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总结

    人是否可以改变?

    答案是可以,并且任何人都可以。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阿德勒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目的论”,即过去所有的经历都对现在的你没有任何影响,能影响你的取决于你赋予这件事的意义。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会为了某个“目的”,而去找到合适的因。比如我不敢上台演讲,是因为性格内向,性格内向是因为从小没有在充满爱的家庭长大等等。阿德勒认为,你是先有了“不敢上台演讲”这个目的,然后为了解释这个目的才有了自认为的因,对你而言“不演讲”是一种善(善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不用害怕别人的眼光,不用担心说错话等等。

    心理创伤是否存在?

    答案是不存在。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这一点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的确很有趣。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幕大型戏剧的时候,它那因果规律的简单逻辑和戏剧性的发展进程自然而然地就会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阿德勒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特别注意,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愤怒是自然感情的流露还是捏造出来的?

    答案是捏造的。比如说当你接手同事写的忍无可忍的代码,不按规范书写的代码,还没有任何注释的时候,你肯定在心里已经默默问候了它的亲人。阿德勒认为这时候的愤怒是完全捏造的(也可以理解为是完全可控的),愤怒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比如说是为了让对方能够按照规则行事,压制对方让其屈服,于是为了这个目的你发怒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除了愤怒还有很多种,而你选择了愤怒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无论你是否满意现在的自己,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在希腊语中,“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尽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你还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方式更好,大概是觉得一直这样不做改变比较轻松吧。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是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

    阿德勒认为“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为了不受伤,只要变成一个只看自己的缺点、极其厌恶自我、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只要躲在自己的壳里就可以不与任何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的拒绝,还可以以此为理由来安慰自己。心里就会想: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

    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自卑感是一种“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儿价值”之类的感觉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纵轴的水平面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因为不想失败,所以就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就会选择错误的道路。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想要取得别人认可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采取“满足别人的期待”这一手段,这其实都是受“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这种赏罚教育的影响。但是,如果工作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那工作就会变得相当痛苦吧。因为那样就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常用网站: SegmentFault | GitHub | 掘金社区
  • 相关阅读:
    语言只是个工具
    最近学到的一点东西
    iBeacon开发
    马上着手开发Mac应用程序
    Text Kit入门
    Text Kit进阶
    Web Notification
    Objective-C异步编程
    Clang Language Extensions
    黑客与画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esyes/p/1537638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