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ES6学习笔记(一)

    1.let 和 const 命令

    let用法和var类似,但是声明的变量只在let命令所在的代码块内有效

    {
     let a = 10;
     var b = 1;
    }
    a // ReferenceError: a is not defined.
    b // 1

    上面代码在代码块之中,分别用let和var声明了两个变量,然后在代码块之外调用这两个变量,结果let声明的变量报错,var声明的变量返回了正确值,这表明,let声明的变量只在它所在的代码块有效。

    for循环的计数器就很适合使用let命令

    for (let i = 0; i < 10; i++) {
      // ...
    }
    
    console.log(i);
    // ReferenceError: i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中,计数器i只在for循环体内有效,在循环体外引用就会报错

    下面的代码如果使用var,最后输出的是10

    var a = [];
    for (var i = 0; i < 10; i++) {
      a[i] = function () {
        console.log(i);
      };
    }
    a[6](); // 10

    上面代码中,变量i是var命令声明的,在全局范围内都有效,所以全局只有一个变量i,每一次循环,变量i的值都会发生变化,而循环内被赋给数组a的函数内部的console.log(i)

    里面的i指向的就是全局的i,也就是说,所有数组a的成员里面的i,指向的都是同一个i,导致运行时输出的是最后一轮的i的值,也就是10

    如果使用let,声明的变量只在块级作用域内有效,最后输出的是6

    var a = [];
    for (let i = 0; i < 10; i++) {
      a[i] = function () {
        console.log(i);
      };
    }
    a[6](); // 6

    上面代码中,变量i是let声明的,当前的i只在本轮循环有效,所以每一次循环的i其实都是一个新的变量,所以最后输出的是6,你可能会问,如果每一轮循环的变量i都是重新声明的,那它怎么知道上一轮循环的值,从而计算出本轮循环的值???这是因为 JavaScript 引擎内部会记住上一轮循环的值,初始本轮的i时,就在上一轮循环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另外,for循环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设置循环变量的那部分是一个父作用域,而循环体内部是一个单独的子作用域。

    for (let i = 0; i < 3; i++) {
      let i = 'abc';
      console.log(i);
    }
    // abc
    // abc
    // abc

    上面代码运行,输出了3次abc,这表明函数内部的变量i与循环变量i不在同一个作用域,有各自单独的作用域。

    不存在变量提升

    var命令会存在“变量提升”现象,即变量可以在声明之前使用,值为undefined,这种现象多多少少有些奇怪,按照一般的逻辑,变量应该在声明语句之后才可以使用。

    为了纠正这种现象,let命令改变了语法行为,它所声明的变量一定要在声明之后才能使用,否则报错

    // var 的情况
    console.log(foo); // 输出undefined
    var foo = 2;
    
    // let 的情况
    console.log(bar); // 报错ReferenceError
    let bar = 2;

    上面代码中,变量foovar命令声明,会发生变量提升,即脚本开始运行时,变量foo已经存在了,但是没有值,所以会输出undefined。变量barlet命令声明,不会发生变量提升。这表示在声明它之前,变量bar是不存在的,这时如果用到它,就会抛出一个错误。

    暂时性死区

    只要块级作用域内存在let命令,他所声明的变量就绑定这个区域,不在受外部的影响

    var tmp = 123;
    if (true) {
      tmp = 'abc'; // ReferenceError
      let tmp;
    }

    上面代码中,存在全局变量tmp,但是块级作用域内let又声明了一个局部变量tmp.导致后者绑定这个块级作用域,所以在let声明变量前,对tmp赋值会报错

    ES6明确规定,如果区块中存在let和const命令,这个区块对这些命令声明的变量,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封闭作用域,凡是在声明之前使用这些变量,就会报错

    总之,在代码块内,使用le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这在语法上,称为“暂时性死区”,

    if (true) {
      // TDZ开始
      tmp = 'abc'; // ReferenceError
      console.log(tmp); // ReferenceError
    
      let tmp; // TDZ结束
      console.log(tmp); // undefined
    
      tmp = 123;
      console.log(tmp); // 123
    }

    上面代码中,在let命令声明变量tmp之前,都属于变量tmp的死区,

    “暂时性死区”也意味着typeof不再是一个百分之百安全的操作

    typeof x; // ReferenceError
    let x;

    上面代码中,变量x使用let声明,所以在声明之前,都属于x的死区,只要用到该变量都会报错,因此typeof运行时就会抛出一个ReferenceError

    作为比较,如果一个变量根本没被声明,使用typeof反而不会报错

    typeof undeclared_variable // "undefined"

    上面代码中,undeclared_variable是一个不存在的变量名,结果返回“undefined”,所以,在没有let之前,typeof运算符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永远不会报错,现在这一点不成立了,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大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变量一定要在声明之后使用,否则就会报错。

    有些死区比较隐蔽,不太容易发现

    function bar(x = y, y = 2){
        return [x,y]
    }
    bar();  //报错

    上面代码中,调用bar函数之所以报错,是因为参数x默认等于另一个参数y,而此时y还没有声明,属于死区,如果y的默认值是x就不会把报错,因为此时x已经声明了

    function bar(x = 2, y = x) {
      return [x, y];
    }
    bar(); // [2, 2]

    另外,下面这段代码也会报错

    // 不报错
    var x = x;
    
    // 报错
    let x = x;
    //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报错,也是因为暂时性死区。使用let声明变量时,只要变量在还没有声明完成前使用,就会报错。上面这行就属于这个情况,在变量x的声明语句还没有执行完成前,就去取x的值,导致报错”x 未定义“。

    ES6 规定暂时性死区和letconst语句不出现变量提升,主要是为了减少运行时错误,防止在变量声明前就使用这个变量,从而导致意料之外的行为。这样的错误在 ES5 是很常见的,现在有了这种规定,避免此类错误就很容易了。

    总之,暂时性死区的本质就是,只要一进入当前作用域,所要使用的变量就已经存在了,但是不可获取,只有等到变量声明的那行代码出现,才可以获取和使用该变量。

    不允许重复声明

    let不允许在相同作用域内,重复声明同一个变量

    // 报错
    function func() {
      let a = 10;
      var a = 1;
    }
    
    // 报错
    function func() {
      let a = 10;
      let a = 1;
    }

    因此,不能在函数内部重新声明参数

    function func(arg) {
      let arg;
    }
    func() // 报错
    
    function func(arg) {
      {
        let arg;
      }
    }
    func() // 不报错

    2.块级作用域

    为什么需要块级作用域

    ES5只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没有块级作用域,这带来很多不合理的场景。

    第一种场景:内层变量会覆盖外层变量

    var tmp = new Date();
    
    function f() {
      console.log(tmp);
      if (false) {
        var tmp = 'hello world';
      }
    }
    
    f(); // undefined

    上面代码的原意是,if代码块的外部使用外层的tmp变量,内部使用内层的tmp变量,但是,函数f执行后,输出结果为undefined,原因在于变量提升,导致内层tmp变量覆盖了外层tmp变量

    第二种场景,用来计数的循环变量泄露为全局变量

    var s = 'hello';
    
    for (var i = 0; i < s.length; i++) {
      console.log(s[i]);
    }
    
    console.log(i); // 5

    上面代码中,变量i只用来控制循环,但是循环结束后,它并没有消失,泄露成了全局变量

    ES6的块级变量

    let实际上为javascript新增了块级作用域

    function f1() {
      let n = 5;
      if (true) {
        let n = 10;
      }
      console.log(n); // 5
    }

    上面的函数有两个代码块,都声明了变量n,运行后输出5,这表示外层代码块不受内层代码块的影响,如果两次都使用var定义变量n,最后输出的值才是10,

    ES6允许块级作用域的任何嵌套

    {{{{
      {let insane = 'Hello World'}
      console.log(insane); // 报错
    }}}};

    上面代码使用了一个五层的块级作用域,每一层都是一个单独的作用域,第四层作用域无法读取第五层作用域的内部变量

    内层作用域可以定义外层作用域的同名变量

    {{{{
      let insane = 'Hello World';
      {let insane = 'Hello World'}
    }}}};

    块级作用域的出现,实际上使得获得广泛应用的立即执行函数表达式(IIFE)不再必要了。

    // IIFE 写法
    (function () {
      var tmp = ...;
      ...
    }());
    
    // 块级作用域写法
    {
      let tmp = ...;
      ...
    }

    块级作用域与函数声明

    函数能不能再块级作用域内声明?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混淆的问题

    ES5规定,函数只能在顶层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内声明,不能在块级作用域内声明

    // 情况一
    if (true) {
      function f() {}
    }
    
    // 情况二
    try {
      function f() {}
    } catch(e) {
      // ...
    }

    上面两种函数声明,根据ES5的规定,都是非法的

    但是,浏览器没有遵守这个规定,为了兼容以前的旧代码,还是支持在块级作用域中声明函数,因此上面两种情况实际都能运行,不会报错。

    ES6引入了块级作用域,明确允许在块级作用域之中声明函数,ES6规定,块级作用域之中,函数声明语句的行为类似let,在块级作用域之外不可引用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outside!'); }
    
    (function () {
      if (false) {
        // 重复声明一次函数f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inside!'); }
      }
    
      f();
    }());

    上面代码在ES5中运行,会得到“I am inside!”因为在if内声明的函数f会被提升到函数头部,实际运行的代码如下。

    // ES5 环境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outside!'); }
    
    (function () {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inside!'); }
      if (false) {
      }
      f();
    }());

    ES6 就完全不一样了,理论上会得到“I am outside!”。因为块级作用域内声明的函数类似于let,对作用域之外没有影响。但是,如果你真的在 ES6 浏览器中运行一下上面的代码,是会报错的,这是为什么呢?

    // 浏览器的 ES6 环境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outside!'); }
    
    (function () {
      if (false) {
        // 重复声明一次函数f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inside!'); }
      }
    
      f();
    }());
    // Uncaught TypeError: f is not a function

    上面的代码在 ES6 浏览器中,都会报错。

    原来,如果改变了块级作用域内声明的函数的处理规则,显然会对老代码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减轻因此产生的不兼容问题,ES6 在附录 B里面规定,浏览器的实现可以不遵守上面的规定,有自己的行为方式

    原来,如果改变了块级作用域内声明的函数的处理规则,显然会对老代码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减轻因此产生的不兼容问题,ES6 在附录 B里面规定,浏览器的实现可以不遵守上面的规定,有自己的行为方式

    注意,上面三条规则只对 ES6 的浏览器实现有效,其他环境的实现不用遵守,还是将块级作用域的函数声明当作let处理。

    根据这三条规则,浏览器的 ES6 环境中,块级作用域内声明的函数,行为类似于var声明的变量。上面的例子实际运行的代码如下。

    // 浏览器的 ES6 环境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outside!'); }
    (function () {
      var f = undefined;
      if (false) {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inside!'); }
      }
    
      f();
    }());
    // Uncaught TypeError: f is not a function

    考虑到环境导致的行为差异太大,应该避免在块级作用域内声明函数。如果确实需要,也应该写成函数表达式,而不是函数声明语句。

    // 块级作用域内部的函数声明语句,建议不要使用
    {
      let a = 'secret';
      function f() {
        return a;
      }
    }
    
    // 块级作用域内部,优先使用函数表达式
    {
      let a = 'secret';
      let f = function () {
        return a;
      };
    }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ES6 的块级作用域必须有大括号,如果没有大括号,JavaScript 引擎就认为不存在块级作用域。

    // 第一种写法,报错
    if (true) let x = 1;
    
    // 第二种写法,不报错
    if (true) {
      let x = 1;
    }

    上面代码中,第一种写法没有大括号,所以不存在块级作用域,而let只能出现在当前作用域的顶层,所以报错。第二种写法有大括号,所以块级作用域成立。

    函数声明也是如此,严格模式下,函数只能声明在当前作用域的顶层。

    // 不报错
    'use strict';
    if (true) {
      function f() {}
    }
    
    // 报错
    'use strict';
    if (true)
      function f() {}

    3.const命令

  • 相关阅读:
    bzoj 1025: [SCOI2009]游戏【数学+dp】
    bzoj 1195: [HNOI2006]最短母串【状压dp】
    洛谷 P1083 借教室【二分+差分/线段树】
    bzoj 2151: 种树【贪心+堆】
    bzoj 1055: [HAOI2008]玩具取名【区间dp】
    bzoj 2152: 聪聪可可【点分治】
    bzoj 4552: [Tjoi2016&Heoi2016]排序【二分+线段树】
    bzoj 1103: [POI2007]大都市meg【dfs序+树状数组】
    bzoj 3751: [NOIP2014]解方程【数学】
    bzoj 3612: [Heoi2014]平衡【整数划分dp】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oshidouzia/p/1099845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