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协议报头
0 |
15 |
16 |
31 |
|||||||
源端口号 |
目标端口号 |
|||||||||
32位序列号 |
||||||||||
32位确认号 |
||||||||||
4位报头长度 |
保留(6位) |
URG |
ACK |
PSH |
RST |
SYN |
FIN |
16位窗口大小 |
||
16位校验和 |
16位紧急指针 |
|||||||||
可选项 |
||||||||||
数据 |
||||||||||
32位序列号 seq:
32位确认号 :确认数据收到,内容是发来的数据序列号+1,表示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列号是发来的数据序列号+1
首部长度(报头长度):用于描述从tcp源端口号到可选项之间的长度,用以区分报头区和数据区
URG、ACK等:控制位,用于确定和验证等。
窗口大小:控制流量大小,保证速度匹配
16位校验和:查验是否有错误
16位紧急指针
公共端口:低于1024的端口
随机端口:大于等于1024的端口号
常见端口号:
SMTP:161
TFTP:69
DNS:53
HTTPS:443
Telnet:23
IP协议报头
0 |
15 |
16 |
31 |
||
版本(4) |
报头长度(4) |
优先级和服务类型(8) |
总长度(16) |
||
标识(16) |
标志(3) |
分段偏移(13) |
|||
存活期(8)TTL |
协议(8) |
报头校验和(16) |
|||
源IP地址(32) |
|||||
目的IP地址(32) |
|||||
选项(0或32,或有的话) |
|||||
数据(可变) |
|||||
ARP协议:根据IP地址找MAC地址
子网掩码:用以区分网络位和主机位
简单卷
跨区卷
带区卷(RAID 0)
镜像卷(RAID 1)
RAID 5卷
1)至少由3块硬盘组成,同时建立一份奇偶检验数据信息,分别保存在不同硬盘上。
2)若一块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根据其他盘上的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计算出该磁盘上原始数据,并予以恢复。
3)有较高的磁盘利用率,其利用率为(n-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