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约数(greatest common divisor,简写为gcd。最简单的是求2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常见的算法是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又称欧几里得算法。结果为非零的除数即为最大公约数。
原理及其详细证明
设两数为a、b(b<a),用gcd(a,b)表示a,b的最大公约数,r=a mod b 为a除以b以后的余数,辗转相除法即是要证明gcd(a,b)=gcd(b,r)。
第一步:令c=gcd(a,b),则设a=mc,b=nc
第二步:根据前提可知r =a-kb=mc-knc=(m-kn)c
int gcd(int m,int n) { if(m<n) //m为最大的 { int tmp=m; m=n; n=tmp; } if(n==0) return m; //除了0以外的所有自然数都是0的约数。 while(n!=0) { int tmp=m%n; m=n; n=tmp; } return m; }
要考虑0 的约数问题。看定义:整数a除以整数b(b≠0) 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a叫b的倍数,b叫a的约数(或因数)。从这个来看0可以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
递归算法:
int gcd2(int m,int n) { if(m<n) { int tmp=m; m=n; n=tmp; } if(n==0) return m; //这个很关键 else return gcd(n,m%n); }
gcd(6,4)
|
gcd(4,2)
|
gcd(2,0)
|
n==0,返回2 ,程序最终返回2
欧几里德算法是计算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传统算法,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效率上都是很好的。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在素数比较小的时候一般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在大素数时才会显现出来。,和欧几里德算法算法不同的是,Stein算法只有整数的移位和加减法。
为了说明Stein算法的正确性,首先必须注意到以下结论:
当k与b互为质数,gcd(ka,b)=gcd(a,b),也就是约掉两个数中只有其中一个含有的因子不影响最大公约数。特殊地,当k=2时,说明计算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的最大公约数时,可以先将偶数除以2。
有了上述规律就可以给出Stein算法如下:
1.如果A=0,B是最大公约数,算法结束
2.如果B=0,A是最大公约数,算法结束
3.设置A1 = A、B1=B和C1 = 1
4.如果An和Bn都是偶数,则An+1 =An /2,Bn+1 =Bn /2,Cn+1 =Cn *2(注意,乘2只要把整数左移一位即可,除2只要把整数右移一位即可)
5.如果An是偶数,Bn不是偶数,则An+1 =An /2,Bn+1 =Bn ,Cn+1 =Cn (很显然啦,2不是奇数的约数)
6.如果Bn是偶数,An不是偶数,则Bn+1 =Bn /2,An+1 =An ,Cn+1 =Cn (很显然啦,2不是奇数的约数)
7.如果An和Bn都不是偶数,则An+1 =|An -Bn|,Bn+1 =min(An,Bn),Cn+1 =Cn
8.n++,转4
特别注意 看看两个奇数的情况:设有两个奇数x和y,似乎x和y直接向小转化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我们可以绕个道,把x和y向偶数靠拢去化小。不妨设x>y,我们注意到x+y和x-y是两个偶数,则有 g_c_d( x+y,x-y ) = 2 * g_c_d( (x+y)/2,(x-y)/2 ),那么 g_c_d( x,y ) 与 g_c_d( x+y,x-y ) 以及 g_c_d( (x+y)/2,(x-y)/2 ) 之间是不是有某种联系呢?为了方便我设
m=(x+y)/2 ,n=(x-y)/2 ,
有 m+n=x ,m-n=y 。
设 a = g_c_d( m,n ),则 m%a=0,n%a=0 ,所以 (m+n)%a=0,(m-n)%a=0 ,即 x%a=0 ,y%a=0 ,所以a是x和y的公约数,有 g_c_d( m,n )<= g_c_d(x,y)。再设 b = g_c_d( x,y )肯定为奇数,则 x%b=0,y%b=0 ,所以 (x+y)%b=0 ,(x-y)%b=0 ,又因为x+y和x-y都是偶数,跟前面一奇一偶时证明a是x的约数的方法相同,有 ((x+y)/2)%b=0,((x-y)/2)%b=0 ,即 m%b=0 ,n%b=0 ,所以b是m和n的公约数,有 g_c_d( x,y ) <= g_c_d( m,n )。所以 g_c_d( x,y ) = g_c_d( m,n ) = g_c_d( (x+y)/2,(x-y)/2 )。
我们来整理一下,对两个正整数 x>y :
1.均为偶数 g_c_d( x,y ) =2g_c_d( x/2,y/2 );
2.均为奇数 g_c_d( x,y ) = g_c_d( (x+y)/2,(x-y)/2 );
2.x奇y偶 g_c_d( x,y ) = g_c_d( x,y/2 );
3.x偶y奇 g_c_d( x,y ) = g_c_d( x/2,y ) 或 g_c_d( x,y )=g_c_d( y,x/2 );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递归式,还需要再找出一个退化情况。注意到 g_c_d( x,x ) = x ,我们就用这个。
int gcd(int a,int b) { if(a<b) { int tmp=a; a=b; b=tmp; } if(b==0)//the base case return a; if(a%2==0&&b%2==0) //a b are even return 2*gcd(a/2,b/2); if(a%2==0) //only a is even return gcd(a/2,b); if(b%2==0) //only b is even return gcd(a,b/2); return gcd( (a+b)/2, (a-b)/2 ); //a b are odd }
快速的版本:http://blog.csdn.net/ztj111/article/details/1905015
unsigned int stein( unsigned int x, unsigned int y ) /* return the greatest common divisor of x and y */ { unsigned int factor = 0; unsigned int temp; if ( x < y ){ temp = x; x = y; y = temp; } if ( 0 == y ) return 0; while ( x != y ) { if ( x & 0x1 ) {/* when x is odd */ if ( y & 0x1 ) {/* when x and y are both odd */ y = ( x - y ) >> 1; x -= y; } else {/* when x is odd and y is even */ y >>= 1; } } else {/* when x is even */ if ( y & 0x1 ) {/* when x is even and y is odd */ x >>= 1; if ( x < y ) { temp = x; x = y; y = temp; } } else {/* when x and y are both even */ x >>= 1; y >>= 1; ++factor; } } } return ( x << factor ); }
更相减损术
转载文章:
更相减损术,又称"等值算法"
关于约分问题,实质是如何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的问题。《九章算术》中介绍了这个方法,叫做”更相减损术”,数学家刘徽对此法进行了明确的注解和说明,是一个实用的数学方法。
例:今有九十一分之四十九,问约之得几何?
我们用(91,49)表示91和49的最大公约数.按刘徽所说,分别列出分子,分母。
“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等数约之,即除也,其所以相减者皆等数之重叠,故以等数约之。”
译文如下:
约分的法则是:若分子、分母均为偶数时,可先被2除,否则,将分子与分母之数列在它处,然后以小数减大数,辗转相减,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用最大公约数去约简分子与分母。
其与古希腊欧几里德所著的《几何原本》中卷七第一个命题所论的相同。列式如下:
91 49
42 49
42 7
35 7
28 7
21 7
14 7
7 7
这里得到的7就叫做“等数”,91和49都是这等数的重叠(即倍数),故7为其公约数.而7和7的最大公约数就是7,(7,7)=7,所以(91,49)=(42,7)=(7,7)=7
更相减损术在现代仍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吴文俊教授说:“在我国,求两数最大公约数即等数,用更相减损之术,将两数以小减大累减以得之,如求24与15的等数,其逐步减损如下表所示:(24,15)->(9,15)->(9,6)->(3,6)->(3,3)
每次所得两数与前两数有相同的等数,两数之值逐步减少,因而到有限步后必然获得相同的两数,也即所求的等数,其理由不证自明。
这个寓理于算不证自明的方法,是完全构造性与机械化的尽可以据此编成程序上机实施”.吴先生的话不仅说明了此法的理论价值,而且指明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更相减损法很有研究价值,它奠定了我国渐近分数,不定分析,同余式论和大衍求一术的理论基础.望能仔细品味。
代码如下:
int gcd(int a,int b) { while(a != b) { if(a>b) a -= b; else b -=a; } retur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