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学习RadonDB源码(二)

    1. 为我新的一天没有放弃而喝彩

    学习是一件很容易放弃的事情,因为就算是不学,我也能在现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可是人不就是一个热爱折腾的种群吗?

    今天没有放弃不代表明天没有放弃,也许放弃的可能性大于坚持的可能性,不管怎样,坚持一天算一天。

    RadonDB面对着TiDB,OceanBase等等数据库的竞争,都是分布式数据库,为什么要首先学习RadonDB呢?毕竟这是一款真的基于MySQL而不是兼容MySQL的产品,通过学习RadonDB,也许有一天我能在其源码上做出点什么贡献也未可知,我起码对MySQL的熟悉程度更高。

    2. 继续昨天的话题

    昨天我写到了程序的主入口,注意其最重要的一句:

    	// Proxy.
    	proxy := proxy.NewProxy(log, flagConf, build.Tag, conf)
    	proxy.Start()
    

    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一启动,就好像启动了一个mysqld一样,可以正常的接收mysql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根据昨天讲述的,proxy的启动实际上是执行了Accept方法,而Accept则是以服务形式启动起来,并且监听了几个端口的。

    那我们再来看看Accept方法:

    // Accept runs an accept loop until the listener is closed.
    func (l *Listener) Accept() {
    	runtime.GOMAXPROCS(runtime.NumCPU())
    	for {
    		conn, err := l.listener.Accept()
    		if err != nil {
    			// Close() was probably called.
    			return
    		}
    		ID := l.connectionID
    		l.connectionID++
    		go l.handle(conn, ID, l.serverVersion)
    	}
    }
    

    从代码逻辑上看,只要没有执行Close,就会一直循环监听下去,监听的就是一个一个的网络连接请求。

    我猜测这里的连接就好像是我们在MySQL中执行“show processlist”的时候,显示的信息,每来一个连接,就会给它分配一个ID,并启动一个监听器的handler goroutine,可以理解为启动了一个线程,这个线程专门负责该连接。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肯定,RadonDB也是一个单进程多线程的架构,和MySQL并无二致。

    现在就可以分析分析handler方法到底做了什么。这个方法很长很长,我实在是不能一行一行的粘贴过来,只是捡一些有代表性的讲讲。

    // handle is called in a go routine for each client connection.
    func (l *Listener) handle(conn net.Conn, ID uint32, serverVersion string) {}
    

    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注释,良好的代码一定拥有良好的注释。注释告诉我们,这个handler方法是处理每个客户端连接的。

    客户端连接嘛,每个DBA都知道,连接上来就是为了执行SQL的命令的,有一般的DDL,DML还有些指令性命令。

    那么我推断代码里一定有一个switch分支用于对每种命令进行处理:

    for {
    		if data, err = session.packets.Next(); err != nil {
    			return
    		}
    
    		// Update the session last query time for session idle.
    		session.updateLastQueryTime(time.Now())
    		switch data[0] {
    		// COM_QUIT
    		case sqldb.COM_QUIT:
    			return
    			// COM_INIT_DB
    		case sqldb.COM_INIT_DB:
    			db := l.parserComInitDB(data)
    			if err = l.handler.ComInitDB(session, db); err != nil {
    				if werr := session.writeErrFromError(err); werr != nil {
    					return
    				}
    			} else {
    				session.SetSchema(db)
    				if err = session.packets.WriteOK(0, 0, session.greeting.Status(), 0); err != nil {
    					return
    				}
    			}
    			// COM_PING
    		case sqldb.COM_PING:
    			if err = session.packets.WriteOK(0, 0, session.greeting.Status(), 0); err != nil {
    				return
    			}
    			// COM_QUERY
    		case sqldb.COM_QUERY:
    			query := l.parserComQuery(data)
    			if err = l.handler.ComQuery(session, query, nil, func(qr *sqltypes.Result) error {
    				return session.writeTextRows(qr)
    			}); err != nil {
    				log.Error("server.handle.query.from.session[%v].error:%+v.query[%s]", ID, err, query)
    				if werr := session.writeErrFromError(err); werr != nil {
    					return
    				}
    			}
    //省略其他
    

    还真的是有,逻辑也不复杂,其实刚才的代码里没有展现出session的概念,先讲讲session在回过头来讲刚才的代码:

    session := newSession(log, ID, l.serverVersion, conn)
    //省略一些session的检查等操作
    
    l.handler.SessionInc(session)
    defer l.handler.SessionDec(session)
    
    // Reset packet sequence ID.
    session.packets.ResetSeq()
    

    核心思想就是新建了一个session,之后,才有了刚才的操作,要从session中拿出用户操作来,放在一个叫做data的切片中,然后判断切片中具体的操作类型。

    到这里应该很多人都会知道,RadonDB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入口了,其实就是做了一个自己的MySQL服务,监听特定的端口,接收用户的操作。

    这里所有的代码都可以参考以下这个github项目:

    go-mysqlstack

    作者也是RadonDB的作者之一。这个go-mysqlstack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实现一个mysqld:

    简介

    官方给的示例,就是启动了一个服务端:

    示例

    对于交付的客户来说,其实就是在用MySQL,只不过端口有变,服务的启动方式和配置方式不太一样,但是写代码还是用jdbc-driver,对于开发者来说没有任何变化。

    3. 小结

    Go语言真有意思,利用已经成熟的项目来学习Go语言,我觉得比一点一点看书来的快一些。

    当然了,学会了写之后就要思考,思考这门语言,真的做到Thinking in Go。

    真是学而不思则罔。

  • 相关阅读:
    log4js日志
    webservice随记
    easyui+nodejs+sqlserver增删改查实现
    jsp、servlet笔记
    mysql随笔
    ssh登录实现
    UML和模式应用1: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Linux mmc framework2:基本组件之mmc
    Linux MMC framework2:基本组件之core
    Linux mmc framework2:基本组件之queu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ingsless/p/1089651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