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数据结构和算法-五大常用算法:分治算法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steven_oyj/archive/2010/05/22/1741370.html

    https://www.cnblogs.com/dmego/p/5965835.html

    五大常用算法之一:分治算法

    分治算法

    一、基本概念

       在计算机科学中,分治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算法。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

        任何一个可以用计算机求解的问题所需的计算时间都与其规模有关。问题的规模越小,越容易直接求解,解题所需的计算时间也越少。例如,对于n个元素的排序问题,当n=1时,不需任何计算。n=2时,只要作一次比较即可排好序。n=3时只要作3次比较即可,…。而当n较大时,问题就不那么容易处理了。要想直接解决一个规模较大的问题,有时是相当困难的。


    二、基本思想及策略

       分治法的设计思想是: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

       分治策略是:对于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若该问题可以容易地解决(比如说规模n较小)则直接解决,否则将其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形式相同,递归地解这些子问题,然后将各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这种算法设计策略叫做分治法。

       如果原问题可分割成k个子问题,1<k≤n,且这些子问题都可解并可利用这些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那么这种分治法就是可行的。由分治法产生的子问题往往是原问题的较小模式,这就为使用递归技术提供了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应用分治手段,可以使子问题与原问题类型一致而其规模却不断缩小,最终使子问题缩小到很容易直接求出其解。这自然导致递归过程的产生。分治与递归像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同时应用在算法设计之中,并由此产生许多高效算法。


    三、分治法适用的情况

        分治法所能解决的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该问题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决

        2) 该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即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3) 利用该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为该问题的解;

        4) 该问题所分解出的各个子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即子问题之间不包含公共的子子问题。

    第一条特征是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满足的,因为问题的计算复杂性一般是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条特征是应用分治法的前提它也是大多数问题可以满足的,此特征反映了递归思想的应用;、

    第三条特征是关键,能否利用分治法完全取决于问题是否具有第三条特征,如果具备了第一条和第二条特征,而不具备第三条特征,则可以考虑用贪心法或动态规划法

    第四条特征涉及到分治法的效率,如果各子问题是不独立的则分治法要做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重复地解公共的子问题,此时虽然可用分治法,但一般用动态规划法较好


    四、分治法的基本步骤

    分治法在每一层递归上都有三个步骤:

        step1 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

        step2 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

        step3 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它的一般的算法设计模式如下:

        Divide-and-Conquer(P)

        1. if |P|≤n0

        2. then return(ADHOC(P))

        3. 将P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 P1 ,P2 ,...,Pk

        4. for i←1 to k

        5. do yi ← Divide-and-Conquer(Pi) △ 递归解决Pi

        6. T ← MERGE(y1,y2,...,yk) △ 合并子问题

        7. return(T)

        其中|P|表示问题P的规模;n0为一阈值,表示当问题P的规模不超过n0时,问题已容易直接解出,不必再继续分解。ADHOC(P)是该分治法中的基本子算法,用于直接解小规模的问题P。因此,当P的规模不超过n0时直接用算法ADHOC(P)求解。算法MERGE(y1,y2,...,yk)是该分治法中的合并子算法,用于将P的子问题P1 ,P2 ,...,Pk的相应的解y1,y2,...,yk合并为P的解。


    五、分治法的复杂性分析

        一个分治法将规模为n的问题分成k个规模为n/m的子问题去解。设分解阀值n0=1,且adhoc解规模为1的问题耗费1个单位时间。再设将原问题分解为k个子问题以及用merge将k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需用f(n)个单位时间。用T(n)表示该分治法解规模为|P|=n的问题所需的计算时间,则有:

     T(n)= k T(n/m)+f(n)

        通过迭代法求得方程的解:

        递归方程及其解只给出n等于m的方幂时T(n)的值,但是如果认为T(n)足够平滑,那么由n等于m的方幂时T(n)的值可以估计T(n)的增长速度。通常假定T(n)是单调上升的,从而当                  mi≤n<mi+1时,T(mi)≤T(n)<T(mi+1)。 


    六、可使用分治法求解的一些经典问题
     
     (1)二分搜索
    (2)大整数乘法
     (3)Strassen矩阵乘法
    (4)棋盘覆盖
    (5)合并排序
    (6)快速排序
    (7)线性时间选择

    (8)最接近点对问题
    (9)循环赛日程表
    (10)汉诺塔

    七、依据分治法设计程序时的思维过程
     
        实际上就是类似于数学归纳法,找到解决本问题的求解方程公式,然后根据方程公式设计递归程序。
    1、一定是先找到最小问题规模时的求解方法
    2、然后考虑随着问题规模增大时的求解方法
    3、找到求解的递归函数式后(各种规模或因子),设计递归程序即可。
     

    原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mego.me/2016/10/16/hanoi

    一.起源:

      汉诺塔(又称河内塔)问题是源于印度一个古老传说的益智玩具。大梵天创造世界的时候做了三根金刚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从下往上按照大小顺序摞着64片黄金圆盘。大梵天命令婆罗门把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顺序重新摆放在另一根柱子上。并且规定,在小圆盘上不能放大圆盘,在三根柱子之间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二.抽象为数学问题:

      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有A、B、C三根柱子,其中A柱子上面有从小叠到大的n个圆盘,现要求将A柱子上的圆盘移到C柱子上去,期间只有一个原则:一次只能移到一个盘子且大盘子不能在小盘子上面,求移动的步骤和移动的次数

    解:(1)n == 1

                 第1次  1号盘  A---->C       sum = 1 次

           (2)  n == 2

                 第1次  1号盘  A---->B

                 第2次  2号盘  A---->C

                 第3次  1号盘  B---->C        sum = 3 次

      (3)n == 3

            第1次  1号盘  A---->C

            第2次  2号盘  A---->B

            第3次  1号盘  C---->B

            第4次  3号盘  A---->C

            第5次  1号盘  B---->A

            第6次  2号盘  B---->C

            第7次  1号盘  A---->C        sum = 7 次

    不难发现规律:1个圆盘的次数 2的1次方减1

           2个圆盘的次数 2的2次方减1

                             3个圆盘的次数 2的3次方减1

                             。  。   。    。   。 

                             n个圆盘的次数 2的n次方减1

     故:移动次数为:2^n - 1

    三.调用方法的栈机制:(特点:先进后出)

           从主线程开始调用方法(函数)进行不停的压栈和出栈操作,函数的调用就是将函数压如栈中,函数的结束就是函数出栈的过程,这样就保证了方法调用的顺序流,即当函数出现多层嵌套时,需要从外到内一层层把函数压入栈中,最后栈顶的函数先执行结束(最内层的函数先执行结束)后出栈,再倒数第二层的函数执行结束出栈,到最后,第一个进栈的函数调用结束后从栈中弹出回到主线程,并且结束。

    四.算法分析(递归算法):

           我们在利用计算机求汉诺塔问题时,必不可少的一步是对整个实现求解进行算法分析。到目前为止,求解汉诺塔问题最简单的算法还是同过递归来求,至于是什么是递归,递归实现的机制是什么,我们说的简单点就是自己是一个方法或者说是函数,但是在自己这个函数里有调用自己这个函数的语句,而这个调用怎么才能调用结束呢?,这里还必须有一个结束点,或者具体的说是在调用到某一次后函数能返回一个确定的值,接着倒数第二个就能返回一个确定的值,一直到第一次调用的这个函数能返回一个确定的值。

           实现这个算法可以简单分为三个步骤:

        (1)     把n-1个盘子由A 移到 B;

        (2)     把第n个盘子由 A移到 C;

        (3)     把n-1个盘子由B 移到 C;

    从这里入手,在加上上面数学问题解法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移到的步数必定为奇数步:

        (1)中间的一步是把最大的一个盘子由A移到C上去;

        (2)中间一步之上可以看成把A上n-1个盘子通过借助辅助塔(C塔)移到了B上,

        (3)中间一步之下可以看成把B上n-1个盘子通过借助辅助塔(A塔)移到了C上;

    五,java源代码:

    复制代码
    package demo;
    /**
     * 目的:实现汉诺塔问题求解
     * 作者:Dmego  时间:2016-10-15
     */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TowersOfHanoi {
        static int m =0;//标记移动次数
        //实现移动的函数
        public static void move(int disks,char N,char M)
        {
            System.out.println("第" + (++m) +" 次移动 : " +" 把 "+ disks+" 号圆盘从 " + N +" ->移到->  " + M);
        }
        //递归实现汉诺塔的函数
        public static void hanoi(int n,char A,char B,char C)
        {
            if(n == 1)//圆盘只有一个时,只需将其从A塔移到C塔
                TowersOfHanoi.move(1, A, C);//将编b号为1的圆盘从A移到C
            else
            {//否则
                hanoi(n - 1, A, C, B);//递归,把A塔上编号1~n-1的圆盘移到B上,以C为辅助塔
                TowersOfHanoi.move(n, A, C);//把A塔上编号为n的圆盘移到C上
                hanoi(n - 1, B, A, C);//递归,把B塔上编号1~n-1的圆盘移到C上,以A为辅助塔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imput = new Scanner(System.in);
            char A = 'A';
            char B = 'B';
            char C = 'C';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这是汉诺塔问题(把A塔上编号从小号到大号的圆盘从A塔通过B辅助塔移动到C塔上去");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请输入圆盘的个数:");
            int disks = imput.nextInt();
            TowersOfHanoi.hanoi(disks, A, B, C);
            System.out.println(">>移动了" + m + "次,把A上的圆盘都移动到了C上");
            imput.close();
        }
    
    }
    复制代码

    六.图解程序运行流程:

      (1)函数hanoi(int n,char A,char B,char C)的功能是把编号为n的圆盘借助B从A移动到 C上。

      (2)函数move(int n ,char N ,char M)的功能是把1编号为n的圆盘从N 移到M上

    七.程序运行截图:

     
  • 相关阅读:
    行转列,列转行
    聚合函数:sum,count,max,avg
    row_number() over partition by 分组聚合
    mysql优化
    hive中not in优化
    DBCP数据库连接池的简单使用
    Eclipse或MyEclipse中给第三方jar包添加源码步骤
    Java中CountDownLatch类的使用
    PLSQL Developer安装、配置、连接oracle数据库
    oracle11g卸载(win10)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uwc/p/1394288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