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ava 创建线程

    ava中如何创建线程?

    创建线程的方式一:继承Thread类
    步骤:
    1、定义一个继承于Thread的类;
    2、覆盖Thread类中的run方法;
    3、直接创建Thread类的子类对象创建线程;
    4、调用start方法开启线程。
     
    创建线程的第二种方式:实现Runnable接口
     
    1,定义类实现Runnable接口。
    2,覆盖接口中的run方法,将线程的任务代码封装到run方法中。
    3,通过Thread类创建线程对象,并将Runnable接口的子类对象作为Thread类的构造函数的参数进行传递。
    为什么?因为线程的任务都封装在Runnable接口子类对象的run方法中。
    所以要在线程对象创建时就必须明确要运行的任务。
    4,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开启线程。
     
    实现Runnable接口的好处:
    1,将线程的任务从线程的子类中分离出来,进行了单独的封装。
    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将任务的封装成对象。
    2,避免了java单继承的局限性。
     
    所以,创建线程的第二种方式较为常用。
     

      Example 1:

    Example 2:

     Example 3:

    Java中thread的start()和run()区别:

     
     1) start:
      用start方法来启动线程,真正实现了多线程运行,这时无需等待run方法体代码执行完毕而直接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通过调用Thread类的start()方法来启动一个线程,这时此线程处于就绪(可运行)状态,并没有运行,一旦得到cpu时间片,就开始执行run()方法,这里方法 run()称为线程体,它包含了要执行的这个线程的内容,Run方法运行结束,此线程随即终止。
      2) run:
      run()方法只是类的一个普通方法而已,如果直接调用Run方法,程序中依然只有主线程这一个线程,其程序执行路径还是只有一条,还是要顺序执行,还是要等待run方法体执行完毕后才可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这样就没有达到写线程的目的。
    总结:调用start方法方可启动线程,而run方法只是thread的一个普通方法调用,还是在主线程里执行这两个方法应该都比较熟悉,把需要并行处理的代码放在run()方法中,start()方法启动线程将自动调用 run()方法,这是由jvm的内存机制规定的。并且run()方法必须是public访问权限,返回值类型为void.。
     
     
     
    Question:
    我写了二个相同线程,就是地反复循环,然后显示进度.
    如果只运行一个,大概要35秒左右,如果二个同时运行,则只需要25秒左右,
    我想知道,按道理,运行一个线程的时候,全部占有CPU,应该比执行二个更快,可为什么同时执行二个时候,反而比只执行一个更快呢?

    Answer

    不错的问题。
    如果你的程序仅仅是做一种简单的计算,其间不涉及任何可能是使线程挂起的操作,如I/O读写,等待某种事件等等。那么从表面上看,两个线程与单个线程相比,增加了切换的开销,应该比慢才对。
    但问题是你还得考虑操作系统的调度策略,通常,在支持线程的操作系统中,线程才是系统调度的单位,对同样一个进程来讲,多一个线程就可以多分到CPU时间,特别使从一个增加到两个的时候

    举例来说,假如在你的程序启动前,系统中已经有50个线程在运行,那么当你的程序启动后,假如他只有一个线程,那么平均来讲,它将获得1/51的CPU时间,而如果他有两个线程,那么就会获得2/52的CPU时间。
    当然,这个例子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情况,他没有考虑系统中原有其他线程的繁忙(或者空闲)程度,也没有考虑线程切换,但我想或许可以说明你的问题。
  • 相关阅读:
    httprunner 3.x学习12
    httprunner 3.x学习11
    PyTorch中.view()与.reshape()方法以及.resize_()方法的对比
    算术编码简介
    量化参数QP:quantization parameter 以及 HEVC
    H.265/HEVC编码结构
    H.265 视频编码中的 CTU, CU, PU, TU
    I帧、P帧、B帧、GOP、IDR 和PTS, DTS之间的关系
    视频编码 率失真性能评价指标:PSNR SSIM BD-rate BD-PSNR
    矢量量化(VQ,Vector Quantization)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rongjin/p/830893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