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数据结构之败者树

    数据结构之败者树

    分类: 算法与数据结构 138人阅读 评论(1) 收藏 举报

    败者树原理

     2个子结点比较后的败者放入它们的父结点,而胜者送到它们父结点的父节点去再作比较,这才是败者树。ls[0]放的是最终的胜者。

    堆:
           当n较大的时候采用什么算法呢?首先我们分析上面的算法,当从N中取出一个新的数m的时候,它需要依次和max1,max2,max3……maxn比较,一直找到一个比m小的maxx,用m来替换max x,平均比较次数是n/2。可不可以用更少的比较次数来实现替换呢?最直观的方法是,也就是网上文章比较推崇的堆。堆有以下好处:
           1. 它是一个完全二叉树,树的深度是相同节点数的二叉树中最少的,维护效率较高;
           2. 它可以通过数组来实现,而且父节点p的数组下标与左右孩子节点l,r的数组下标的关系是s[l] = 2*s[p]+1和s[r] = 2*s[p]+2。在计算机中2*s[p]这样的运算可以用一个左移1位操作来实现,十分高效。再加上数组可以随机存取,效率也很高;
           3. 堆的Extract操作,也就是将堆顶元素拿走并重新调整堆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这里n是堆的大小;   
           具体到我们的问题,如何具体实现呢?首先开辟一个大小为n的数组区A,从N中读入n个数填入到A中,然后将A维护成一个小顶堆。然后从N中取出下一个数,即第n+1个数m,将m与堆顶A[0]比较,如果m <= A[0],直接丢弃m。否则应该用m替换A [0]。但此时A的堆特性可能已被破坏,应该重新维护堆:从A[0]开始,将A[0]与左右孩子节点分别比较(特别注意,这里需要比较“两次”才能确定最大 数,在后面我会根据这个来和“败者树”比较),如果A[0]比左右子节点都小,则堆特性能够保证,否则如左(右)节点最大,则将A[0]与左(右)节点交换,并继续维护左(右)子树。依次执行,直至叶子节点,堆中保留的n个数就是N中最大的n个数。这都是堆排序的基本知识,唯一的trick就是维护一个小顶堆,而不是大顶堆。不明白的稍微想一下。维护一次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总体的复杂度是O(Nlogn)这样一来,比起上面的O(nN),当n足够大时,堆的效率肯定是要高一些的。当然,直接对N数组建堆,然后提取n次堆顶就能得到结果,而且其复杂度是O(nlogN),当n较大时这样会高效很多。但是对于online数据就没办法了,比如N不能一次load进内存,甚至是一个流,根本不知道N是多少。
    败者树:
            有没有别的算法呢?我先来说一说败者树(loser tree)。也许有些人对loser tree不是很了解,其实它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外部排序方法,也就是有x个已经排序好的文件,将其归并为一个有序序列。
            败者树的思想咋一看有些绕,其实是为了减小比较次数。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败者树:
    败者树的叶子节点是数据节点,然后两两分组(如果节点总数不是2的幂,可以用类似完全树的结构构成树),内部节点用来记录左右子树的优胜者中的“败者”(注意记录的是输的那一方),而优胜者则往上传递继续比较,直到根节点。如果我们的优胜者是两个数中较小的数,则根节点记录的是最后一次比较中的“败者”,也就是所有叶子节点中第二小的那个数,而最小的那个数记录在一个独立的变量中。这里要注意,内部节点不但要记录败者的数值,还要记录对应的叶子节点。如果是用链表构成的树,则内部节点需要有指针指向叶子节点。这里可以有一个trick,就是内部节点只记录“败者”对应的叶子节点,具体的数值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间接访问(这一方法在用数组来实现败者树时十分有用,后面我会讲到)。关键的来了,当把最小值输出后,最小值所对应的叶子节点需要更新为一个新数(即从相应归并段中读取下一个记录来替换此叶子节点中数值,或者改为无穷大,在文件归并的时候表示文件已读完)。接下来维护败者树,从更新的叶子节点往上,依次与内部节点比较,将“败者”更新,胜者往上继续比较。由于更新节点占用的是之前的最小值的叶子节点,它往上一直到根节点的路径与之前的最小值的路径是完全相同的。内部节点记录的“败者”虽然称为“败者”,但却是其所在子树中最小的数。也就是说,只要与“败者”比较得到的胜者,就是该子树中最小的那个数(这里讲得有点绕了,看不明白的还是找本书看吧,对照着图比较容易理解)。
    注:也可以直接对N构建败者树,但是败者树用数组实现时不能像堆一样进行增量维护,当叶子节点的个数变动时需要完全重新构建整棵树。为了方便比较堆和败者树的性能,后面的分析都是对n个数构建的堆和败者树来分析的。
    总而言之,败者树在进行维护的时候,比较次数是logn+1。与堆不同的是,败者树是从下往上维护,每上一层,只需要和败者节点比较“一次”即可。而堆在维护的时候是从上往下,每下一层,需要和左右子节点都比较,需要比较两次。从这个角度,败者树比堆更优一些。但是,请注意但是,败者树每一次维护必定需要从叶子节点一直走到根节点,不可能中间停止;而堆维护时,“有可能”会在中间的某个层停止,不需要继续往下。这样一来,虽然每一层败者树需要的比较次数比 堆少一倍,但是走的层数堆可能会比败者树少。具体少多少,从平均意义上到底哪一个的效率会更好一些?那我就不知道了,这个分析起来有点麻烦。感兴趣的人可以尝试一下,讨论讨论。但是至少说明了,也许堆并非是最优的。
            具体到我们的问题。类似的方法,先构建一棵有n个叶子节点的败者树,胜出者w是n个中最小的那一个。从N中读入一个新的数m后,和w比较,如果比w小,直接丢弃,否则用m替换w所在叶子节点的值,然后维护该败者树。依次执行,直到遍历完N,败者树中保留的n个数就是N中最大的n个数。时间复杂度也是O(Nlogn)。
    前面有提到,堆的优点中包括“完全树”,“用数组实现”,以及“父节点与左右子节点之间的下标的特殊关系”。其实败者树也可以用数组来实现。原理和堆的数组实现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是堆的所有节点都是数据节点,而败者树只有叶子节点是数据节点。所以在空间复杂度上,败者树所需的空间大小是堆的一倍(完全树的内部节点的个数是叶子节点个数减一)。
  • 相关阅读:
    [King.yue]Ext.net 页面布局Flex
    [King.yue]Ext.net 弹出Windows窗体注意的事项
    [Irving]SqlServer 标量函数 详解【转】
    [Andrew]Ext.net前台弹框
    [King.yue]Ext中Grid得到选择行数据的方法总结
    [zouxianghui] 清空GridPanel的checkbox选中行
    [BILL WEI]SQL 存储过程学习
    [Tommas] 测试场景 VS 测试用例 哪个更好?(转)
    winform 打印小票
    html5 input 标签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ly1208/p/252134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