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一个人的独白(两年工作的自省)

      转眼间工作快两年了,两年的时间对我而言是个槛,不管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感情,我都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需要好好的规范和反思,接下来我该如何选择哪一种工作方式,选择哪一种生活态度,这些都是到了一定年龄段需要思考的,好了,开始回忆过去并反思过去,以及规划未来吧!

      还记得2011年和几个大学同学来到苏州一起参加NIIT的编程培训,到现在为止我一直认为我能走上编程道路真的是有一点命运的安排(具体的就不讲了),2011年上半年我们一直在苏州高新区科技园中繁忙而又充实的度过了,这期间大家都很刻苦,都很用功(偶尔去Happy下),有的人还经常组织大家经常去爬山,尤其是为了省点钱而去买馒头的事情让我印象最深刻,因为我们培训的钱都是家里出的,不希望再花父母的钱了,所以大家宁愿吃点馒头就好,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确定了以后要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也让我明白了所谓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良苦吉言,也让我认识到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做好它,不管再苦再累也让奋斗!

      在NIIT培训结束后已经是2011年的六月份了,培训结束也就意味着该找工作了,也意味着到了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候了,不过当时我们的经验不够丰富,基本都是背一些面试题,然后去碰碰运气,不过我面试了五六家,最终还好有三家看上我了,后来也就选了一个新加坡的公司(当时很多人都说这个公司好,o(∩_∩)o),所以就去了,不过在交就业协议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状况,差点就去不了这个公司了,不过还好,处理妥当之后就按部就班的开始了打工一族的生活,也开始了我的程序员之旅,从那时候我就一门心思的扎进了浩瀚的编程海洋之中,饥渴的吸取各种知识,各种技巧!

      2011年7月14号正式开始上班,一切的感觉都是很新鲜的,个人电脑(配置一点都不高),宽敞,整洁的办公室,五湖四海的同事,最高兴的是以后可以拿工资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Money了,虽然有这么多的新鲜感不断充斥我的大脑,不过这种情况也就持续了大概一个月左右就消失了,转变而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我认识到差距,认识到技术是多么的菜,认识到经验是那么的少的可怜,虽然有这么多的问题,但是我感谢它们给了我足够奋斗的动力,因为当一个的人危机感丧失的时候,他前进的动力就会停止,从而导致他的竞争力就会下降,最终导致他的职业生涯提早结束。

      这里我想说说我个人理解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程序员),很多行业之中的人都喜欢自称为程序猿,码农,码畜(这种比喻的是写代码不带有任何的思想人)等等,其实大家都叫做“程序员”,其它什么低级,中级,高级工程师只是一些名头,国外技术牛的人都叫做优秀的程序员,这也是我的目标。在想要干软件开发之前首先的是要学习一门语言,只有掌握这个语言的基本语法之后你才能做一些简单的编程工作,不过要开发一个好的软件,不是学习语法就能解决的,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太多,我也在学习之中。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程序员,首先你要熟悉乃至精通一门语言(这是吃饭的家伙),在这之后,你需要有良好的编程习惯以及属于自己的工作方式(参考:工作的思考三:工作质量,计划制定,沟通交流),最后你要有思想以及思考方式(参考:工作的思考十:思维的高度决定设计的好坏(小菜的思维),这种东西跟经验有关,需要脚踏实地的走。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每时每刻都要给自己充电,也就是学习是无止境的,你可以一开始什么都不会,但是你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这样你才能走在别人前面,走在最前端。

      2011年7月 -- 2012年3月这是我第一家公司待的时间,别人常说毕业之后的第一家公司对自己很重要,其实这句话有道理,至少我是有体会的,说说我的体会吧。

      这家公司是一个规范化,软件技术强,牛人多,管理层次严格的大公司,作为一位刚毕业的新手能来到这样的公司真的不错,上面所说的危机感正是在家公司培养起来的,因为我的身边到处充满了牛人,一开始他们讲的什么,什么框架,什么LINQ,什么反射,什么ORM,我都完全听不懂,我很怀疑我是不是太太太菜了,不过同时也让我更加的奋发努力学习,也让我养成了一些编程习惯,学习了一些做人做事原则,这些东西对我以后的职业发展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这段时间的生活其实是很不错的,主要是一起培训的朋友住在一起有得吃有的喝,真的要感谢一位朋友(她在时候每天回家都煮饭,人太好了,不得不夸一下她),不过这种好景也就持续了四个月,朋友们走的走,出差的出差,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专心学习了,每天都有学习计划,每天都奋战的深夜,就这是一种激情,一种敢拼搏的激情,从那以后我的圈子变小了,除了上班就是学习,仅此而已,但是我很知足,没有什么烦心事打扰着我(还是单身着好呀),只有一个目标→学习。

      但是在这种崇拜的激情过后,我慢慢觉得我不能在工作中施展我的能力,因为我没日没夜的做一些无聊的东西(参考:工作的思考,是走还是留),其实这种现象很多刚毕业的人都有,怎么解决呢?除了跳槽或者改变自己的心态,或者改变自己的想法,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问题,我想这是方法都是能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看个人的想法了,当时的我就选择了跳槽(很大原因是工资),也就是我现在待的公司。

      2012年4月1号带着满怀抱负的心情开始了第二份工作(参考:新的环境,新的人,新的态度)。

      2012年4月 -- 至今是我待的第二家公司,在这家公司我认为我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得到了施展,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总之一句话这家公司没有白来,它带给我很多东西,虽然加班蛮多的,不过这确实锻炼了我,让我很快熟悉了项目,我也自夸下,现在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我(o(∩_∩)o 哈哈),不过我真的很想感谢我的组长和项目经理,他们总是能够在我出现问题的时候给我指导,让我不要陷得太深,感谢他们,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参考(下面都是我在这家公司遇到过的问题并总结成文):

    1. 工作的思考一:业务流和工作管理
    2. 工作的思考二:无效的沟通
    3. 工作的思考三:工作质量,计划制定,沟通交流
    4. 工作的思考五:冷静分析SQL
    5. 工作的思考六:笑看工作压力
    6. 工作的思考七:重视邮件
    7. 工作的思考八:带新人的几点总结
    8. 工作的思考九:公司考核带出沟通能力的思考
    9. 工作的思考十:思维的高度决定设计的好坏(小菜的思维)

      话说回来,做的事越多责任也就越大,有的时候还是会有点担心项目遇到这个问题遇到那个问题的,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我能从源头上去解决,那么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不会在发生了,这个就像解决一个BUG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复现这个问题,能够复现之后,就应该通过调试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它。

      不过在这家公司我也慢慢的觉得我的技术能力出现了瓶颈,就拿最近做的项目来说吧,一开始说准备一个星期给我做的,结果我们做好了(每天都要加班),但是在一次偶然审查我代码的时候,项目经理说设计上面出现了严重问题,结果他帮我从里到外重构了下(参考:工作的思考十:思维的高度决定设计的好坏(小菜的思维)),从这个方面直接说明了我在做一个简单项目的架构设计的时候经验是严重的不足,考虑问题不全面,思维高度不够高等等的因素。不过我不惧怕这种失败,我相信这是我必须经历的事,只有这样我才能成长,才能进步。可是我心理一直有个疙瘩,也就是我们公司没有一个可以拿的出手的牛人,也就是这样我们的项目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因为我觉得牛人的作用就是当我们把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后,他能够及时的拉住我们,不要让我们这样继续恶性循环下去,还有在解决困难问题的时候能够给我们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样的牛人才当的称职。

       不管转念一想,万一我们公司有个牛人的话,那么我参与设计的度是不是有减少了,对于我是不是经历就少了,所以我觉得有利也有弊吧,o(∩_∩)o 哈哈。

       我也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不过这种问题是存在的,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组的人都是没有遇见过的,我们都是从0开始解决问题,一步步的攻克每一个难关,生活还在继续,拼搏也要继续,加油,每一位。

       不过我还会在这家公司做下去,至少现我感觉这个项目已经跟我有了一定的感情了并且项目也做了快一年了,不能放弃也不应该放弃(就像追女孩子一样),虽然身边没有大牛带着,不过我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的,只要你是一位有心人,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道我们的,就像一位博友说的:“我们都走在牛逼的路上”,加油,每一位走在编程道路上的朋友们......   

       已更新至:程序猿个人文章目录索引

       下一篇:一个人的独白(两年生活的自省)

  • 相关阅读:
    LeetCode 811. Subdomain Visit Count (子域名访问计数)
    LeetCode 884. Uncommon Words from Two Sentences (两句话中的不常见单词)
    LeetCode 939. Minimum Area Rectangle (最小面积矩形)
    LeetCode 781. Rabbits in Forest (森林中的兔子)
    LeetCode 739. Daily Temperatures (每日温度)
    三种方式实现按钮的点击事件
    239. Sliding Window Maximum
    14.TCP的坚持定时器和保活定时器
    13.TCP的超时与重传
    12.TCP的成块数据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caogui/p/286774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