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从《必然》中看到了必然么

    《必然》是来自凯文凯利的书,我看到的是2016年的第一版中译本,从2019年12月28日开始看,到2020年1月4日看完,耗时一周左右,这也是2020年看完的第一本书,而我的计划是今年要阅读50本书,下一本还是凯文凯利的一本老书,《失控》。

    我还记得若干年前,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滴滴和快的合并,中国互联网电商的几大品牌阿里巴巴、京东、当当网、唯品会等都相继在美股或港股上市,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崛起一度让我以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已经到了饱和期,几乎再也不会出现新的大型平台型公司了。显然,我产生的错觉,恰似从《浪潮之巅》中所看到的那样,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夜的美国,也同样是这样看似互联网蛋糕都被瓜分完毕,新加入的玩家在巨头下苟延残喘,短期内看不到希望的那个时代。

    毋庸置疑,大家会嘲讽我的短视,曾经电商们几分天下,也有拼多多逆势崛起,凭借微信平台,在社交电商领域挤成了一个行业前三;手机市场曾经被苹果、HTC、诺基亚、三星、中华酷联们占据了主要市场,但是随着小米、华为荣耀们居然还能笑到今天,甚至日子越过越红火,而昔日的中兴、联想、金立们,早就成为明日黄花;汽车市场,有特斯拉和蔚来们在搅局;就连航空航天市场,SpaceX已经开始成为主角,而中国的民营航天市场,也大概到了市场化的十字路口。

    这些企业是科技的象征,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其实已经看不清科技发展的方向了,甚至于,我们每个人所深深经历的这个时代,早已经以想象不到的速度,在一点一点的发生改变,我们已经很难用现有的智慧来预测未来的发展,那是因为基于现有知识体系,我们总是只能看到的一片平衡。

    而那些大智慧者眼里,看到的是一片混沌市场,是无穷机会。

    凯文凯利说:今天,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项显著变化的核心都是某种科技。科技是人类的催化剂,万物不息,万物不知,万物未竟。这场永无止境的变迁是现代社会的枢轴。。。。在过去两百年里,我们最伟大的发明恰恰是科学流程其自身,而非某个特定的工具或玩意儿。。。。永无休止的变化是一切人类的命运,我们正在从一个静态的名词世界,前往一个流动的动词世界。

    我们今天的所有一切,其实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传统国有企业们为何会逐渐的迷失方向,是仅仅由于体制政策的限制,让他们忽略了基础科学技术的积累,而最终被新来着们降维打击,然后逐渐走向衰微么?传统媒体们,是如何在新媒体之下,一点点的把过去的红利给消耗完毕,以至于走上了今天的下坡路?传统交通运输公司们,是如何在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租车新模式下,不仅失去了机会,甚至连人心都失去呢?是一股怎样的力量在指引着时代的前进,该如何做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仅仅只是互联网的速度提升,和摩尔定律带来的硬件效率提升么?无从得知。

    遽然想去,如果我们今天所处的一切,回归到20年前、三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大概就像王莽要重新回归到孔子的《论语》所述的一片仁政时代一般,不仅无法适应,而且还会被时空之子干掉吧。历史的车辙滚滚向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我们只需想到,我们今天所有的以前,其实是过去三十年飞速发展的科技所带来的巨大成就;同样如此,在未来三十年,可以真正主导生活的重要科技还没发明出来。我们将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全力避免掉队的菜鸟,永无休止,无一例外。

    新兴技术在席卷全球,这股快速发展的力量,将、且正在经过一系列潜移默化的步骤持续稳定的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存在。它将经历这些步骤: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以及开始。

    形成 Becoming:科技的未来并非乌托邦,也不是反乌托邦,而是“进托邦“,进托邦并非目的,而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一种进程。它是一种”形成“,它是一种变化方式不断变化的进程。我们所瞄准的未来,是当下就能看见,”形成“这种进程的产物。我们将亲眼见证眼下的一切将会成为未来的变化。包括互联网,从禁止将互联网”大范围用于私有实物和个人事务”,到今天,再到2050年。或许正如凯文凯利所说,没有哪一天会比今天更适合创造,没有那一个时代,会比当前、当下、此时此刻更有机遇,更加开放。

    知化 Cognifying:人工智能毋庸置疑,将代替我们的工作。

    流动 Flowing:数字经济无处不在,时刻都在流动。

    屏读Screening:无处皆屏幕。屏幕将是未来生活。

    使用 Accessing:从减物质化、到按需使用的即时性、到去中心化、到平台协同、到云端。未来我们或许不能拥有任何事物,但是我们能使用更多东西。

    共享Sharing:从分享到合作、再到协作、再到集体主义,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失败、我们的情绪、都将“共享”。

    过滤 Filtering:当今时代制造的信息、产品已经远超我们所能消费的,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方式来过滤信息和个性化定制,以凸显我们的差异。

    重混 Remixing:我们从海量信息中,重混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互动 Interacting:从虚拟现实、到谷歌眼睛,互动的程序在提升,并将继续提升。未来的技术发展很大程度将取决于新兴互动方式的发掘。

    追踪Tracking:无处不在的追踪,将意味着更多信息的产生,而更高层次的自我追踪带来的可能性,也将使我们感到震惊。

    提问Questioning:提问远比回答更有力量。

    开始Begining:我们正在在开始的时刻。

    我们将迎来的是怎样的时代,他需要我们该做哪些准备?

  • 相关阅读:
    html5+css3中的background: -moz-linear-gradient 用法 (转载)
    CentOS 安装Apache服务
    Linux 笔记
    CURL 笔记
    Spring Application Context文件没有提示功能解决方法
    LeetCode 389. Find the Difference
    LeetCode 104. Maximum Depth of Binary Tree
    LeetCode 520. Detect Capital
    LeetCode 448. Find All Numbers Disappeared in an Array
    LeetCode 136. Single Numb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yuanMore/p/1217921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