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一、完全显性
是指显性等位基因能够完全遮盖隐形等位基因的作用,杂合子的表型与显性等位基因的纯合子相同。
二、不完全显性
定义:是指显性等位基因不能够完全遮盖隐形等位基因的作用,杂合子中显性性状不能完全遮盖隐性性状。
由于在表型上可区分为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在不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杂交的基因型分离比和表型分离比相同,如下图:
三、共显性
定义:显性等位基因和隐性等位基因的作用互不干扰,杂合子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比如下图中一朵花有百花和红花。
四、镶嵌显性
定义:是指双亲的性状可以在杂合子子代同一个体的不同的部位表现出来的现象。
五、致死等位基因
定义:是指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
六、多效应基因
定义:是指可影响个体多种性状的基因
第二讲: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1、除了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造成表型变化外,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并影响同一现状的表现。
2、如果存在互作关系的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之间完全不连锁),在传递过程中,后代的表型分离比将不完全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互补基因
定义:不同对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种基因作用称为互补效应,这两个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二、上位效应
定义: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影响,这种效应就是上位效应。基因的上位效应可以分为隐形上位效应和显性上位效应
三、修饰基因
定义:有些基因并非与其他基因协作,而是直接影响其他基因的功能,导致表型效应改变,这些基因称为修饰基因。
不同修饰基因的作用不同,有加强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称为强化基因;有减弱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的,称为限制基因;完全抑制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称为抑制基因。
第三讲:复等位基因
一、复等位基因概述
定义: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白话:位点不是仅有一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位点可以有多个基因。在一个位点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
第四讲:表现度与外显度
一、表现度
定义:是指某一特定基因在不同个体间,对它控制的性状的不同表现程度。即同一基因的表现型变化的程度。
二、可变表现度
定义:是指群体中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可能呈现出不同表现程度,这种现象叫做可变表现度。
三、外显率
定义:一个群体中,显示出预期表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四:不完全外显
定义:某些具有合适基因型的个体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性状,这种现象被称为不完全外显
五:tip
1、相同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拥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表型。
2、造成可变表现度和不完全外显的原因是单对等位基因的表达会受到其他基因的调剂,而且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第五讲:非孟德尔遗传
核外遗传:是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属于非孟德尔遗传
核外遗传主要包括叶绿体遗传和线粒体遗传
核质互作: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互作控制的性状的遗传。
真核细胞中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之间在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层次上建立的分子协作机制。有序的核质互作是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整体生命活动的必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