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2、zookeeper原理

    一、Zookeeper的角色

    » 领导者(leader),负责进行投票的发起和决议,更新系统状态
    
    » 学习者(learner),包括跟随者(follower)和观察者(observer),follower用于接受客户端请求并想客户端返回结果,在选主过程中参与投票
    
    » Observer可以接受客户端连接,将写请求转发给leader,但observer不参加投票过程,只同步leader的状态,observer的目的是为了扩展系统,提高读取速度
    
    » 客户端(client),请求发起方

    image

    image


    ObServer:

    Observers:在不伤害写性能的情况下扩展Zookeeper
    
    尽管通过Client直接连接到Zookeeper集群的性能已经非常好了,但是这种架构如果要承受超大规模的Client,就必须增加Zookeeper集群的Server数量,
    随着Server的增加,Zookeeper集群的写性能必定下降,我们知道Zookeeper的Znode变更是要过半数投票通过,随着机器的增加,由于网络消耗等原因
    必然导致投票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写性能的下降。
    
    Observer是一种新型的Zookeeper节点,可以帮助解决上述问题,提供Zookeeper的可扩展性。Observer不参与投票,只是简单的接收投票结果,因此我们
    增加再多的Observer,也不会影响集群的写性能。除了这个差别,其他的和Follower基本上完全一样。例如:Client都可以连接到他们,并且都可以发送
    读写请求给他们,收到写请求都会上报到Leader。
    
    Observer有另外一个优势,因为它不参与投票,所以他们不属于Zookeeper集群的关键部位,即使他们Failed,或者从集群中断开,也不会影响集群的可用性。
    根据Observer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Observer做跨数据中心部署。如果把Leader和Follower分散到多个数据中心的话,因为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的延迟,势必
    会导致集群性能的大幅度下降。使用Observer的话,将Observer跨机房部署,而Leader和Follower部署在单独的数据中心,这样更新操作会在同一个数据中心
    来处理,并将数据发送的其他数据中心(包含Observer的),然后Client就可以在其他数据中心查询数据了。但是使用了Observer并非就能完全消除数据中心
    之间的延迟,因为Observer还得接收Leader的同步结果合Observer有更新请求也必须转发到Leader,所以在网络延迟很大的情况下还是会有影响的,它的优势
    就为了本地读请求的快速响应。


    • Zookeeper的核心是原子广播,这个机制保证了各个Server之间的同步。实现这个机制的协议叫做Zab协议。Zab协议有两种模式,它们分别是恢复模式(选主)和广播模式(同步)。
    当服务启动或者在领导者崩溃后,Zab就进入了恢复模式,当领导者被选举出来,且大多数Server完成了和leader的状态同步以后,恢复模式就结束了。状态同步保证了leader和Server
    具有相同的系统状态。• 为了保证事务的顺序一致性,zookeeper采用了递增的事务id号(zxid)来标识事务。所有的提议(proposal)都在被提出的时候加上了zxid。实现中zxid是
    一个64位的数字,它高32位是epoch用来标识leader关系是否改变,每次一个leader被选出来,它都会有一个新的epoch,标识当前属于那个leader的统治时期。低32位用于递增计数。
    
    
    • 每个Server在工作过程中有三种状态:
    
        • LOOKING:当前Server不知道leader是谁,正在搜寻
    
        • LEADING:当前Server即为选举出来的leader
    
        • FOLLOWING:leader已经选举出来,当前Server与之同步


    二、Zookeeper的读写机制

    » Zookeeper是一个由多个server组成的集群
    
    » 一个leader,多个follower
    
    » 每个server保存一份数据副本
    
    » 全局数据一致
    
    » 分布式读写
    
    » 更新请求转发,由leader实施


    三、Zookeeper的保证

    » 更新请求顺序进行,来自同一个client的更新请求按其发送顺序依次执行
    
    » 数据更新原子性,一次数据更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 全局唯一数据视图,client无论连接到哪个server,数据视图都是一致的
    
    » 实时性,在一定事件范围内,client能读到最新数据


    四、Zookeeper节点数据操作流程

    image

    Follower主要有四个功能:
    • 1. 向Leader发送请求(PING消息、REQUEST消息、ACK消息、REVALIDATE消息);
    
    • 2 .接收Leader消息并进行处理;
    
    • 3 .接收Client的请求,如果为写请求,发送给Leader进行投票;
    
    • 4 .返回Client结果。
    
    
    
    Follower的消息循环处理如下几种来自Leader的消息:
    • 1 .PING消息: 心跳消息;
    
    • 2 .PROPOSAL消息:Leader发起的提案,要求Follower投票;
    
    • 3 .COMMIT消息:服务器端最新一次提案的信息;
    
    • 4 .UPTODATE消息:表明同步完成;
    
    • 5 .REVALIDATE消息:根据Leader的REVALIDATE结果,关闭待revalidate的session还是允许其接受消息;
    
    • 6 .SYNC消息:返回SYNC结果到客户端,这个消息最初由客户端发起,用来强制得到最新的更新。


    五、Zookeeper leader选举

    Leader选举模拟:

    • A提案说,我要选自己,B你同意吗?C你同意吗?B说,我同意选A;C说,我同意选A。(注意,这里超过半数了,其实在现实世界选举已经成功了。
    但是计算机世界是很严格,另外要理解算法,要继续模拟下去。)
    
    • 接着B提案说,我要选自己,A你同意吗;A说,我已经超半数同意当选,你的提案无效;C说,A已经超半数同意当选,B提案无效。
    
    • 接着C提案说,我要选自己,A你同意吗;A说,我已经超半数同意当选,你的提案无效;B说,A已经超半数同意当选,C的提案无效。
    
    • 选举已经产生了Leader,后面的都是follower,只能服从Leader的命令。而且这里还有个小细节,就是其实谁先启动谁当头。


    zxid

    • zxid
    
    • znode节点的状态信息中包含czxid, 那么什么是zxid呢?
    
    • ZooKeeper状态的每一次改变, 都对应着一个递增的Transaction id, 该id称为zxid. 由于zxid的递增性质, 如果zxid1小于zxid2, 那么zxid1肯定先于zxid2发生. 
    创建任意节点, 或者更新任意节点的数据, 或者删除任意节点, 都会导致Zookeeper状态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zxid的值增加.


    Zookeeper工作原理

    » 一旦leader已经和多数的follower进行了状态同步后,他就可以开始广播消息了,即进入广播状态。这时候当一个server加入zookeeper服务中,
    它会在恢复模式下启动,发现leader,并和leader进行状态同步。待到同步结束,它也参与消息广播。Zookeeper服务一直维持在Broadcast状态,
    直到leader崩溃了或者leader失去了大部分的followers支持。
    
    » 广播模式需要保证proposal被按顺序处理,因此zk采用了递增的事务id号(zxid)来保证。所有的提议(proposal)都在被提出的时候加上了zxid。
    实现中zxid是一个64为的数字,它高32位是epoch用来标识leader关系是否改变,每次一个leader被选出来,它都会有一个新的epoch。低32位是个递增计数。
    
    » 当leader崩溃或者leader失去大多数的follower,这时候zk进入恢复模式,恢复模式需要重新选举出一个新的leader,让所有的server都恢复到一个正确的状态。


    Leader选举:

    » 每个Server启动以后都询问其它的Server它要投票给谁。
    
    » 对于其他server的询问,server每次根据自己的状态都回复自己推荐的leader的id和上一次处理事务的zxid(系统启动时每个server都会推荐自己)
    
    » 收到所有Server回复以后,就计算出zxid最大的哪个Server,并将这个Server相关信息设置成下一次要投票的Server。
    
    » 计算这过程中获得票数最多的的sever为获胜者,如果获胜者的票数超过半数,则改server被选为leader。否则,继续这个过程,直到leader被选举出来
    
    
    » leader就会开始等待server连接
    
    » Follower连接leader,将最大的zxid发送给leader
    
    » Leader根据follower的zxid确定同步点
    
    » 完成同步后通知follower 已经成为uptodate状态
    
    » Follower收到uptodate消息后,又可以重新接受client的请求进行服务了


    数据一致性与paxos算法:

    据说Paxos算法的难理解与算法的知名度一样令人敬仰,所以我们先看如何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这里有个原则就是:
    
    • 在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如果各节点的初始状态一致,每个节点都执行相同的操作序列,那么他们最后能得到一个一致的状态。
    
    • Paxos算法解决的什么问题呢,解决的就是保证每个节点执行相同的操作序列。好吧,这还不简单,master维护一个
    全局写队列,所有写操作都必须 放入这个队列编号,那么无论我们写多少个节点,只要写操作是按编号来的,就能保证一
    致性。没错,就是这样,可是如果master挂了呢。
    
    • Paxos算法通过投票来对写操作进行全局编号,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写操作被批准,同时并发的写操作要去争取选票,
    只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写操作才会被 批准(所以永远只会有一个写操作得到批准),其他的写操作竞争失败只好再发起一
    轮投票,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投票中,所有写操作都被严格编号排 序。编号严格递增,当一个节点接受了一个
    编号为100的写操作,之后又接受到编号为99的写操作(因为网络延迟等很多不可预见原因),它马上能意识到自己 数据
    不一致了,自动停止对外服务并重启同步过程。任何一个节点挂掉都不会影响整个集群的数据一致性(总2n+1台,除非挂
    掉大于n台)。
    
    总结:
    • Zookeeper 作为 Hadoop 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是 Hadoop 集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模块,它主要用来控制集群
    中的数据,如它管理 Hadoop 集群中的 NameNode,还有 Hbase 中 Master Election、Server 之间状态同步等。


    Observer:

    • Zookeeper需保证高可用和强一致性;
    
    • 为了支持更多的客户端,需要增加更多Server;
    
    • Server增多,投票阶段延迟增大,影响性能;
    
    • 权衡伸缩性和高吞吐率,引入Observer 
    
    • Observer不参与投票;
    
    • Observers接受客户端的连接,并将写请求转发给leader节点;
    
    • 加入更多Observer节点,提高伸缩性,同时不影响吞吐率。


    为什么zookeeper集群的数目,一般为奇数个?

    Leader选举算法采用了Paxos协议;
    
    Paxos核心思想:当多数Server写成功,则任务数据写成功;
    
    如果有3个Server,则两个写成功即可;
    
    如果有4或5个Server,则三个写成功即可。
    
    Server数目一般为奇数(3、5、7)
    如果有3个Server,则最多允许1个Server挂掉;
    如果有4个Server,则同样最多允许1个Server挂掉
    由此,我们看出3台服务器和4台服务器的的容灾能力是一样的,所以为了节省服务器资源,一般我们采用奇数个数,作为服务器部署个数。
    
    
    
    zookeeper有这样一个特性:
    
    【集群中只要有超过过半的机器是正常工作的,那么整个集群对外就是可用的】
    
     也就是说如果有2个zookeeper,那么只要有1个死了zookeeper就不能用了,因为1没有过半,所以2个zookeeper的死亡容忍度为0;
    
    同理,要是有3个zookeeper,一个死了,还剩下2个正常的,过半了,所以3个zookeeper的容忍度为1;
    
    同理你多列举几个:2->0;3->1;4->1;5->2;6->2会发现一个规律,2n和2n-1的容忍度是一样的,
    
    都是n-1,所以为了更加高效,何必增加那一个不必要的zookeeper呢。


    六、Zookeeper的数据模型

    » 层次化的目录结构,命名符合常规文件系统规范
    » 每个节点在zookeeper中叫做znode,并且其有一个唯一的路径标识
    » 节点Znode可以包含数据和子节点,但是EPHEMERAL类型的节点不能有子节点
    » Znode中的数据可以有多个版本,比如某一个路径下存有多个数据版本,那么查询这个路径下的数据就需要带上版本
    » 客户端应用可以在节点上设置监视器
    » 节点不支持部分读写,而是一次性完整读写


    七、Zookeeper的节点

    » Znode有两种类型,短暂的(ephemeral)和持久的(persistent)
    » Znode的类型在创建时确定并且之后不能再修改
    » 短暂znode的客户端会话结束时,zookeeper会将该短暂znode删除,短暂znode不可以有子节点
    » 持久znode不依赖于客户端会话,只有当客户端明确要删除该持久znode时才会被删除
    » Znode有四种形式的目录节点
    » PERSISTENT、
    » EPHEMERAL
    » PERSISTENT_SEQUENTIAL、
    » EPHEMERAL_SEQUENTIAL


    八、org.apache.zookeeper.ZooKeeper类 主要方法列表

    image


    九、观察(watcher)

    » Watcher 在 ZooKeeper 是一个核心功能,Watcher 可以监控目录节点的数据变化以及子目录的变化,一旦这些状态发生变化,服务器就会通知所有设置在这个目录节点上的 Watcher,
    从而每个客户端都很快知道它所关注的目录节点的状态发生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 可以设置观察的操作:exists,getChildren,getData
    
    » 可以触发观察的操作:create,delete,setData


    写操作与zookeeper内部事件的对应关系:

    image


    zookeeper内部事件与watcher的对应关系:

    image


    写操作与watcher的对应关系:

    image


    十、ACL

    » 每个znode被创建时都会带有一个ACL列表,用于决定谁可以对它执行何种操作

    image

    image

    • KeeperState.SyncConnected 时事件类型为EventType.None发生在客户端收到ConnectResponse,与客户端协调好session time的时间后,
    会触发一个KeeperState.SyncConnected 的None事件类型。


    身份验证模式有三种:

    » digest:用户名,密码
    » host:通过客户端的主机名来识别客户端
    » ip: 通过客户端的ip来识别客户端
    » new ACL(Perms.READ,new Id("host","example.com"));
    这个ACL对应的身份验证模式是host,符合该模式的身份是example.com,权限的组合是:READ


    应用场景1-统一命名服务:

    » 分布式应用中,通常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命名规则,既能够产生唯一的名称又便于人识别和记住,通常情况下用树形的名称结构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树形的名称结构是一个有层次的目录结构,既对人友好又不会重复。
    » Name Service 是 Zookeeper 内置的功能,只要调用 Zookeeper 的 API 就能实现


    应用场景2-配置管理:

    » 配置的管理在分布式应用环境中很常见,例如同一个应用系统需要多台 PC Server 运行,但是它们运行的应用系统的某些配置项是相同的,
    如果要修改这些相同的配置项,那么就必须同时修改每台运行这个应用系统的 PC Server,这样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
    
    » 将配置信息保存在 Zookeeper 的某个目录节点中,然后将所有需要修改的应用机器监控配置信息的状态,一旦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每台应用机器
    就会收到Zookeeper 的通知,然后从 Zookeeper 获取新的配置信息应用到系统中。

    image


    应用场景3-集群管理:

    » Zookeeper 能够很容易的实现集群管理的功能,如有多台 Server 组成一个服务集群,那么必须要一个“总管”知道当前集群中每台机器的服务状态,一旦有机器
    不能提供服务,集群中其它集群必须知道,从而做出调整重新分配服务策略。同样当增加集群的服务能力时,就会增加一台或多台 Server,同样也必须让“总管”知道。
    
    » Zookeeper 不仅能够维护当前的集群中机器的服务状态,而且能够选出一个“总管”,让这个总管来管理集群,这就是 Zookeeper 的另一个功能 Leader Election。

    image

    » 规定编号最小的为master,所以当我们对SERVERS节点做监控的时候,得到服务器列表,只要所有集群机器逻辑认为最小编号节点为master,那么master就被选出,
    而这个master宕机的时候,相应的znode会消失,然后新的服务器列表就被推送到客户端,然后每个节点逻辑认为最小编号节点为master,这样就做到动态master选举。


    总结:

    » Zookeeper 作为 Hadoop 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是Hadoop 集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模块,它主要用来控制集群中的数据,如它管理 Hadoop 集群中的NameNode,
    还有 Hbase 中 Master Election、Server 之间状态同步等。
    
    » Zoopkeeper 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分布式集群管理的机制,就是它这种基于层次型的目录树的数据结构,并对树中的节点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可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
    分布式的数据管理模型
  • 相关阅读:
    mybatis 自定义插件的使用
    mybatis的TypeHandler 的使用
    css水平居中的各种方法
    ASP.Net MVC——DotNetZip简单使用,解决文件压缩问题。
    TinyMCE的使用(包括汉化及本地图片上传功能)
    ASP.Net MVC——使用 ITextSharp 完美解决HTML转PDF(中文也可以)
    关于项目中值对象Identifier的设计-领域驱动
    B/S工作原理
    大学期间项目笔记
    C#反射机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eiyiming007/p/1139031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