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图论相关算法理解和总结

    晚上学习了一些图论相关算法: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Bellman-Ford 算法:

    Bellman-Ford 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带权有向图中单源最短路径(SSSP:Single-Source Shortest Path)的算法。该算法由 Richard Bellman 和 Lester Ford 分别发表于 1958 年和 1956 年,而实际上 Edward F. Moore 也在 1957 年发布了相同的算法,因此,此算法也常被称为 Bellman-Ford-Moore 算法。

    Bellman-Ford 算法和 Dijkstra 算法同为解决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对于带权有向图 G = (V, E),Dijkstra 算法要求图 G 中边的权值均为非负,而 Bellman-Ford 算法能适应一般的情况(即存在负权边的情况)。一个实现的很好的 Dijkstra 算法比 Bellman-Ford 算法的运行时间要低。

    Bellman-Ford 算法采用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进行设计,实现的时间复杂度为 O(V*E),其中 V 为顶点数量,E 为边的数量。Dijkstra 算法采用贪心算法(Greedy Algorithm)范式进行设计,普通实现的时间复杂度为 O(V2),若基于 Fibonacci heap 的最小优先队列实现版本则时间复杂度为 O(E + VlogV)。

    Bellman-Ford 算法描述:

    创建源顶点 v 到图中所有顶点的距离的集合 distSet,为图中的所有顶点指定一个距离值,初始均为 Infinite,源顶点距离为 0;
    计算最短路径,执行 V - 1 次遍历;
    对于图中的每条边:如果起点 u 的距离 d 加上边的权值 w 小于终点 v 的距离 d,则更新终点 v 的距离值 d;
    检测图中是否有负权边形成了环,遍历图中的所有边,计算 u 至 v 的距离,如果对于 v 存在更小的距离,则说明存在环;

    代码:

     1 //从顶点from指向顶点to的权值为cost的边
     2 struct edge{
     3     int from,to,cost;
     4 };
     5 
     6 edge es[MAX_V];//
     7 
     8 int d[MAX_V];  //最短距离
     9 int V,E;       //V是顶点数,E是边数
    10 
    11 //求解从顶点s出发到所有点的最短距离
    12 void shortest_path(int s)
    13 {
    14     for(int i=0; i<V; i++)  
    15         d[i] = INF;  //0x3f3f3f3f 
    16     d[s]=0;
    17     while(true){
    18         bool update=false;
    19         for(int i=0; i<E; i++){
    20             edge e=es[i];
    21             if(d[e.from]!=INF && d[e.to] >d[e.from]+e.cost){
    22                 uopdate=true;
    23             }
    24         }
    25         if(!update)
    26             break;
    27     }     
    28 }

    Dijkstra算法  

    1.定义概览 

    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作为基本内容有详细的介绍,如数据结构,图论,运筹学等等。注意该算法要求图中不存在负权边。

    问题描述:在无向图 G=(V,E) 中,假设每条边 E[i] 的长度为 w[i],找到由顶点 V0 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径)

    2.算法描述

    1)算法思想: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 , 就将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结束了),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U中的顶点的距离,是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2)算法步骤:

    a.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即S={v},v的距离为0。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即:U={其余顶点},若v与U中顶点u有边,则<u,v>正常有权值,若u不是v的出边邻接点,则<u,v>权值为∞。

    b.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

    c.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的距离(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修改后的距离值的顶点k的距离加上边上的权。

    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执行动画过程如下图

    STL代码:

     1 struct edge{int to, cost;};//图的边  
     2 typedef pair<int,int> P;//保存的结果,first为最短距离,second为相应顶点  
     3   
     4 int V;  
     5 vector<edge> G[MAX_V];  
     6 int d[MAX_V];  
     7   
     8 void dijkstra(int s){  
     9     //通过制定greater<P>参数,堆按照first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出值
    10     priority_queue<P,vector<P>,greater<P>> que;  
    11     fill(d,d+V,INF);  
    12     d[s]=0;  
    13     que.push(P(0,s));  
    14   
    15     while(!que.empty()){  
    16         P p=que.top(); que.pop();  
    17         int v=p.second;  
    18         for(int i=0;i<G[v].size;i++){  
    19             edge e=G[v][i];  
    20             if(d[e.to]>d[v]+e.cost){  
    21                 d[e.to]=d[v]+e.cost;  
    22                 que.push(P(d[e.to],e.to));  
    23             }  
    24         }  
    25     }  
    26 }  

     代码实现:

     1 #define INF 0x3f3f3f3f
     2 #define MAX 101
     3 
     4 int dis[MAX],vis[MAX];
     5 int mp[MAX][MAX];
     6 
     7 int dijkstra(int s,int e)
     8 {
     9     memset(vis,0,sizeof(vis));
    10     for(int i=1; i<=e; i++)
    11         dis[i]=mp[s][i];
    12     dis[s]=0;
    13     vis[s]=1;
    14     while(true){
    15         int min=INF;
    16         int p;
    17         for(int i=1; i<=e; i++){
    18             if(!vis[i] && dis[i]<min){
    19                 min=dis[i];
    20                 p=i;
    21             }
    22         }
    23         if(min==INF)
    24             break;
    25         vis[p]=1;
    26         for(int i=1; i<=e; i++){
    27             if(!vis[i] && dis[i]>min+mp[p][i])
    28                 dis[i]=min+mp[p][i];
    29         }
    30     }
    31 }

    SPFA: 

    是一种求单源最短路的算法

    几乎所有的最短路算法其步骤都可以分为两步

    1.初始化

    2.松弛操作

    判断有无负环:

      如果某个点进入队列的次数超过N次则存在负环(SPFA无法处理带负环的图)

     1 int spfa(int s)
     2 {
     3     queue<int> q;
     4     while(!q.empty())
     5         q.pop();
     6     q.push(s);
     7     dis[s]=1.0;
     8     vis[s]=1;
     9     num[s]++;
    10     while(!q.empty()){
    11         s=q.front();
    12         q.pop();  
    13         vis[s]=0;
    14         for(int i=0; i<list[s].size(); i++){
    15             int p=list[s][i];
    16             if(dis[p]<dis[s]*mp[s][p]){
    17                 dis[p]=dis[s]*mp[s][p];
    18                 if(!vis[p]){
    19                     vis[p]=1;
    20                     q.push(p);
    21                     num[p]++;
    22                     if(num[p]==n)
    23                         return 0;
    24                 }
    25             }
    26         }
    27     }
    28     return 1;
    29 }
     1 int spfa_bfs(int s)
     2 {
     3     queue <int> q;
     4     memset(d,0x3f,sizeof(d));
     5     d[s]=0;
     6     memset(c,0,sizeof(c));
     7     memset(vis,0,sizeof(vis));
     8 
     9     q.push(s);  vis[s]=1; c[s]=1;
    10     //顶点入队vis要做标记,另外要统计顶点的入队次数
    11     int OK=1;
    12     while(!q.empty())
    13     {
    14         int x;
    15         x=q.front(); q.pop();  vis[x]=0;
    16         //队头元素出队,并且消除标记
    17         for(int k=f[x]; k!=0; k=nnext[k]) //遍历顶点x的邻接表
    18         {
    19             int y=v[k];
    20             if( d[x]+w[k] < d[y])
    21             {
    22                 d[y]=d[x]+w[k];  //松弛
    23                 if(!vis[y])  //顶点y不在队内
    24                 {
    25                     vis[y]=1;    //标记
    26                     c[y]++;      //统计次数
    27                     q.push(y);   //入队
    28                     if(c[y]>NN)  //超过入队次数上限,说明有负环
    29                         return OK=0;
    30                 }
    31             }
    32         }
    33     }
    34 
    35     return OK;
    36 
    37 }

    求多源、无负权边的最短路:

    Floyd算法

    1.定义概览

    Floyd-Warshall算法(Floyd-Warshall algorithm)是解决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的一种算法,可以正确处理有向图或负权的最短路径问题,同时也被用于计算有向图的传递闭包。Floyd-Warshall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3),空间复杂度为O(N2)。

    2.算法描述

    1)算法思想原理:

         Floyd算法是一个经典的动态规划算法。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的话,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从点i到点j的最短路径。从动态规划的角度看问题,我们需要为这个目标重新做一个诠释(这个诠释正是动态规划最富创造力的精华所在)

          从任意节点i到任意节点j的最短路径不外乎2种可能,1是直接从i到j,2是从i经过若干个节点k到j。所以,我们假设Dis(i,j)为节点u到节点v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对于每一个节点k,我们检查Dis(i,k) + Dis(k,j) < Dis(i,j)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证明从i到k再到j的路径比i直接到j的路径短,我们便设置Dis(i,j) = Dis(i,k) + Dis(k,j),这样一来,当我们遍历完所有节点k,Dis(i,j)中记录的便是i到j的最短路径的距离。

    2).算法描述:

    a.从任意一条单边路径开始。所有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边的权,如果两点之间没有边相连,则权为无穷大。   

    b.对于每一对顶点 u 和 v,看看是否存在一个顶点 w 使得从 u 到 w 再到 v 比己知的路径更短。如果是更新它。

    3).Floyd算法过程矩阵的计算----十字交叉法

    代码:

    1 int d[MAX_V][MAX_V];  //d[u][v] 表示边e=(u,v)的权值(不存在时设为INF,不过d[i][i]=0)
    2 int v;
    3 
    4 void warshall_floyd(){
    5     for(int k=0; k<V; k++)
    6         for(int i=0; i<V; i++)
    7             for(int j=0; j<V; j++)
    8                 d[i][j]=min(d[i][j],d[i][k]+d[k][j]);
    9 }

    最小生成树: 

    Prim算法

    1.概览

    普里姆算法Prim算法),图论中的一种算法,可在加权连通图里搜索最小生成树。意即由此算法搜索到的边子集所构成的树中,不但包括了连通图里的所有顶点英语Vertex (graph theory)),且其所有边的权值之和亦为最小。该算法于1930年由捷克数学家沃伊捷赫·亚尔尼克英语Vojtěch Jarník)发现;并在1957年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罗伯特·普里姆英语Robert C. Prim)独立发现;1959年,艾兹格·迪科斯彻再次发现了该算法。因此,在某些场合,普里姆算法又被称为DJP算法、亚尔尼克算法或普里姆-亚尔尼克算法。

    给定一个无向图,如果它的某个子图中任意两个顶点都互相连通并且是一棵树,那么这课树就叫做生成树(Spanning Tree).如果边上有权值,那么是的边权和最小的生成树叫做最小生成树(MST,Minimum Spanning Tree) 

    2.算法简单描述

    1).输入:一个加权连通图,其中顶点集合为V,边集合为E;

    2).初始化:Vnew = {x},其中x为集合V中的任一节点(起始点),Enew = {},为空;

    3).重复下列操作,直到Vnew = V:

    a.在集合E中选取权值最小的边<u, v>,其中u为集合Vnew中的元素,而v不在Vnew集合当中,并且v∈V(如果存在有多条满足前述条件即具有相同权值的边,则可任意选取其中之一);

    b.将v加入集合Vnew中,将<u, v>边加入集合Enew中;

    4).输出:使用集合Vnew和Enew来描述所得到的最小生成树。

     代码:

     1 void prim()
     2 {
     3     memset(vis,0,sizeof(vis));
     4     memset(dis,INF,sizeof(dis)); 
     5     dis[1]=0;
     6     ans=0;
     7     dis[0]=INF;
     8     while(true){
     9         int m=0;
    10         for(int i=1; i<=n; i++){
    11             if(!vis[i] && dis[i]<dis[m])
    12                 m=i;
    13         }
    14         if(m==0)
    15             break;
    16         vis[m]=1;
    17         ans+=dis[m];
    18         for(int i=1; i<=n; i++)
    19             dis[i]=min(dis[i],mp[m][i]);
    20     }
    21 }

    Kruskal算法

    1.概览

    Kruskal算法是一种用来寻找最小生成树的算法,由Joseph Kruskal在1956年发表。用来解决同样问题的还有Prim算法和Boruvka算法等。三种算法都是贪婪算法的应用。和Boruvka算法不同的地方是,Kruskal算法在图中存在相同权值的边时也有效。

    2.算法简单描述

    1).记Graph中有v个顶点,e个边

    2).新建图Graphnew,Graphnew中拥有原图中相同的e个顶点,但没有边

    3).将原图Graph中所有e个边按权值从小到大排序

    4).循环:从权值最小的边开始遍历每条边 直至图Graph中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

                    if 这条边连接的两个节点于图Graphnew中不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

                                             添加这条边到图Graphnew

     1 struct edge{int u,v,cost;};
     2 
     3 bool cmp(edge &e1,const edge &e2){
     4     return e1.cost < e2.cost;
     5 }
     6 
     7 edge es[MAX_E];  
     8 int V,E;   //顶点数和边数
     9 
    10 int kruskal(){
    11     sort(es,es+E,cmp);       //按照edge.cost的顺序从小到大排列
    12     init_union_find(V);      //并查集的初始化
    13     int res=0;
    14     for(int i=0; i<E; i++){
    15         edge e=es[i];
    16         if(!same(e.u,e.v)){
    17             unite(e.u,e.v);
    18             res+=e.cost;
    19         }
    20     }
    21     return res;
    22 }

     图论所刷题目的链接:   http://www.cnblogs.com/qscqesze/p/4547000.html

    参考书籍:<<挑战程序设计竞赛>>

    参考博客:http://blog.csdn.net/yutianzuijin/article/details/11618651

                http://www.cnblogs.com/biyeymyhjob/archive/2012/07/31/2615833.html

                http://www.cnblogs.com/biyeymyhjob/archive/2012/07/30/2615542.html

                http://www.cnblogs.com/scau20110726/archive/2012/11/18/2776124.html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6181485

  • 相关阅读:
    restframwork框架
    restful规范
    python_微信 跳一跳
    项目经历1
    python3.6+GDAL-2.1.3环境配置
    OpenCV&&python_图像平滑(Smoothing Images)
    opencv python3.6安装和测试
    python_机器学习—sklearn_win_64-3.6安装&&测试
    python安装 numpy&安装matplotlib& scipy
    自动出题判分——c#学习实践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mengmeng/p/527722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