hz, 它的默认值是 hz 10 。 需要注意的是:Redis 每次扫描并不是遍历过期字典中的所有键,而是采用随机抽取判断并删除过期键的形式执行的。

    定期删除流程如下:

    • 1. 从过期字典中随机取出 20 个键;
    • 2. 删除这 20 个键中过期的键;
    • 3. 如果过期 key 的比例超过 25% ,重复步骤 1。

    同时为了保证过期扫描不会出现循环过度,导致线程卡死现象,算法还增加了扫描时间的上限,默认不会超过 25ms。

    定期删除执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 优点:通过限制删除操作的时长和频率,来减少删除操作对 Redis 主业务的影响,同时也能删除一部分过期的数据减少了过期键对空间的无效占用。
    • 缺点:内存清理方面没有定时删除效果好,同时没有惰性删除使用的系统资源少。

    Redis 中定期删除的核心源码在 src/expire.c 文件下的 activeExpireCycle 方法中,源码如下:

    void activeExpireCycle(int type) {
        static unsigned int current_db = 0; /* 上次定期删除遍历到的数据库 ID */
        static int timelimit_exit = 0;      /* Time limit hit in previous call? */
        static long long last_fast_cycle = 0; /* 上一次执行快速定期删除的时间点 */
        int j, iteration = 0;
        int dbs_per_call = CRON_DBS_PER_CALL; // 每次定期删除,遍历的数据库的数量
        long long start = ustime(), timelimit, elapsed;
        if (clientsArePaused()) return;
        if (type == ACTIVE_EXPIRE_CYCLE_FAST) {
            if (!timelimit_exit) return;
            // ACTIVE_EXPIRE_CYCLE_FAST_DURATION 是快速定期删除的执行时长
            if (start < last_fast_cycle + ACTIVE_EXPIRE_CYCLE_FAST_DURATION*2) return;
            last_fast_cycle = start;
        }
        if (dbs_per_call > server.dbnum || timelimit_exit)
            dbs_per_call = server.dbnum;
        // 慢速定期删除的执行时长
        timelimit = 1000000*ACTIVE_EXPIRE_CYCLE_SLOW_TIME_PERC/server.hz/100;
        timelimit_exit = 0;
        if (timelimit <= 0) timelimit = 1;
        if (type == ACTIVE_EXPIRE_CYCLE_FAST)
            timelimit = ACTIVE_EXPIRE_CYCLE_FAST_DURATION; /* 删除操作的执行时长 */
        long total_sampled = 0;
        long total_expired = 0;
        for (j = 0; j < dbs_per_call && timelimit_exit == 0; j++) {
            int expired;
            redisDb *db = server.db+(current_db % server.dbnum);
            current_db++;
            do {
                // .......
                expired = 0;
                ttl_sum = 0;
                ttl_samples = 0;
                // 每个数据库中检查的键的数量
                if (num > ACTIVE_EXPIRE_CYCLE_LOOKUPS_PER_LOOP)
                    num = ACTIVE_EXPIRE_CYCLE_LOOKUPS_PER_LOOP;
                // 从数据库中随机选取 num 个键进行检查
                while (num--) {
                    dictEntry *de;
                    long long ttl;
                    if ((de = dictGetRandomKey(db->expires)) == NULL) break;
                    ttl = dictGetSignedInteger
                    // 过期检查,并对过期键进行删除
                    if (activeExpireCycleTryExpire(db,de,now)) expired++;
                    if (ttl > 0) {
                        /* We want the average TTL of keys yet not expired. */
                        ttl_sum += ttl;
                        ttl_samples++;
                    }
                    total_sampled++;
                }
                total_expired += expired;
                if (ttl_samples) {
                    long long avg_ttl = ttl_sum/ttl_samples;
                    if (db->avg_ttl == 0) db->avg_ttl = avg_ttl;
                    db->avg_ttl = (db->avg_ttl/50)*49 + (avg_ttl/50);
                }
                if ((iteration & 0xf) == 0) { /* check once every 16 iterations. */
                    elapsed = ustime()-start;
                    if (elapsed > timelimit) {
                        timelimit_exit = 1;
                        server.stat_expired_time_cap_reached_count++;
                        break;
                    }
                }
                /* 每次检查只删除 ACTIVE_EXPIRE_CYCLE_LOOKUPS_PER_LOOP/4 个过期键 */
            } while (expired > ACTIVE_EXPIRE_CYCLE_LOOKUPS_PER_LOOP/4);
        }
        // .......
    }
    

    activeExpireCycle 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分多次遍历各个数据库,从过期字典中随机检查一部分过期键的过期时间,删除其中的过期键。

    这个函数有两种执行模式,一个是快速模式一个是慢速模式,体现是代码中的 timelimit 变量,这个变量是用来约束此函数的运行时间的。快速模式下 timelimit 的值是固定的,等于预定义常量 ACTIVE_EXPIRE_CYCLE_FAST_DURATION,慢速模式下,这个变量的值是通过 1000000 * ACTIVE_EXPIRE_CYCLE_SLOW_TIME_PERC / server.hz / 100 计算的。

    如果只使用惰性删除会导致删除数据不及时造成一定的空间浪费,又因为 Redis 本身的主线程是单线程执行的,如果因为删除操作而影响主业务的执行就得不偿失了,为此 Redis 需要制定多个过期删除策略:惰性删除加定期删除的过期策略,来保证 Redis 能够及时并高效的删除 Redis 中的过期键。

    过期键

    过期键存储在 redisDb 结构中,它的源码位于 src/server.h 文件中:

    // 源码基于 Redis 5.x
    typedef struct redisDb {
        dict *dict;                 /* 数据库键空间,存放着所有的键值对 */
        dict *expires;              /* 键的过期时间 */
        dict *blocking_keys;        /* Keys with clients waiting for data (BLPOP)*/
        dict *ready_keys;           /* Blocked keys that received a PUSH */
        dict *watched_keys;         /* WATCHED keys for MULTI/EXEC CAS */
        int id;                     /* Database ID */
        long long avg_ttl;          /* Average TTL, just for stats */
        list *defrag_later;         /* List of key names to attempt to defrag one by one, gradually. */
    } redisDb;
    

    总结

    这次我们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删除策略:定时删除、惰性删除、定期删除,其中定时删除比较消耗系统性能,惰性删除不能及时的清理过期数据从而导致了一定的空间浪费,为了兼顾存储空间和性能,Redis 采用了惰性删除加定期删除的组合删除策略,我们还通过 Redis 的源码分析了 Redis 各个删除策略的执行流程。当我们明白了 Redis 的过期删除知识之后,再去理解它与 Redis 内存淘汰的区别就显得非常容易了。

  • 相关阅读:
    Word中封面的问题
    UML问题
    《十八岁的天空》有感
    SPSS相关和回归分析
    WinForm自定义验证控件
    .NET常用的扩展方法整理
    C# 对JS编码/解码进行转换
    Jquery AJAX 调用WebService服务
    多条件动态LINQ 组合查询
    Visual studio 2008 的语法高亮插件 WordLigh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raditional/p/1330292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