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系统的根目录
dev:外置设备的存储位置,鼠标,键盘
etc:系统、用户、用户组的配置文件
home:用户注册信息的存储地
bin:系统运行的必要文件的存储地
sbin:系统管理的命令!只能是root用户操作
mnt:存储设备的挂载的目录!比如说我们插入的光驱,不能直接使用
tmp:系统运行的临时文件
var:系统运行期间需要的文件存储地,随时变化。
2.常用命令 目录 文件
01、创建文件的额注意事项
01、大小写敏感
02、不要使用特殊字符 . - + * []
02、通配符
*:代表匹配任意多个字符可以没有
?:代表匹配任意多个字符
[]"代表匹配方括号中的任意一个字符
03.ls -l 等同于 ll
(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当前目录下面所有的文件)
-a 显示隐藏文件
ll 文件夹名称:查询指定文件下面的文件列表
04:
vim/vi/gedit 编辑文件
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VLAN datadase vlan 模式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主机名永久修改
vim /etc/hostname 编辑文件
ssh-keygen -t rsa 用RSA生成秘钥
cp ~/.ssh/id_rsa.pub ~/.ssh/authorized_keys 远程拷贝到目标机
1:文件与目录操作
(命令) (解析)
cd /home --进入 ‘/home’ 目录
cd .. --返回上一级目录
cd ../.. --返回上两级目录
cd - --返回上次所在目录
cp file1 file2 --将file1复制为file2
cp -a dir1 dir2 --复制一个目录
cp -a /tmp/dir1 . --复制一个目录到当前工作目录(.代表当前目录)
cp -r 文件 新文件 --复制文件夹
ls --查看目录中的文件
ls -a --显示隐藏文件
ls -l --显示详细信息
ls -lrt --按时间显示文件(l表示详细列表,r表示反向排序,t表示按时间排序)
pwd --显示工作路径
mkdir dir1 --创建 ‘dir1’ 目录
mkdir dir1 dir2 --同时创建两个目录
mkdir -p /tmp/dir1/dir2 --递归创建一个目录树
mv dir1 dir2 --移动/重命名一个目录
mv oldname newname --重命名
rm -f file1 --强制删除 ‘file1’
rm -rf dir1 --递归删除 ‘dir1’ 目录及其子目录内容
clear 清屏
2:查看文件内容
(命令) (解析)
cat file1 --从第一个字节开始正向查看文件的内容
cat -n file1 --行号
head -2 file1 --查看一个文件的前两行
more file1 --查看一个长文件的内容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Q退出
less --查看 pgdn 下一页 pgup 上一页 Q退出
head -n file :查询文件的前几行
tail -n :查询文件的后几行
命令名 man -- 帮助命令 详细 命令名
help 命令名 --帮助命令 简绍
tac file1 --从最后一行开始反向查看一个文件的内容
tail -3 file1 --查看一个文件的最后三行
vi file --打开并浏览文件
touch filename.后缀名 可以同时创建多个 文件名
touch 指定目录下创建文件
重启 按回车 选第二文件按e建 后面加single在按b键 进入 输入修改命令改密码
3:文本内容处理
(命令) (解析)
grep str /tmp/test --在文件 ‘/tmp/test’ 中查找 “str”
grep ^str /tmp/test --在文件 ‘/tmp/test’ 中查找以 “str” 开始的行
grep [0-9] /tmp/test --查找 ‘/tmp/test’ 文件中所有包含数字的行
grep str -r /tmp/* --在目录 ‘/tmp’ 及其子目录中查找 “str”
diff file1 file2 --找出两个文件的不同处
sdiff file1 file2 --以对比的方式显示两个文件的不同
vi file 操作 解析
ioa --进入编辑文本模式
Esc --退出观察者到模式
:低行模式
:w --保存当前修改
:q --不保存退出vi
:wq --保存当前修改并退出vi
vi tt.sh
vi wujiangtao.txt
bash tt.sh
#!/bin/bash
a=$(cat /root/wujiangtao.txt)
for name in $a
do
useradd $name
echo '123123' | passwd --stdin $name
done
userdel $name
echo “用户已删除”
4:查询操作
(命令) (解析)
find / -name file1 --从 ‘/’ 开始进入根文件系统查找文件和目录
find / -user user1 --查找属于用户 ‘user1’ 的文件和目录
find /home/user1 -name *.bin --在目录 ‘/ home/user1’ 中查找以 ‘.bin’ 结尾的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atime +100 --查找在过去100天内未被使用过的执行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mtime -10 --查找在10天内被创建或者修改过的文件
locate *.ps --寻找以 ‘.ps’ 结尾的文件,先运行 ‘updatedb’ 命令
find -name ‘*.[ch]’ | xargs grep -E ‘expr’ --在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所有.c和.h文件中查找 ‘expr’
find -type f -print0 | xargs -r0 grep -F ‘expr’ --在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的常规文件中查找 ‘expr’
find -maxdepth 1 -type f | xargs grep -F ‘expr’ --在当前目录中查找 ‘expr’
5:压缩、解压
(命令) (解析)
bzip2 file1 --压缩 file1
bunzip2 file1.bz2 --解压 file1.bz2
gzip file1 --压缩 file1
gzip -9 file1 --最大程度压缩 file1
gunzip file1.gz --解压 file1.gz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把file1打包成 archive.tar(-c: 建立压缩档案;-v: 显示所有过程;-f:
使用档案名字,是必须的,是最后一个参数)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dir1 --把 file1,dir1 打包成 archive.tar
tar -tf archive.tar --显示一个包中的内容
tar -xvf archive.tar --释放一个包
tar -xvf archive.tar -C /tmp --把压缩包释放到 /tmp目录下
zip file1.zip file1 --创建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
zip -r file1.zip file1 dir1 --把文件和目录压缩成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
unzip file1.zip --解压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到当前目录
unzip test.zip -d /tmp/ --解压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到 /tmp 目录
6:网络相关
(命令) (解析)
ifconfig eth0 --显示一个以太网卡的配置
ifconfig eth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配置网卡的IP地址
ifdown eth0 --禁用 ‘eth0’ 网络设备
ifup eth0 --启用 ‘eth0’ 网络设备
iwconfig eth1 --显示一个无线网卡的配置
iwlist scan --显示无线网络
ip addr show --显示网卡的IP地址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进入到网络设置中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使用VI编辑器设置,IP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确认IP
Static(静态 ip地址)
dhcp(通过dhcp协议获取ip)
bootip通过bootp协议获得的ip地址 BROADCAST=192.168.0.255
子网广播地址 HWADDR=00:50:56:8E:47:EE
网卡物理地址 IPADDR=12.168.1.117
网卡IP地址IPV6INIT=no
是否启用IPV6IPV6_AUTOCONF=no
NETMASK=255.255.255.0
网卡对应网络掩码 NETWORK=192.168.1.0
网卡对应的网络地址 ONBOOT=yes
系统启动时是否设置此网络接口,设置为yes时,系统启动时激活此设备。默认设置为yes
至于后面的 TYPE 和UUID这个就不用管了,这网卡的类型
2.使用vi编辑器, 按 insert键插入,进入编辑模式
3.将光标移动到 IPADDR 设置部分,改成需要设置的IP地址,
如本例中改成 1.118. 按下esc 键。
输入 冒号:wq 保存退出
会提示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14L, 302C written
4. 设置好之后,把网络服务重启一下,如2个命令均有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7:系统相关
(命令) (解析)
su - --切换到root权限(与su有区别)
shutdown -h now --关机
shutdown -r now --重启
top --罗列使用CPU资源最多的linux任务 (输入q退出)
pstree --以树状图显示程序
man ping --查看参考手册(例如ping 命令)
passwd --修改密码
df -h --显示磁盘的使用情况
cal -3 --显示前一个月,当前月以及下一个月的月历
cal 10 1988 --显示指定月,年的月历
date –date ‘1970-01-01 UTC 1427888888 seconds’ --把一相对于1970-01-01 00:00的秒数转换成时间
8:XSheel 5相关操作
窗体快捷键
(命令) (解析)
Ctrl + u --删除光标之前到行首的字符
Ctrl + k --删除光标之前到行尾的字符
Ctrl + c --取消当前行输入的命令,相当于Ctrl + Break
Ctrl + a --光标移动到行首(ahead of line),相当于通常的Home键
Ctrl + e --光标移动到行尾(end of line)
Ctrl + f --光标向前(forward)移动一个字符位置
Ctrl + b --光标往回(backward)移动一个字符位置
Ctrl + l --清屏,相当于执行clear命令
Ctrl + r --显示:号提示,根据用户输入查找相关历史命令(reverse-i-search)
Ctrl + w --删除从光标位置前到当前所处单词(word)的开头
Ctrl + t --交换光标位置前的两个字符
Ctrl + y --粘贴最后一次被删除的单词
Ctrl + Alt + d --显示桌面
Alt + b --光标往回(backward)移动到前一个单词
Alt + d --删除从光标位置到当前所处单词的末尾
Alt + F2 --运行
Alt + F4 --关闭当前窗口
Alt + F9 --最小化当前窗口
Alt + F10 --最大化当前窗口
Alt + Tab --切换窗口
Alt + 左键 --移动窗口(或在最下面的任务栏滚动鼠标滑轮)
CentOS 7.0默认使用的是firewall作为防火墙,使用iptables必须重新设置一下
1、直接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停止firewall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禁止firewall开机启动
service firewalld status; #查看防火墙状态
2、设置 iptables service
yum -y install iptables-services
如果要修改防火墙配置,如增加防火墙端口3306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增加规则
-A 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3306 -j ACCEPT
保存退出后
systemctl restart iptables.service #重启防火墙使配置生效
systemctl enable iptables.service #设置防火墙开机启动
最后重启系统使设置生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