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avaScript中冒泡排序

    在我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过很多的排序方式,只是那时候听得还很懵懂,大概知道这么个东西,也对冒泡排序有点印象,但真要我写,我是写不出来的。最近,在回顾js基础的时候,又接触到了冒泡排序。于是,就把冒泡排序又仔细的研究了一遍,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

    在讲冒泡排序之前,首先要知道的就是冒泡排序的原理。

    说的简单点,冒泡排序就是数组每中两个相邻的数字进行比较,如果后面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字小,那么就让这两个数字交换位置,比如:

    arr=[5,3];

    数组中有两个数值,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让他们两个交换位置,数组就变成了

    arr=[3,5];

    这是最简单版本的,那么三个数字的时候呢,

    arr=[5,3,1];

    这时候就让第一个数字5跟第二个数字3比较,53大,所以53调换位置,数组就变成了

    arr=[3,5,1];

    这时候再让第二个数字5跟第三个数字1比较,5比较大,所以51调换位置,数组就变成了

    arr=[3,1,5];

    这样,一轮循环就就行完了,此时,最大的数已经被排序到了最后,很明显,数组还没有排序完成,所以就要进行第二轮循环

    再让第一个数字3跟第二个数字1进行比较,3比较大,所以31调换位置,数组就变成了

    arr=[1,3,5];

    这个时候,重点就到了,要不要再把第二个数字跟最后一个数字进行比较,这里我说最后一个数字而不是第三个数字,就是因为在第一次排序的时候,已经排序出了最大的那个数字,并且放在了最后,所以就不用在拿倒数第二个数字跟最后一个数字比较了。

    所以,继续给数组增加内容,变成一个含有n个值得数组,

    让第一个数字跟第二个数字进行比较,如果第一个数字比第二个大,就让两个数字交换位置,然后再让第二个数字跟第三个数字进行比较,如果第二个数字比第三个数字小,那就不做任何改变,继续让第三个数字跟第四个数字比较,一直到第n-1个数字,此时,第n-1个数肯定是之前数字中最大的,再拿n-1n比较,如果n-1大于n,那么n-1就跟n交换位置,如果n-1小于n,那么这两个数的位置不变,此时,n就是 数组中最大的那个数,并且放在了数组的最后面。第一轮循环结束。

    然后进入第二轮循环,重复第一轮的过程,直到n-2这个数,同上,n-2肯定是之前数字中最大的。拿n-2n-1比较,如果n-2大于n-1,那么n-2就跟n-1交换位置,否则的话n-1n-2的位置不变,此时n-1就是数组中第二大的数,并且放在数组的倒数第二个位置,第二轮循环结束。

    重复这样的循环,直到排到第一个数跟第二个数为止,这样,整个数组就肯定是从小到大的排列了。不过,这样子的排序并不是一定要排到第一个数字跟第二个数字为止,因为,有可能排完中间某两个数之后,数组就已经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列了。比如:

    原来的数组是这样的

    arr=[1,2,4,5,3];

    在经过第一轮冒泡排序之后,数组就变成了

    arr=[1,2,4,3,5];

    然后数组进入第二轮冒泡排序,数组就变成了

    arr=[1,2,3,4,5];

    很明显,数组已经排序完成了,此时,但是按照之前说的,数组还会继续排序。这样,会很消耗系统的资源,所以我们要设置一个标志,来控制循环的结束。如果一轮循环中,没有任何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就意味着数组已经排序完成了,就没有必要再进行之后的排序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排序的次数,加快排序的时间,减少系统资源的消耗。

    其实,冒泡排序在写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难,主要就是三点。首先,就是要用一层循环来控制循环的次数,其次,再用一层循环来给相邻两个数字做比较,最后,要设置一个标志,来控制循环的时间复杂度,从而减少没必要的循环。

    下图是一个用函数封装的关于冒泡排序的代码。

     

    就这样,冒泡排序就完了,只要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然后再按着思路自己写写看,冒泡排序其实也不是那么难。

  • 相关阅读:
    收藏篇基础命令
    itchat+图灵机器人实现python登录微信并自动回复
    四级物理实验
    天行数据网易云热评接口python脚本模板运行出错||socket.gaierror: [Errno 11001] getaddrinfo failed
    每日一道: 两数之和 简单
    每日一道:求和
    每日一道:四数之和
    每日一道:最接近的三数之和
    每日一道:盛最多水的容器
    MySQL中GRANT和IDENTIFIED同时使用时出现near 'IDENTIFIED BY...” at line 1错误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qc5730/p/571280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