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司徒先生的js版属性选择器(http://www.cnblogs.com/rubylouvre/archive/2009/10/27/1590102.html),也激发了我深入了解css选择器的学习欲望, 整理于此以便日后备查
*:匹配任何元素。
例如: *{margin:0}
E:匹配任何E元素。
例如: div{color:red}
E F:匹配E的所有后代F元素。
E > F:匹配E的所有子F元素。这个选择器与上一个选择器的区别是:E F会匹配E标签里面嵌套的所有F标签,而E > F只会匹配E标签里面嵌套的第一层F标签。
说明:(Ie6以上版本支持)
E:first-child:匹配第一个E元素。
说明:IE6以上版本支持
E:link,E:visited:分别匹配还没访问过的超链接和已经访问过的超链接。
E:active,E:hover,E:focus:匹配各种用户动作下的E元素。
说明:IE6以上的版本,允许任何元素都可使用:hover等伪类
E + F:匹配与E邻接的下一个F元素。
说明:(可恶的IE不支持-不管是IE的哪个版本都一样) 该选择器还有一个非标准的写法 E ~ F 效果跟E + F一样(但是~的这种写法,IE7,IE8能识别)
E[foo]:匹配设置了foo属性(不管是什么值)的E元素。
E[foo="warning"]:匹配任何foo属性为"warning"的E元素。
E[foo~="warning"]:匹配任何foo属性以空白作为分隔,其中一个值是"warning"的E元素。
E[lang!="en"]:匹配任何lang属性值以"-"作为分隔符,而且第一个精确等于"en"的E元素(也匹配lang属性只有属性值en的元素)。
E[foo*="abc"]:匹配任何有foo属性值,且属性值包含"abc"的E元素。
说明:虽然w3c组织未把该选择器列在标准之中,但是5大浏览器都支持(除IE6及IE6以下版本),已经是事实标准
E.warning:相当于E[class~="warning"],匹配任何使用了warning样式类的E元素。
E#myid:相当于E[id='myid'],匹配任何id为myid的E元素。
E:before和E:after ,这是二个很少用的伪类,用于在E元素前后显示一些内容(IE8才开始支持)
以上属性选择器可以在http://www.w3.org/TR/CSS2/selector.html查到官方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