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简述MVCC机制

    MVCC概念:

    被称为多版本并发控制,是一种并发控制的方法,一般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对数据库的并发访问;与大多数的MySQL事务型存储引擎的行级锁配合使用

    MVCC实现原理:

    MVCC是通过保存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快照来实现的,MVCC主要是为Repeatable-Read(可避免脏独,不可重复读情况的发生)事务隔离级别做的,在此隔离级别下,ab客户端所示的数据相互隔离,互相更新不可见。

    扩展:

    脏读: 没提交的数据被读出来了

    不可重读: 前后多次读取,数据内容不一样(同一个会话中,在不进行修改的时候,永远只看到同样的一套数据)

    幻读: 前后多次读取,数据总量不一样

    Serializable:可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虚读情况的发生。(串行化)
    Repeatable read:可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情况的发生。(可重复读)不可以避免虚读
    Read committed:可避免脏读情况发生(读已提交)
    Read uncommitted:最低级别,以上情况均无法保证。(读未提交)

    MVCC的应用:

    innodb为例来讲MVCC的使用

    INSERT

    InnoDB为新插入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版本号. 
    第一个事务ID为1;

    1

    2

    3

    4

    5

    start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yang') ;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long');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fei');

    commit;

    对应在数据中的表如下(后面两列是隐藏列,我们通过查询语句并看不到)

    id

    name

    创建时间(事务ID)

    删除时间(事务ID)

    1

    yang

    1

    undefined

    2

    long

    1

    undefined

    3

    fei

    1

    undefined

    SELECT

    InnoDB会根据以下两个条件检查每行记录: 
    a.InnoDB只会查找版本早于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也就是,行的系统版本号小于或等于事务的系统版本号),这样可以确保事务读取的行,要么是在事务开始前已经存在的,要么是事务自身插入或者修改过的. 
    b.行的删除版本要么未定义,要么大于当前事务版本号,这可以确保事务读取到的行,在事务开始之前未被删除. 
    只有a,b同时满足的记录,才能返回作为查询结果.

    DELETE

    InnoDB会为删除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的版本号(事务的ID)作为删除标识. 
    看下面的具体例子分析
    第二个事务,ID为2;

    1

    2

    3

    4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yang;  //(1)

    select * from yang;  //(2)

    commit;

    假设1

    假设在执行这个事务ID为2的过程中,刚执行到(1),这时,有另一个事务ID为3往这个表里插入了一条数据; 
    第三个事务ID为3;

    1

    2

    3

    start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tian');

    commit; 

    这时表中的数据如下:

    id

    name

    创建时间(事务ID)

    删除时间(事务ID)

    1

    yang

    1

    undefined

    2

    long

    1

    undefined

    3

    fei

    1

    undefined

    4

    tian

    3

    undefined

    然后接着执行事务2中的(2),由于id=4的数据的创建时间(事务ID为3),执行当前事务的ID为2,而InnoDB只会查找事务ID小于等于当前事务ID的数据行,所以id=4的数据行并不会在执行事务2中的(2)被检索出来,在事务2中的两条select 语句检索出来的数据都只会下表:

    id

    name

    创建时间(事务ID)

    删除时间(事务ID)

    1

    yang

    1

    undefined

    2

    long

    1

    undefined

    3

    fei

    1

    undefined

     

    假设2

    假设在执行这个事务ID为2的过程中,刚执行到(1),假设事务执行完事务3后,接着又执行了事务4; 
    第四个事务:

    1

    2

    3

    start   transaction; 

    delete from yang where id=1;

    commit;

      

    此时数据库中的表如下:

     

    id

    name

    创建时间(事务ID)

    删除时间(事务ID)

    1

    yang

    1

    4

    2

    long

    1

    undefined

    3

    fei

    1

    undefined

    4

    tian

    3

    undefined

     接着执行事务ID为2的事务(2),根据SELECT 检索条件可以知道,它会检索创建时间(创建事务的ID)小于当前事务ID的行和删除时间(删除事务的ID)大于当前事务的行,而id=4的行上面已经说过,而id=1的行由于删除时间(删除事务的ID)大于当前事务的ID,所以事务2的(2)select * from yang也会把id=1的数据检索出来.所以,事务2中的两条select 语句检索出来的数据都如下:

    id

    name

    创建时间(事务ID)

    删除时间(事务ID)

    1

    yang

    1

    4

    2

    long

    1

    undefined

    3

    fei

    1

    undefined

     

    UPDATE

    InnoDB执行UPDATE,实际上是新插入了一行记录,并保存其创建时间为当前事务的ID,同时保存当前事务ID到要UPDATE的行的删除时间.

    假设3

    假设在执行完事务2的(1)后又执行,其它用户执行了事务3,4,这时,又有一个用户对这张表执行了UPDATE操作: 
    5个事务:

    1

    2

    3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yang set name='Long' where id=2;

    commit;

      根据update的更新原则:会生成新的一行,并在原来要修改的列的删除时间列上添加本事务ID,得到表如下:

    id

    name

    创建时间(事务ID)

    删除时间(事务ID)

    1

    yang

    1

    4

    2

    long

    1

    5

    3

    fei

    1

    undefined

    4

    tian

    3

    undefined

    2

    Long

    5

    undefined

    继续执行事务2的(2),根据select 语句的检索条件,得到下表:

    id

    name

    创建时间(事务ID)

    删除时间(事务ID)

    1

    yang

    1

    4

    2

    long

    1

    5

    3

    fei

    1

    undefined

  • 相关阅读:
    例子:动能并不是特别强(2-3)后,下M5的同时,也是恢复期到期的前一天
    .NET 自带的动态代理+Expression 实现AOP
    自旋锁-SpinLock(.NET 4.0+)
    使用Nito.AsyncEx实现异步锁
    C# 两行代码实现 延迟加载的单例模式(线程安全)
    C++ 用于大型程序的工具
    C++ 模板与泛型编程
    C++ 面向对象编程
    C++ 重载操作符与转换
    C++ 复制控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ouhongliang/p/1217739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