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explain为mysql提供语句的执行计划信息。可以应用在select、delete、insert、update和place语句上。explain的执行计划,只是作为语句执行过程的一个参考,实际执行的过程不一定和计划完全一致,但是执行计划中透露出的讯息却可以帮助选择更好的索引和写出更优化的查询语句。
EXPLAIN输出项(可参考mysql5.7文档)
备注:当使用FORMAT=JSON, 返回的数据为json结构时,JSON Name为null的不显示。(参考文档: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explain-output.html#explain-output-columns)
Column | JSON Name | Meaning |
---|---|---|
id | select_id | The SELECT identifier |
select_type | None | The SELECT type |
table | table_name | The table for the output row |
partitions | partitions | The matching partitions |
type | access_type | The join type |
possible_keys | possible_keys | The possible indexes to choose |
key | key | The index actually chosen |
key_len | key_length | The length of the chosen key |
ref | ref | The columns compared to the index |
rows | rows | Estimate of rows to be examined |
filtered | filtered | Percentage of rows filtered by table condition |
Extra | None |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注意:在5.7以前的版本中,想要显示partitions需要使用explain partitions命令;想要显示filtered需要使用explain extended命令。在5.7版本后,默认explain直接显示partitions和filtered中的信息。
下面说明一下各列含义及可能值:
1、id的含义
The SELECT identifier. This is the sequential number of the SELECT within the query. The value can be NULL if the row refers to the union result of other rows. In this case, the table column shows a value like <unionM,N> to indicate that the row refers to the union of the rows with id values of M and N.
翻译:id为SELECT的标识符。它是在SELECT查询中的顺序编号。如果这一行表示其他行的union结果,这个值可以为空。在这种情况下,table列会显示为形如<union M,N>,表示它是id为M和N的查询行的联合结果。
注意:id列数字越大越先执行,如果说数字一样大,那么就从上往下依次执行。
2、select_type可能出现的情况(来源于Mysql5.7文档)
select_type Value | JSON Name | Meaning |
---|---|---|
SIMPLE | None | Simple SELECT (not using UNION or subqueries) |
PRIMARY | None | Outermost SELECT |
UNION | None | Second or later SELECT statement in a UNION |
DEPENDENT UNION | dependent (true) | Second or later SELECT statement in a UNION, dependent on outer query |
UNION RESULT | union_result | Result of a UNION. |
SUBQUERY | None | First SELECT in subquery |
DEPENDENT SUBQUERY | dependent (true) | First SELECT in subquery, dependent on outer query |
DERIVED | None | Derived table SELECT (subquery in FROM clause) |
MATERIALIZED | materialized_from_subquery | Materialized subquery |
UNCACHEABLE SUBQUERY | cacheable (false) | A subquery for which the result cannot be cached and must be re-evaluated for each row of the outer query |
UNCACHEABLE UNION | cacheable (false) | The second or later select in a UNION that belongs to an uncacheable subquery (see UNCACHEABLE SUBQUERY) |
各项内容含义说明:
A:simple:表示不需要union操作或者不包含子查询的简单select查询。有连接查询时,外层的查询为simple,且只有一个。
B:primary:一个需要union操作或者含有子查询的select,位于最外层的单位查询的select_type即为primary。且只有一个。
C:union:union连接的select查询,除了第一个表外,第二个及以后的表select_type都是union。
D:dependent union:与union一样,出现在union 或union all语句中,但是这个查询要受到外部查询的影响
E:union result:包含union的结果集,在union和union all语句中,因为它不需要参与查询,所以id字段为null
F:subquery:除了from字句中包含的子查询外,其他地方出现的子查询都可能是subquery
G:dependent subquery:与dependent union类似,表示这个subquery的查询要受到外部表查询的影响
H:derived:from字句中出现的子查询。
I:materialized:被物化的子查询
J:UNCACHEABLE SUBQUERY:对于外层的主表,子查询不可被物化,每次都需要计算(耗时操作)
K:UNCACHEABLE UNION:UNION操作中,内层的不可被物化的子查询(类似于UNCACHEABLE SUBQUERY)
3、table
显示的查询表名,如果查询使用了别名,那么这里显示的是别名,如果不涉及对数据表的操作,那么这显示为null,如果显示为尖括号括起来的<derived N>就表示这个是临时表,后边的N就是执行计划中的id,表示结果来自于这个查询产生。如果是尖括号括起来的<union M,N>,与<derived N>类似,也是一个临时表,表示这个结果来自于union查询的id为M,N的结果集。如果是尖括号括起来的<subquery N>,这个表示子查询结果被物化,之后子查询结果可以被复用(个人理解)。
4、type
依次从好到差:system,const,eq_ref,ref,fulltext,ref_or_null,index_merge,unique_subquery,index_subquery,range,index,ALL,除了all之外,其他的type都可以使用到索引,除了index_merge之外,其他的type只可以用到一个索引
A:system:表中只有一行数据或者是空表,且只能用于myisam和memory表。如果是Innodb引擎表,type列在这个情况通常都是all或者index
B:const:使用唯一索引或者主键,返回记录一定是1行记录的等值where条件时,通常type是const。其他数据库也叫做唯一索引扫描
C:eq_ref:出现在要连接过个表的查询计划中,驱动表只返回一行数据,且这行数据是第二个表的主键或者唯一索引,且必须为not null,唯一索引和主键是多列时,只有所有的列都用作比较时才会出现eq_ref
D:ref:不像eq_ref那样要求连接顺序,也没有主键和唯一索引的要求,只要使用相等条件检索时就可能出现,常见与辅助索引的等值查找。或者多列主键、唯一索引中,使用第一个列之外的列作为等值查找也会出现,总之,返回数据不唯一的等值查找就可能出现。
E:fulltext:全文索引检索,要注意,全文索引的优先级很高,若全文索引和普通索引同时存在时,mysql不管代价,优先选择使用全文索引
F:ref_or_null:与ref方法类似,只是增加了null值的比较。实际用的不多。
例如:
SELECT * FROM ref_table
WHERE key_column=expr OR key_column IS NULL;
G:index_merge:表示查询使用了两个以上的索引,最后取交集或者并集,常见and ,or的条件使用了不同的索引,官方排序这个在ref_or_null之后,但是实际上由于要读取所个索引,性能可能大部分时间都不如range
H:unique_subquery:用于where中的in形式子查询,子查询返回不重复值唯一值
I:index_subquery:用于in形式子查询使用到了辅助索引或者in常数列表,子查询可能返回重复值,可以使用索引将子查询去重。
J:range:索引范围扫描,常见于使用 =, <>, >, >=, <, <=, IS NULL, <=>, BETWEEN, IN()或者like等运算符的查询中。
K:index:索引全表扫描,把索引从头到尾扫一遍,常见于使用索引列就可以处理不需要读取数据文件的查询、可以使用索引排序或者分组的查询。按照官方文档的说法:
● If the index is a covering index for the queries and can be used to satisfy all data required from the table, only the index tree is scanned. In this case, the Extracolumn says Using index. An index-only scan usually is faster than ALL because the size of the index usually is smaller than the table data.
● A full table scan is performed using reads from the index to look up data rows in index order. Uses index does not appear in the Extra column.
以上说的是索引扫描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查询使用了覆盖索引,那么它只需要扫描索引就可以获得数据,这个效率要比全表扫描要快,因为索引通常比数据表小,而且还能避免二次查询。在extra中显示Using index,反之,如果在索引上进行全表扫描,没有Using index的提示。
5、partitions
版本5.7以前,该项是explain partitions显示的选项,5.7以后成为了默认选项。该列显示的为分区表命中的分区情况。非分区表该字段为空(null)。
6、possible_keys
查询可能使用到的索引都会在这里列出来。
7、key
查询真正使用到的索引,select_type为index_merge时,这里可能出现两个以上的索引,其他的select_type这里只会出现一个。
8、key_len
用于处理查询的索引长度,如果是单列索引,那就整个索引长度算进去,如果是多列索引,那么查询不一定都能使用到所有的列,具体使用到了多少个列的索引,这里就会计算进去,没有使用到的列,这里不会计算进去。留意下这个列的值,算一下你的多列索引总长度就知道有没有使用到所有的列了。要注意,mysql的ICP特性使用到的索引不会计入其中。另外,key_len只计算where条件用到的索引长度,而排序和分组就算用到了索引,也不会计算到key_len中。
9、ref
如果是使用的常数等值查询,这里会显示const,如果是连接查询,被驱动表的执行计划这里会显示驱动表的关联字段,如果是条件使用了表达式或者函数,或者条件列发生了内部隐式转换,这里可能显示为func。
10、rows
这里是执行计划中估算的扫描行数,不是精确值
11、extra
对于extra列,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话:
If you want to make your queries as fast as possible, look out for Extra column values of Using filesort and Using temporary, or, in JSON-formatted EXPLAINoutput, for using_filesort and using_temporary_table properties equal to true.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想要优化你的查询,那就要注意extra辅助信息中的using filesort和using temporary,这两项非常消耗性能,需要注意。
这个列可以显示的信息非常多,有几十种,常用的有:
A:distinct:在select部分使用了distinc关键字。
B:no tables used:不带from字句的查询或者From dual查询。
C:使用not in()形式子查询或not exists运算符的连接查询,这种叫做反连接。即,一般连接查询是先查询内表,再查询外表,反连接就是先查询外表,再查询内表。
D:using filesort:排序时无法使用到索引时,就会出现这个。常见于order by和group by语句中。
E:using index:查询时不需要回表查询,直接通过索引就可以获取查询的数据。
F:using join buffer(block nested loop),using join buffer(batched key accss):5.6.x之后的版本优化关联查询的BNL,BKA特性。主要是减少内表的循环数量以及比较顺序地扫描查询。
G:using sort_union,using_union,using intersect,using sort_intersection:
using intersect:表示使用and的各个索引的条件时,该信息表示是从处理结果获取交集。
using union:表示使用or连接各个使用索引的条件时,该信息表示从处理结果获取并集。
using sort_union和using sort_intersection:与前面两个对应的类似,只是他们是出现在用and和or查询信息量大时,先查询主键,然后进行排序合并后,才能读取记录并返回。
H:using temporary:表示使用了临时表存储中间结果。临时表可以是内存临时表和磁盘临时表,执行计划中看不出来,需要查看status变量,used_tmp_table,used_tmp_disk_table才能看出来。
I:using where:表示存储引擎返回的记录并不是所有的都满足查询条件,需要在server层进行过滤。查询条件中分为限制条件和检查条件,5.6之前,存储引擎只能根据限制条件扫描数据并返回,然后server层根据检查条件进行过滤再返回真正符合查询的数据。5.6.x之后支持ICP特性,可以把检查条件也下推到存储引擎层,不符合检查条件和限制条件的数据,直接不读取,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存储引擎扫描的记录数量。extra列显示using index condition。
J:firstmatch(tb_name):5.6.x开始引入的优化子查询的新特性之一,常见于where字句含有in()类型的子查询。如果内表的数据量比较大,就可能出现这个。
K:loosescan(m..n):5.6.x之后引入的优化子查询的新特性之一,在in()类型的子查询中,子查询返回的可能有重复记录时,就可能出现这个。
12、filtered
使用explain extended时会出现这个列,5.7之后的版本默认就有这个字段,不需要使用explain extended了。这个字段表示存储引擎返回的数据在server层过滤后,剩下多少满足查询的记录数量的比例,注意是百分比,不是具体记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