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edis使用总结

    1.Redis安装

        redis的安装非常的简单,而且Redis并不依赖其他环境和标准库,很容易上手,这可能也是它流行的一个原因。这里为了测试方便,用的都是windows 环境下测试。下载Windows版本Redis

        redis.windows.conf 是redis的配置文件。

         redis-server.exe  服务器端。

           redis-cli  命令行客户端。

         redis-benchmark:Redis性能测试工具,测试Redis在你的系统及你的配置下的读写性能。

    2.启动服务

        在命令行输入如下命令 :redis-server  redis.windows.conf。

        同时也可以该命令保存为文件 startup.bat,下次就可以直接启动了。

    如果提示redis-server 不是内部命令。将该目录加到环境变量里面即可。

    3. redis相关配置

        1. port 端口号,例如6379

        2. bind 实例绑定的访问地址127.0.0.1

        3. requirepass 访问的密码

        4. maxheap 记得把这个配置节点打开,否者redis 服务无法启动。例如maxheap 1024000000

        5. timeout:请求超时时间

        6. logfile:log文件位置

        7. databases:开启数据库的数量

        8. dbfilename:数据快照文件名(只是文件名,不包括目录)

      4. 连接测试

        在命令行输入如下命令: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参数分别为host、port,如果设置了密码,则必须要加上-a 123456,123456为登录密码。否则会提示没有权限登录系统。

        如下图所示。

    5.主从配置

    Redis跟MySQL一样,拥有非常强大的主从复制功能,而且还支持一个master可以拥有多个slave,而一个slave又可以拥有多个slave,从而形成强大的多级服务器集群架构。
             
      redis的主从复制是异步进行的,它不会影响master的运行,所以不会降低redis的处理性能。主从架构中,可以考虑关闭Master的数据持久化功能,只让Slave进行持久化,这样可以提高主服务器的处理性能。同时Slave为只读模式,这样可以避免Slave缓存的数据被误修改。

        实际生产中,主从架构是在几个不同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Redis服务。为了测试方便,我这边的主从备份的配置,都是在我Windows 本机上测试。

    1. 安装两个Redis 实例,Master和Slave。将Master端口设置为6379,Slave 端口设置为6380 。bind 都设置为:127.0.0.1。

    2. 在Slave 实例 ,增加:slaveof 127.0.0.1 6380 配置。

    配置完成之后,启动这两个实例,如果输出如下内容,说明主从复制的架构已经配置成功了。

    注意:在同一台电脑上测试,Master和Slave的端口不要一样,否则是不能同时启动两个实例的。

    3.在命令行,分别连接上Master服务器和Slave 服务器。然后在Master 写入缓存,然后在Slave 中读取。如下图所示:

    注意:slave只能读取,不能写入数据。

  • 相关阅读:
    Android的数据存储
    Servlet第一天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读书笔记(3)
    Interesting Papers on Face Recognition
    Researchers Study Ear Biometrics
    IIS 发生意外错误 0x8ffe2740
    Father of fractal geometry, Benoit Mandelbrot has passed away
    Computer vision scientist David Mumford win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Pattern Recognition Review Papers
    盒模型bug的解决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chaozhi/p/514046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