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akefile使用

    linux make手册:http://www.gnu.org/software/make/manual/make.html

    一篇文章:

    假设我们有一个程序由5个文件组成,源代码如下:
    /*main.c*/
    #include "mytool1.h"
    #include "mytool2.h"
    int main()
    {
             mytool1_print("hello mytool1!");
             mytool2_print("hello mytool2!");
            return 0;
    }
      
    /*mytool1.c*/
    #include "mytool1.h"
    #include stdio.h>
    void mytool1_print(char *print_str)
    {
             printf("This is mytool1 print : %s ",print_str);
    }
    /*mytool1.h*/
    #ifndef _MYTOOL_1_H
    #define _MYTOOL_1_H
            void mytool1_print(char *print_str);
    #endif
    /*mytool2.c*/
    #include "mytool2.h"
    #include stdio.h>
    void mytool2_print(char *print_str)
    {
             printf("This is mytool2 print : %s ",print_str);
    }
    /*mytool2.h*/
    #ifndef _MYTOOL_2_H
    #define _MYTOOL_2_H
            void mytool2_print(char *print_str);
    #endif
        首先了解一下make和Makefile。GNU make是一个工程管理器,它可以管理较多的文件。我所使用的RedHat
    9.0的make版本为GNU Make version
    3.79.1。使用make的最大好处就是实现了“自动化编译”。如果有一个上百个文件的代码构成的项目,其中一个或者几个文件进行了修改,make就能
    够自动识别更新了的文件代码,不需要输入冗长的命令行就可以完成最后的编译工作。make执行时,自动寻找Makefile(makefile)文件,然
    后执行编译工作。所以我们需要编写Makefile文件,这样可以提高实际项目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Makefile中通常包含下面内容:
    1、需要由make工具创建的目标体(target),通常是目标文件或可执行文件。
    2、要创建的目标体所依赖的文件(dependency_file)。
    3、创建每个目标体时需要运行的命令(command)。
    格式如下:

    target:dependency_files

    TAB>command
    target:规则的目标。通常是程序中间或者最后需要生成的文件名,可以是.o文件、也可以是最后的可执行程序的文件名。另外,目标也可以是一个make执行的动作的名称,如目标“clean”,这样的目标称为“伪目标”。
    dependency_files:规则的依赖。生成规则目标所需要的文件名列表。通常一个目标依赖于一个或者多个文件。
    command:规则的命令行。是make程序所有执行的动作(任意的shell命令或者可在shell下执行的程序)。一个规则可以有多
    个命令行,每一条命令占一行。注意:每一个命令行必须以[Tab]字符开始,[Tab]字符告诉make此行是一个命令行。make按照命令完成相应的动
    作。这也是书写Makefile中容易产生,而且比较隐蔽的错误。命令就是在任何一个目标的依赖文件发生变化后重建目标的动作描述。一个目标可以没有依赖
    而只有动作(指定的命令)。比如Makefile中的目标“clean”,此目标没有依赖,只有命令。它所指定的命令用来删除make过程产生的中间文件
    (清理工作)。
    在Makefile中“规则”就是描述在什么情况下、如何重建规则的目标文件,通常规则中包括了目标的依赖关系(目标的依赖文件)和重建目
    标的命令。make执行重建目标的命令,来创建或者重建规则的目标(此目标文件也可以是触发这个规则的上一个规则中的依赖文件)。规则包含了目标和依赖的
    关系以及更新目标所要求的命令。
    Makefile中可以包含除规则以外的部分。一个最简单的Makefile可能只包含规则描述。规则在有些Makefile中可能看起来非常复杂,但是无论规则的书写是多么的复杂,它都符合规则的基本格式。
    下面就可以写出第一个Makefile了。

    main:main.o mytool1.o mytool2.o

             gcc -o main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main.o:main.c mytool1.h mytool2.h

             gcc -c main.c

    mytool1.o:mytool1.c mytool1.h

             gcc -c mytool1.c

    mytool2.o:mytool2.c mytool2.h

             gcc -c mytool2.c


    clean:

             rm -f *.o main
    在shell提示符下输入make,执行显示:

    gcc -c main.c

    gcc -c mytool1.c

    gcc -c mytool2.c

    gcc -o main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执行结果如下:

    [armlinux@lqm makefile-easy]$ ./main

    This is mytool1 print : hello mytool1!

    This is mytool2 print : hello mytool2!
    这只是最为初级的Makefile,现在来对这个Makefile进行改进。
    改进一:使用变量
    一般在书写Makefile时,各部分变量引用的格式如下:
    1. make变量(Makefile中定义的或者是make的环境变量)的引用使用“$(VAR)”格式,无论“VAR”是单字符变量名还是多字符变量名。
    2. 出现在规则命令行中shell变量(一般为执行命令过程中的临时变量,它不属于Makefile变量,而是一个shell变量)引用使用shell的“$tmp”格式。
    3. 对出现在命令行中的make变量同样使用“$(CMDVAR)” 格式来引用。

    OBJ=main.o mytool1.o mytool2.o


    make:$(OBJ)

             gcc -o main $(OBJ)

    main.o:main.c mytool1.h mytool2.h

             gcc -c main.c

    mytool1.o:mytool1.c mytool1.h

             gcc -c mytool1.c

    mytool2.o:mytool2.c mytool2.h

             gcc -c mytool2.c


    clean:

             rm -f main $(OBJ)
    改进二:使用自动推导
    让make自动推导,只要make看到一个.o文件,它就会自动的把对应的.c文件加到依赖文件中,且gcc -c .c也会被推导出来,所以Makefile就简化了。

    CC = gcc

    OBJ =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make: $(OBJ)

             $(CC) -o main $(OBJ)


    main.o: mytool1.h mytool2.h

    mytool1.o: mytool1.h

    mytool2.o: mytool2.h


    .PHONY: clean

    clean:

             rm -f main $(OBJ)

    如果执行make clean出现这个错误:

    E:Linuxgccexample>make clean
    rm -f main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0 [main] rm 6296 stdio_init: couldn't make stderr distinct from stdout

    我是在cmd.exe出现这个错误的,用cygwin 自带的terminal执行就没有这个错误了


    改进三:自动变量($^ $

    CC = gcc

    OBJ =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main: $(OBJ)

             $(CC) -o $@ $^


    main.o: main.c mytool1.h mytool2.h

             $(CC) -c $

    mytool1.o: mytool1.c mytool1.h

             $(CC) -c $

    mytool2.o: mytool2.c mytool2.h

             $(CC) -c $


    .PHONY: clean

    clean:

             rm -f main $(OBJ)
         这些是最为初级的知识,现在至少可以减少编译时的工作量。细节方面的东西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深化理解。可以 参考GNU Make手册,这里讲解的比较全面。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81377/showart_1287410.html

    转:跟我一起写 Makefile

      什么是makefile?或许很多Winodws的程序员都不知道这个东西,因为那些Windows的IDE都为你做了这个工作,但我觉得要作一个好的和professional的程序员,makefile还是要懂。这就好像现在有这么多的HTML的编辑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你还是要了解HTML的标识的含义。特别在Unix下的软件编译,你就不能不自己写makefile了,会不会写makefile,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人是否具备完成大型工程的能力。因为,makefile关系到了整个工程的编译规则。一个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计数,其按类型、功能、模块分别放在若干个目录中,makefile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于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因为makefile就像一个Shell脚本一样,其中也可以执行操作系统的命令。makefile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化编译”,一旦写好,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完全自动编译,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make是一个命令工具,是一个解释makefile中指令的命令工具,一般来说,大多数的IDE都有这个命令,比如:Delphi的make,Visual C++的nmake,Linux下GNU的make。可见,makefile都成为了一种在工程方面的编译方法。

          现在讲述如何写makefile的文章比较少,这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当然,不同产商的make各不相同,也有不同的语法,但其本质都是在“文件依赖性”上做文章,这里,我仅对GNU的make进行讲述,我的环境是RedHat Linux 8.0,make的版本是3.80。必竟,这个make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用得最多的。而且其还是最遵循于IEEE 1003.2-1992 标准的(POSIX.2)。

        在这篇文档中,将以C/C++的源码作为我们基础,所以必然涉及一些关于C/C++的编译的知识,相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还请各位查看相关的编译器的文档。这里所默认的编译器是UNIX下的GCC和CC。

    0.1 关于程序的编译和链接

       在此,我想多说关于程序编译的一些规范和方法,一般来说,无论是C、C++、还是pas,首先要把源文件编译成中间代码文件,在Windows下也就是 .obj 文件,UNIX下是 .o 文件,即 Object File,这个动作叫做编译(compile)。然后再把大量的Object File合成执行文件,这个动作叫作链接(link)。   
         
           编译时,编译器需要的是语法的正确,函数与变量的声明的正确。对于后者,通常是你需要告诉编译器头文件的所在位置(头文件中应该只是声明,而定义应该放在C/C++文件中),只要所有的语法正确,编译器就可以编译出中间目标文件。一般来说,每个源文件都应该对应于一个中间目标文件(O文件或是OBJ文件)。 
           链接时,主要是链接函数和全局变量,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这些中间目标文件(O文件或是OBJ文件)来链接我们的应用程序。链接器并不管函数所在的源文件,只管函数的中间目标文件(Object File),在大多数时候,由于源文件太多,编译生成的中间目标文件太多,而在链接时需要明显地指出中间目标文件名,这对于编译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给中间目标文件打个包,在Windows下这种包叫“库文件”(Library File),也就是 .lib 文件,在UNIX下,是Archive File,也就是 .a 文件

          总结一下,源文件首先会生成中间目标文件,再由中间目标文件生成执行文件。在编译时,编译器只检测程序语法,和函数、变量是否被声明。如果函数未被声明,编译器会给出一个警告,但可以生成Object File。而在链接程序时,链接器会在所有的Object File中找寻函数的实现,如果找不到,那到就会报链接错误码(Linker Error),在VC下,这种错误一般是:Link 2001错误,意思说是说,链接器未能找到函数的实现。你需要指定函数的ObjectFile.
           
           好,言归正传,GNU的make有许多的内容,闲言少叙,还是让我们开始吧。

    1 Makefile 介绍

          make命令执行时,需要一个 Makefile 文件,以告诉make命令需要怎么样的去编译和链接程序。

          首先,我们用一个示例来说明Makefile的书写规则。以便给大家一个感兴认识。这个示例来源于GNU的make使用手册,在这个示例中,我们的工程有8个C文件,和3个头文件,我们要写一个Makefile来告诉make命令如何编译和链接这几个文件。我们的规则是:

              
                1.如果这个工程没有编译过,那么我们的所有C文件都要编译并被链接。

                2.如果这个工程的某几个C文件被修改,那么我们只编译被修改的C文件,并链接目标程序。

                3.如果这个工程的头文件被改变了,那么我们需要编译引用了这几个头文件的C文件,并链接目标程序。

          只要我们的Makefile写得够好,所有的这一切,我们只用一个make命令就可以完成,make命令会自动智能地根据当前的文件修改的情况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重编译,从而自己编译所需要的文件和链接目标程序。

    1.1 Makefile的规则

       在讲述这个Makefile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粗略地看一看Makefile的规则。

              target... : prerequisites ...

              command

              ...

              ...
             -------------------------------------------------------------------------------

     

       target也就是一个目标文件,可以是Object File,也可以是执行文件。还可以是一个标签(Label),对于标签这种特性,在后续的“伪目标”章节中会有叙述。

           prerequisites就是,要生成那个target所需要的文件或是目标。

           command也就是make需要执行的命令。(任意的Shell命令)

           这是一个文件的依赖关系,也就是说,target这一个或多个的目标文件依赖于prerequisites中的文件,其生成规则定义在command中。说白一点就是说,prerequisites中如果有一个以上的文件比target文件要新的话,command所定义的命令就会被执行。这就是Makefile的规则。也就是Makefile中最核心的内容。

           说到底,Makefile的东西就是这样一点,好像我的这篇文档也该结束了。呵呵。还不尽然,这是Makefile的主线和核心,但要写好一个Makefile还不够,我会以后面一点一点地结合我的工作经验给你慢慢到来。内容还多着呢。:)

    1.2 一个示例

    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一个工程有3个头文件,和8个C文件,我们为了完成前面所述的那三个规则,我们的Makefile应该是下面的这个样子的。

       edit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cc -o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main.o : main.c defs.h
                cc -c main.c
        kbd.o : kbd.c defs.h command.h
                cc -c kbd.c
        command.o : command.c defs.h command.h
                cc -c command.c
        display.o : display.c defs.h buffer.h
                cc -c display.c
        insert.o : insert.c defs.h buffer.h
                cc -c insert.c
        search.o : search.c defs.h buffer.h
                cc -c search.c
        files.o : files.c defs.h buffer.h command.h
                cc -c files.c
        utils.o : utils.c defs.h
                cc -c utils.c
        clean :
                rm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反斜杠()是换行符的意思。这样比较便于Makefile的易读。我们可以把这个内容保存在文件为“Makefile”或“makefile”的文件中,然后在该目录下直接输入命令“make”就可以生成执行文件edit。如果要删除执行文件和所有的中间目标文件,那么,只要简单地执行一下“make clean”就可以了。

            在这个makefile中,目标文件(target)包含:执行文件edit和中间目标文件(*.o),依赖文件(prerequisites)就是冒号后面的那些 .c 文件和 .h文件。每一个 .o 文件都有一组依赖文件,而这些 .o 文件又是执行文件 edit 的依赖文件。依赖关系的实质上就是说明了目标文件是由哪些文件生成的,换言之,目标文件是哪些文件更新的。

            在定义好依赖关系后,后续的那一行定义了如何生成目标文件的操作系统命令,一定要以一个Tab键作为开头。记住,make并不管命令是怎么工作的,他只管执行所定义的命令。make会比较targets文件和prerequisites文件的修改日期,如果prerequisites文件的日期要比targets文件的日期要新,或者target不存在的话,那么,make就会执行后续定义的命令。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clean不是一个文件,它只不过是一个动作名字,有点像C语言中的lable一样,其冒号后什么也没有,那么,make就不会自动去找文件的依赖性,也就不会自动执行其后所定义的命令。要执行其后的命令,就要在make命令后明显得指出这个lable的名字。这样的方法非常有用,我们可以在一个makefile中定义不用的编译或是和编译无关的命令,比如程序的打包,程序的备份,等等。

    1.3 make是如何工作的

    在默认的方式下,也就是我们只输入make命令。那么,

     

    1.   make会在当前目录下找名字叫“Makefile”或“makefile”的文件。
    2.   如果找到,它会找文件中的第一个目标文件(target),在上面的例子中,他会找到“edit”这个文件,并把这个文件作为最终的目标文件。
    3.   如果edit文件不存在,或是edit所依赖的后面的 .o 文件的文件修改时间要比edit这个文件新,那么,他就会执行后面所定义的命令来生成edit这个文件。
    4.   如果edit所依赖的.o文件也存在,那么make会在当前文件中找目标为.o文件的依赖性,如果找到则再根据那一个规则生成.o文件。(这有点像一个堆栈的过程)
    5.   当然,你的C文件和H文件是存在的啦,于是make会生成 .o 文件,然后再用 .o 文件声明make的终极任务,也就是执行文件edit了。
        这就是整个make的依赖性,make会一层又一层地去找文件的依赖关系,直到最终编译出第一个目标文件。在找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比如最后被依赖的文件找不到,那么make就会直接退出,并报错,而对于所定义的命令的错误,或是编译不成功,make根本不理。make只管文件的依赖性,即,如果在我找了依赖关系之后,冒号后面的文件还是不在,那么对不起,我就不工作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像clean这种,没有被第一个目标文件直接或间接关联,那么它后面所定义的命令将不会被自动执行,不过,我们可以显示要make执行。即命令——“make clean”,以此来清除所有的目标文件,以便重编译

          于是在我们编程中,如果这个工程已被编译过了,当我们修改了其中一个源文件,比如file.c,那么根据我们的依赖性,我们的目标file.o会被重编译(也就是在这个依性关系后面所定义的命令),于是file.o的文件也是最新的啦,于是file.o的文件修改时间要比edit要新,所以edit也会被重新链接了(详见edit目标文件后定义的命令)。

    而如果我们改变了“command.h”,那么,kdb.o、command.o和files.o都会被重编译,并且,edit会被重链接。

    1.4 makefile中使用变量

    在上面的例子中,先让我们看看edit的规则:

         edit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cc -o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我们可以看到[.o]文件的字符串被重复了两次,如果我们的工程需要加入一个新的[.o]文件,那么我们需要在两个地方加(应该是三个地方,还有一个地方在clean中)。当然,我们的makefile并不复杂,所以在两个地方加也不累,但如果makefile变得复杂,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会忘掉一个需要加入的地方,而导致编译失败。所以,为了makefile的易维护,在makefile中我们可以使用变量。makefile的变量也就是一个字符串,理解成C语言中的宏可能会更好。

    比如,我们声明一个变量,叫objects, OBJECTS, objs, OBJS, obj, 或是 OBJ,反正不管什么啦,只要能够表示obj文件就行了。我们在makefile一开始就这样定义: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于是,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在我们的makefile中以“$(objects)”的方式来使用这个变量了,于是我们的改良版makefile就变成下面这个样子: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main.o : main.c defs.h
               cc -c main.c
       kbd.o : kbd.c defs.h command.h
               cc -c kbd.c
       command.o : command.c defs.h command.h
               cc -c command.c
       display.o : display.c defs.h buffer.h
               cc -c display.c
       insert.o : insert.c defs.h buffer.h
               cc -c insert.c
       search.o : search.c defs.h buffer.h
               cc -c search.c
       files.o : files.c defs.h buffer.h command.h
               cc -c files.c
       utils.o : utils.c defs.h
               cc -c utils.c
       clean :
               rm edit $(objects)

    于是如果有新的 .o 文件加入,我们只需简单地修改一下 objects 变量就可以了。

    关于变量更多的话题,我会在后续给你一一道来。

    1.5 让make自动推导

    GNU的make很强大,它可以自动推导文件以及文件依赖关系后面的命令,于是我们就没必要去在每一个[.o]文件后都写上类似的命令,因为,我们的make会自动识别,并自己推导命令。

        只要make看到一个[.o]文件,它就会自动的把[.c]文件加在依赖关系中,如果make找到一个whatever.o,那么whatever.c,就会是whatever.o的依赖文件。并且 cc -c whatever.c 也会被推导出来,于是,我们的makefile再也不用写得这么复杂。我们的是新的makefile又出炉了。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main.o : defs.h
       kbd.o : defs.h command.h
       command.o : defs.h command.h
       display.o : defs.h buffer.h
       insert.o : defs.h buffer.h
       search.o : defs.h buffer.h
       files.o : defs.h buffer.h command.h
       utils.o : defs.h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这种方法,也就是make的“隐晦规则”。上面文件内容中,“.PHONY”表示,clean是个伪目标文件。

    关于更为详细的“隐晦规则”和“伪目标文件”,我会在后续给你一一道来。

    1.6 另类风格的makefile

        即然我们的make可以自动推导命令,那么我看到那堆[.o]和[.h]的依赖就有点不爽,那么多的重复的[.h],能不能把其收拢起来,好吧,没有问题,这个对于make来说很容易,谁叫它提供了自动推导命令和文件的功能呢?来看看最新风格的makefile吧。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objects) : defs.h
       kbd.o command.o files.o : command.h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 buffer.h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这种风格,让我们的makefile变得很简单,但我们的文件依赖关系就显得有点凌乱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看你的喜好了。我是不喜欢这种风格的,一是文件的依赖关系看不清楚,二是如果文件一多,要加入几个新的.o文件,那就理不清楚了。

     

    1.7 清空目标文件的规则

          每个Makefile中都应该写一个清空目标文件(.o和执行文件)的规则,这不仅便于重编译,也很利于保持文件的清洁。这是一个“修养”(呵呵,还记得我的《编程修养》吗)。一般的风格都是:

           clean:

               rm edit $(objects)

    更为稳健的做法是: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前面说过,.PHONY意思表示clean是一个“伪目标”,。而在rm命令前面加了一个小减号的意思就是,也许某些文件出现问题,但不要管,继续做后面的事。当然,clean的规则不要放在文件的开头,不然,这就会变成make的默认目标,相信谁也不愿意这样。不成文的规矩是——“clean从来都是放在文件的最后”。

    上面就是一个makefile的概貌,也是makefile的基础,下面还有很多makefile的相关细节,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来。

     

    2 Makefile 总述

    2.1 Makefile里有什么?

    Makefile里主要包含了五个东西:显式规则、隐晦规则、变量定义、文件指示和注释

     

    1. 显式规则。显式规则说明了,如何生成一个或多的的目标文件。这是由Makefile的书写者明显指出,要生成的文件,文件的依赖文件,生成的命令。
    2. 隐晦规则。由于我们的make有自动推导的功能,所以隐晦的规则可以让我们比较粗糙地简略地书写Makefile,这是由make所支持的。
    3. 变量的定义。在Makefile中我们要定义一系列的变量,变量一般都是字符串,这个有点你C语言中的宏,当Makefile被执行时,其中的变量都会被扩展到相应的引用位置上。
    4. 文件指示。其包括了三个部分,一个是在一个Makefile中引用另一个Makefile,就像C语言中的include一样;另一个是指根据某些情况指定Makefile中的有效部分,就像C语言中的预编译#if一样;还有就是定义一个多行的命令。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会在后续的部分中讲述。
    5.  注释。Makefile中只有行注释,和UNIX的Shell脚本一样,其注释是用“#”字符,这个就像C/C++中的“//”一样。如果你要在你的Makefile中使用“#”字符,可以用反斜框进行转义,如:“#”。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在Makefile中的命令,必须要以[Tab]键开始。

    2.2Makefile的文件名

            默认的情况下,make命令会在当前目录下按顺序找寻文件名为“GNUmakefile”、“makefile”、“Makefile”的文件,找到了解释这个文件。在这三个文件名中,最好使用“Makefile”这个文件名,因为,这个文件名第一个字符为大写,这样有一种显目的感觉。最好不要用“GNUmakefile”,这个文件是GNU的make识别的。有另外一些make只对全小写的“makefile”文件名敏感,但是基本上来说,大多数的make都支持“makefile”和“Makefile”这两种默认文件名。

         当然,你可以使用别的文件名来书写Makefile,比如:“Make.Linux”,“Make.Solaris”,“Make.AIX”等,如果指定特定的Makefile,你可以使用make的“-f”和“--file”参数,如:make -f Make.Linux或make --file Make.AIX。

    2.3 引用其它的Makefile

        在Makefile使用include关键字可以把别的Makefile包含进来,这很像C语言的#include,被包含的文件会原模原样的放在当前文件的包含位置。include的语法是:

        include<filename>filename可以是当前操作系统Shell的文件模式(可以保含路径和通配符)
    
    

    在include前面可以有一些空字符,但是绝不能是[Tab]键开始。include和可以用一个或多个空格隔开。举个例子,你有这样几个Makefile:a.mk、b.mk、c.mk,还有一个文件叫foo.make,以及一个变量$(bar),其包含了e.mk和f.mk,那么,下面的语句:

       include foo.make *.mk $(bar)

    等价于:

       include foo.make a.mk b.mk c.mk e.mk f.mk

    make命令开始时,会把找寻include所指出的其它Makefile,并把其内容安置在当前的位置。就好像C/C++的#include指令一样。如果文件都没有指定绝对路径或是相对路径的话,make会在当前目录下首先寻找,如果当前目录下没有找到,那么,make还会在下面的几个目录下找:

    1.如果make执行时,有“-I”或“--include-dir”参数,那么make就会在这个参数所指定的目录下去寻找。
    2.如果目录/include(一般是:/usr/local/bin或/usr/include)存在的话,make也会去找。
    


          如果有文件没有找到的话,make会生成一条警告信息,但不会马上出现致命错误。它会继续载入其它的文件,一旦完成makefile的读取,make会再重试这些没有找到,或是不能读取的文件,如果还是不行,make才会出现一条致命信息。如果你想让make不理那些无法读取的文件,而继续执行,你可以在include前加一个减号“-”。如:

    -include<filename>

    其表示,无论include过程中出现什么错误,都不要报错继续执行。和其它版本make兼容的相关命令是sinclude,其作用和这一个是一样的。

    2.4 环境变量 MAKEFILES

    如果你的当前环境中定义了环境变量MAKEFILES,那么,make会把这个变量中的值做一个类似于include的动作。这个变量中的值是其它的Makefile,用空格分隔。只是,它和include不同的是,从这个环境变中引入的Makefile的“目标”不会起作用,如果环境变量中定义的文件发现错误,make也会不理。

    但是在这里我还是建议不要使用这个环境变量,因为只要这个变量一被定义,那么当你使用make时,所有的Makefile都会受到它的影响,这绝不是你想看到的。在这里提这个事,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也许有时候你的Makefile出现了怪事,那么你可以看看当前环境中有没有定义这个变量。

    2.5 make的工作方式

    GNU的make工作时的执行步骤入下:(想来其它的make也是类似)

    1.        读入所有的Makefile。

    2.        读入被include的其它Makefile。

    3.        初始化文件中的变量。

    4.        推导隐晦规则,并分析所有规则。

    5.        为所有的目标文件创建依赖关系链。

    6.        根据依赖关系,决定哪些目标要重新生成。

    7.        执行生成命令。

    1-5步为第一个阶段,6-7为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如果定义的变量被使用了,那么,make会把其展开在使用的位置。但make并不会完全马上展开,make使用的是拖延战术,如果变量出现在依赖关系的规则中,那么仅当这条依赖被决定要使用了,变量才会在其内部展开。

    当然,这个工作方式你不一定要清楚,但是知道这个方式你也会对make更为熟悉。有了这个基础,后续部分也就容易看懂了。

    3 Makefile书写规则

     规则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依赖关系,一个是生成目标的方法

    在Makefile中,规则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因为,Makefile中只应该有一个最终目标,其它的目标都是被这个目标所连带出来的,所以一定要让make知道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一般来说,定义在Makefile中的目标可能会有很多,但是第一条规则中的目标将被确立为最终的目标。如果第一条规则中的目标有很多个,那么,第一个目标会成为最终的目标。make所完成的也就是这个目标。

    好了,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如何书写规则。

    3.1 规则举例

     foo.o: foo.c defs.h       # foo模块

               cc -c -g foo.c

    看到这个例子,各位应该不是很陌生了,前面也已说过,foo.o是我们的目标,foo.c和defs.h是目标所依赖的源文件,而只有一个命令“cc -c -g foo.c”(以Tab键开头)。这个规则告诉我们两件事:

    1.        文件的依赖关系,foo.o依赖于foo.c和defs.h的文件,如果foo.c和defs.h的文件日期要比foo.o文件日期要新,或是foo.o不存在,那么依赖关系发生。

    2.        如果生成(或更新)foo.o文件。也就是那个cc命令,其说明了,如何生成foo.o这个文件。(当然foo.c文件include了defs.h文件)

    3.2 规则的语法

         targets : prerequisites

           command

           ...

    或是这样:

         targets : prerequisites ; command

               command

               ...

    targets是文件名,以空格分开,可以使用通配符。一般来说,我们的目标基本上是一个文件,但也有可能是多个文件。

    command是命令行,如果其不与“target:prerequisites”在一行,那么,必须以[Tab键]开头,如果和prerequisites在一行,那么可以用分号做为分隔。(见上)

    prerequisites也就是目标所依赖的文件(或依赖目标)。如果其中的某个文件要比目标文件要新,那么,目标就被认为是“过时的”,被认为是需要重生成的。这个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如果命令太长,你可以使用反斜框(‘’)作为换行符。make对一行上有多少个字符没有限制。规则告诉make两件事,文件的依赖关系和如何成成目标文件。

    一般来说,make会以UNIX的标准Shell,也就是/bin/sh来执行命令。

    3.3 在规则中使用通配符

         如果我们想定义一系列比较类似的文件,我们很自然地就想起使用通配符。make支持三各通配符:“*”,“?”和“[...]”。这是和Unix的B-Shell是相同的。

    "~"

    波浪号(“~”)字符在文件名中也有比较特殊的用途。如果是“~/test”,这就表示当前用户的$HOME目录下的test目录。而“~hchen/test”则表示用户hchen的宿主目录下的test目录。(这些都是Unix下的小知识了,make也支持)而在Windows或是MS-DOS下,用户没有宿主目录,那么波浪号所指的目录则根据环境变量“HOME”而定。

    "*"
    通配符代替了你一系列的文件,如“*.c”表示所以后缀为c的文件。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的文件名中有通配符,如:“*”,那么可以用转义字符“”,如“*”来表示真实的“*”字符,而不是任意长度的字符串。

    好吧,还是先来看几个例子吧:

       clean:

            rm -f *.o

    上面这个例子我不不多说了,这是操作系统Shell所支持的通配符。这是在命令中的通配符。

       print: *.c

            lpr -p $?

            touch print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通配符也可以在我们的规则中,目标print依赖于所有的[.c]文件。其中的“$?”是一个自动化变量,我会在后面给你讲述。

       objects = *.o

    上面这个例子,表示了,通符同样可以用在变量中。并不是说[*.o]会展开,不!objects的值就是“*.o”。Makefile中的变量其实就是C/C++中的宏。如果你要让通配符在变量中展开,也就是让objects的值是所有[.o]的文件名的集合,那么,你可以这样:

       objects := $(wildcard *.o)

    这种用法由关键字“wildcard”指出,关于Makefile的关键字,我们将在后面讨论。

    3.4 文件搜寻

         在一些大的工程中,有大量的源文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这许多的源文件分类,并存放在不同的目录中。所以,当make需要去找寻文件的依赖关系时,你可以在文件前加上路径,但最好的方法是把一个路径告诉make,让make在自动去找。

    Makefile文件中的特殊变量“VPATH”就是完成这个功能的,如果没有指明这个变量,make只会在当前的目录中去找寻依赖文件和目标文件。如果定义了这个变量,那么,make就会在当当前目录找不到的情况下,到所指定的目录中去找寻文件了

       VPATH = src:../headers

    上面的的定义指定两个目录,“src”和“../headers”,make会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搜索。目录由“冒号”分隔。(当然,当前目录永远是最高优先搜索的地方)

    另一个设置文件搜索路径的方法是使用make的“vpath”关键字(注意,它是全小写的),这不是变量,这是一个make的关键字,这和上面提到的那个VPATH变量很类似,但是它更为灵活。它可以指定不同的文件在不同的搜索目录中。这是一个很灵活的功能。它的使用方法有三种:

    1.        vpath < pattern> < directories>    为符合模式< pattern>的文件指定搜索目录<directories>。

    2.        vpath < pattern>                              清除符合模式< pattern>的文件的搜索目录。

    3.        vpath                                                 清除所有已被设置好了的文件搜索目录。

    vapth使用方法中的< pattern>需要包含“%”字符。“%”的意思是匹配零或若干字符,例如,“%.h”表示所有以“.h”结尾的文件。< pattern>指定了要搜索的文件集,而< directories>则指定了的文件集的搜索的目录。例如:

       vpath %.h ../headers

    该语句表示,要求make在“../headers”目录下搜索所有以“.h”结尾的文件。(如果某文件在当前目录没有找到的话)

    我们可以连续地使用vpath语句,以指定不同搜索策略。如果连续的vpath语句中出现了相同的< pattern>,或是被重复了的< pattern>,那么,make会按照vpath语句的先后顺序来执行搜索。如:

       vpath %.c foo

       vpath %   blish

       vpath %.c bar

    其表示“.c”结尾的文件,先在“foo”目录,然后是“blish”,最后是“bar”目录。

       vpath %.c foo:bar

       vpath %   blish

    而上面的语句则表示“.c”结尾的文件,先在“foo”目录,然后是“bar”目录,最后才是“blish”目录。

     

    (我的:

    example:

      main.c

          a--

        mytool1.h

        mytool2.h

        mytool1.c

        mytool2.c

    CC=gcc
    OBJ=main.o mytool1.o mytool2.o
    VPATH=./a
    
    main:$(OBJ)
        $(CC) -o main $(OBJ)
        
     
    
    main.o: main.c mytool1.h mytool2.h
        gcc -c $^ (如果不加main.c会报错:main.o no such file or direcotry
    
    mytool1.o:mytool1.h
    
    mytool2.o:mytool2.h
    
    .PHONY:clean
    
    
    clean:
        rm   -f main $(OBJ)
        

    Administrator@s  /cygdrive/e/linux/gcc/example
    $ make
    gcc -c main.c ./a/mytool1.h ./a/mytool2.h
    gcc -o main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注意main.c 文件如下:

    #include "a/mytool1.h"
    #include "a/mytool2.h"

    是包含a/mytool1.h,如果直接写mytool1.h会提示找不到文件。

    参考:http://blog.csdn.net/lastsweetop/article/details/5659244

    http://blog.csdn.net/changli_90/article/details/7881905

     静态模式

        静态模式可以更加容易地定义多目标的规则,让规则变得更加的有弹性和灵活。

        <targets ...>: <target-pattern>: <prereq-patterns ...>

        <commands>

        ...

        targets定义了一系列的目标文件,可以有通配符,是目标的一个集合。

        target-parrtern是指明了targets的模式,也就是目标集模式。

        prereq-parrterns是目标的依赖模式,它对target-parrtern形成的模式再进行一次依赖目标的定义。

        这样描述这三个东西,可能还没说清楚,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如果我们的<targets-parrtern>定义成“%.o”,意思是我们的<targets>集合中都是以“.o”结尾的,而如果我们的<prereq-patterns>定义成“%.c”,意思是对<target-parrtern>所形成的目标集进行二次定义,计算方法是取模式中的“%”(也就是去掉了[.o]这个结尾),并为其加上[.c]这个结尾,形成的新集合。

        所以,“目标模式”或是“依赖模式”中都应该有“%”这个字符,如果你的文件名中有“%”那么你可以使用反斜杠“”进行转义,来标明真实的“%”字符。

        看一个例子:

        objects = foo.o bar.o

        all: $(objects)

        $(objects): %.o: %.c

            $(CC) -c $(CFLAGS) $< -o $@

    这里怎么理解   $(objects): %.o: %.c ??

    写makefile,下面的依赖怎么理解,为什么俩冒号?百度知道的一个问题:
    例子
    $(C_OBJS):$(P_OouDIR)/%.o:%.c
    。。。。。(commands)
    其中 C_OBJS变量为带路径的.o文件名如 .bin/test.o,P_OouDIR为./bin目
    这就是makefile的静态模式规则。

      1. Here is the syntax of a static pattern rule:
      2.      targets ...: target-pattern: prereq-patterns ...
      3.              recipe
      4.              ...


    参见gnu makefile 手册 section 4.11

    意思就是说
    $(C_OBJS) 中有很多文件,假设各种各样的都有 (实际中肯定是你自己定义的,不会乱七八糟)

    看看这些文件里面,找出匹配符合 $(P_OouDIR)/%.o的。 既然P_OouDIR为./bin目录,那么就是看看那些匹配模式 ./bin/%.o,显然,一般来说按你的定义,都会匹配的。

    然后,这里面的.o都依赖各自对应的.c

    也就是说
    $(C_OBJS):$(P_OouDIR)/%.o:%.c

    和规则
    $(P_OouDIR)/%.o:%.c
    完全是等价的,在你这里。

    但是一般性而言,并不等价,比如$(C_OBJS)还定义了其它文件,比如 ./lib/xxx.o

    静态模式规则的好处,是能精确定义,哪个文件,依赖哪个文件。规定了预选范围。

    %.o:%.c 则是泛泛而谈,只要匹配,就是这样。
    看这边文章: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564848-id-218435.html

        上面的例子中,指明了我们的目标从$object中获取,“%.o”表明要所有以“.o”结尾的目标,也就是“foo.o bar.o”,也就是变量$object集合的模式,而依赖模式“%.c”则取模式“%.o”的“%”,也就是“foo bar”,并为其加下“.c”的后缀,于是我们的依赖目标就是“foo.c bar.c”;而命令中的“$<”和“$@”则是自动化变量,“$<”表示所有的依赖目标集(也就是“foo.c bar.c”),“$@”表示目标集(也就是“foo.o bar.o”)。于是,上面的规则展开后等价于下面的规则:

        foo.o : foo.c

            $(CC) -c $(CFLAGS) foo.c -o foo.o

        bar.o : bar.c

            $(CC) -c $(CFLAGS) bar.c -o bar.o

        试想,如果我们的“%.o”有几百个,那种我们只要用这种很简单的“静态模式规则”就可以写完一堆规则,实在是太有效率了。“静态模式规则”的用法很灵活,如果用得好,那会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再看一个例子:

        files = foo.elc bar.o lose.o

        $(filter %.o,$(files)): %.o: %.c

            $(CC) -c $(CFLAGS) $< -o $@

        $(filter %.elc,$(files)): %.elc: %.el

            emacs -f batch-byte-compile $<

        $(filter %.o,$(files))表示调用Makefile的filter函数,过滤“$filter”集,只要其中模式为“%.o”的内容。

    3、自动化变量

    在上述的模式规则中,目标和依赖文件都是一系例的文件,那么我们如何书写一个命令来完成从不同的依赖文件生成相应的目标?因为在每一次的对模式规则的解析时,都会是不同的目标和依赖文件。

    自动化变量就是完成这个功能的。在前面,我们已经对自动化变量有所提涉,相信你看到这里已对它有一个感性认识了。所谓自动化变量,就是这种变量会把模式中所定义的一系列的文件自动地挨个取出,直至所有的符合模式的文件都取完了。这种自动化变量只应出现在规则的命令中。

    下面是所有的自动化变量及其说明:

    $@
    表示规则中的目标文件集。在模式规则中,如果有多个目标,那么,"$@"就是匹配于目标中模式定义的集合

    $%
    仅当目标是函数库文件中,表示规则中的目标成员名。例如,如果一个目标是"foo.a(bar.o)",那么,"$%"就是"bar.o","$@"就是"foo.a"。如果目标不是函数库文件(Unix下是[.a],Windows下是[.lib]),那么,其值为空。

    $<
    依赖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名字。如果依赖目标是以模式(即"%")定义的,那么"$<"将是符合模式的一系列的文件集。注意,其是一个一个取出来的。

    $?
    所有比目标新的依赖目标的集合。以空格分隔。

    $^
    有的依赖目标的集合。以空格分隔。如果在依赖目标中有多个重复的,那个这个变量会去除重复的依赖目标,只保留一份。


    这个变量很像"$^",也是所有依赖目标的集合。只是它不去除重复的依赖目标。

    $* 
    这个变量表示目标模式中"%"及其之前的部 分。如果目标是"dir/a.foo.b",并且目标的模式是"a.%.b",那么,"$*"的值就是"dir/a.foo"。这个变量对于构造有关联的 文件名是比较有较。如果目标中没有模式的定义,那么"$*"也就不能被推导出,但是,如果目标文件的后缀是make所识别的,那么"$*"就是除了后缀的 那一部分。例如:如果目标是"foo.c",因为".c"是make所能识别的后缀名,所以,"$*"的值就是"foo"。这个特性是GNU make的,很有可能不兼容于其它版本的make,所以,你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除非是在隐含规则或是静态模式中。如果目标中的后缀是make所不 能识别的,那么"$*"就是空值。

    当你希望只对更新过的依赖文件进行操作时,"$?"在显式规则中很有用,例如,假设有一个函数库文件叫"lib",其由其它几个object文件更新。那么把object文件打包的比较有效率的Makefile规则是:

    lib : foo.o bar.o lose.o win.o
    ar r lib $?

    在上述所列出来的自动量变量中。四个变量($@、$<、$%、$*)在扩展时只会有一个 文件,而另三个的值是一个文件列表。这七个自动化变量还可以取得文件的目录名或是在当前目录下的符合模式的文件名,只需要搭配上"D"或"F"字样。这是 GNU make中老版本的特性,在新版本中,我们使用函数"dir"或"notdir"就可以做到了。"D"的含义就是Directory,就是目录,"F"的 含义就是File,就是文件。

    下面是对于上面的七个变量分别加上"D"或是"F"的含义:

    $(@D)
    表示"$@"的目录部分(不以斜杠作为结尾),如果"$@"值是"dir/foo.o",那么"$(@D)"就是"dir",而如果"$@"中没有包含斜杠的话,其值就是"."(当前目录)。

    $(@F)
    表示"$@"的文件部分,如果"$@"值是"dir/foo.o",那么"$(@F)"就是"foo.o","$(@F)"相当于函数"$(notdir $@)"。

    "$(*D)"
    "$(*F)"

    和上面所述的同理,也是取文件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对于上面的那个例子,"$(*D)"返回"dir",而"$(*F)"返回"foo"

    "$(%D)"
    "$(%F)"

    分别表示了函数包文件成员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这对于形同"archive(member)"形式的目标中的"member"中包含了不同的目录很有用。

    "$("$(
    分别表示依赖文件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

    "$(^D)"
    "$(^F)"

    分别表示所有依赖文件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无相同的)

    "$( D)"
    "$( F)"

    分别表示所有依赖文件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可以有相同的)

    "$(?D)"
    "$(?F)"

    分别表示被更新的依赖文件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

    最后想提醒一下的是,对于"$<",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最好给$后面的那个特定字符都加上圆括号,比如,"$(<)"就要比"$<"要好一些。

    还得要注意的是,这些变量只使用在规则的命令中,而且一般都是"显式规则"和"静态模式规则"(参见前面"书写规则"一章)。其在隐含规则中并没有意义。

     一篇文章:

    Linux学习笔记——例说makefile 头文件查找路径

    0.前言
        从学习C语言开始就慢慢开始接触makefile,查阅了很多的makefile的资料但总感觉没有真正掌握makefile,如果自己动手写一个makefile总觉得非常吃力。所以特意借助博客总结makefile的相关知识,通过例子说明makefile的具体用法。
     
        例说makefile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更多内容请参考【例说makefile索引博文
        1.只有单个C文件   
        2.含有多个C文件    
        3.需要包括头文件路径
        4.增加宏定义
        5.增加系统共享库
        6.增加自定义共享库
        7.一个实际的例子
     
     
        【代码仓库】——makefile-example
        代码仓库位于bitbucket,可借助TortoiseHg(GUI工具)克隆代码或者在网页中直接下载zip包。
     
    1.三个C文件和三个头文件
        此处的例子稍微复杂些但更接近实际情况。
        文件结果如下:根目录中包含test.c makefileh和文件夹test-add和文件夹test-sub。
    test.c makefile
        【test-add】test-add.c test-add.h
        【test-sub】test-sub.c test-sub.h
     
        【test.c】
    [cpp] view plaincopy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test-add.h>  
    3. #include <test-sub.h>  
    4. int main(void)  
    5. {  
    6.     int a = 3;  
    7.     int b = 2;  
    8.          
    9.     printf("a=%d ", a);  
    10.     printf("b=%d ", b);  
    11.    
    12.     printf("a+b=%d ", add(a,b));  
    13.     printf("a-b=%d ", sub(a,b));  
    14.     return 0;  
    15. }  
        【test-add.c】
    [cpp] view plaincopy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1. #include <test-add.h>  
    2. int add(int a, int b)  
    3. {  
    4.     return a+b;  
    5. }  
        【test-add.h】
    [cpp] view plaincopy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1. #ifndef __TEST_ADD  
    2. int add(int a, int b);  
    3. #endif  
        【test-sub.c】
    [cpp] view plaincopy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1. #include "test-sub.h"  
    2. int sub(int a, int b)  
    3. {  
    4.     return a-b;  
    5. }  
        【test-sub.h】
    [cpp] view plaincopy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1. #ifndef __TEST_SUB  
    2. int sub(int a, int b);  
    3. #endif  
     
    2.复习gcc指令
        gcc指令可通过-I前缀指定头文件路径,特别说明./代表当前路径,../代表上一级目录。
     
    3.编写makefile
        请替换其中的[tab],并以代码仓库中的makefile文件为主。
     
    # 指令编译器和选项
    CC=gcc
    CFLAGS=-Wall -std=gnu99
    
    # 目标文件
    TARGET=test
    SRCS = test.c 
      ./test-add/test-add.c 
      ./test-sub/test-sub.c
    
    INC = -I./test-add -I./test-sub
    
    OBJS = $(SRCS:.c=.o)
    
    $(TARGET):$(OBJS)
    #    @echo TARGET:$@
    #    @echo OBJECTS:$^
    [tab]$(CC) -o $@ $^
    
    clean:
    [tab]rm -rf $(TARGET) $(OBJS)
    
    %.o:%.c
    [tab]$(CC) $(CFLAGS) $(INC) -o $@ -c $<

    上面的makefile要好好理解:

    $(SRCS:.c=.o) 表示把SRCS中.c替换成.o
    Makefile变量替换引用 将.o替换成.c Makefile中替换变量结尾的字符  

        【具体说明】
        【1】相比于单个文件和多个文件的makefile,通过变量INC制定了头文件路径。头文件路径之间通过空格隔开。
        【2】编译规则%.o:%.c中加入了头文件参数$(CC) $(CFLAGS) $(INC) -o $@ -c $<,那么在编译的过程中便会出现
        gcc -Wall -std=gnu99 -I./test-add -I./test-sub -o test.o -c test.c。和单个文件和多个文件的makefile相比增加了头文件路径参数。
        【3】SRCS变量中,文件较多时可通过“”符号续行。
     
        【编译】
        make clean && make
        【控制台输出】
    rm -rf test test.o ./test-add/test-add.o ./test-sub/test-sub.o
    gcc -Wall -std=gnu99 -I./test-add -I./test-sub -o test.o -c test.c
    gcc -Wall -std=gnu99 -I./test-add -I./test-sub -o test-add/test-add.o -c test-add/test-add.c
    gcc -Wall -std=gnu99 -I./test-add -I./test-sub -o test-sub/test-sub.o -c test-sub/test-sub.c
    gcc -o test test.o test-add/test-add.o test-sub/test-sub.o
        从控制台的输出可以看出,通过make clean清除上一次的可执行文件和目标文件,然后依次编译各个C文件,在编译的过程中制定了头文件路径,最后把3个目标文件链接为最终可执行文件。

     这个系列http://blog.csdn.net/xukai871105/article/details/37083675 非常好。

    http://blog.csdn.net/shuaishuai80/article/details/6202529

    更多:

    http://wiki.ubuntu.org.cn/index.php?title=%E8%B7%9F%E6%88%91%E4%B8%80%E8%B5%B7%E5%86%99Makefile&variant=zh-cn

    http://blog.csdn.net/kesaihao862/article/details/7332528

     

    makefile接受参数:

    make out=test_1.c
    -------------------------
    file_name=$(out)
    target=$(basename $(file_name))
    all: $(target)
     
    $(target):
    gcc -o $(target) $file_name

    再例:

    TARGET=$(out)

    all:$(TARGET)

            g++ `pkg-config opencv --libs --cflags opencv` $(TARGET)

    以上是Makefile 文件。编译带opencv库的程序,只要输入类似 make out=hellow.c 非常方便

    makefile文件之间参数传递:

    http://blog.csdn.net/shallnet/article/details/37657597?utm_source=tuicool

    条件判断:

    ifeq ($(CC),gcc)

    libs=$(libs_for_gcc)

    else

    libs=$(normal_libs)

    endif

     CFLAGS、CXXFLAGS、LDFLAGS与LIBS 

    CFLAGS 表示用于 C 编译器的选项,
    CXXFLAGS 表示用于 C++ 编译器的选项。
    这两个变量实际上涵盖了编译和汇编两个步骤。

    CFLAGS: 指定头文件(.h文件)的路径,如:CFLAGS=-I/usr/include -I/path/include。同样地,安装一个包时会在安装路径下建立一个include目录,当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试着把以前安装的包的include目录加入到该变量中来。

    LDFLAGS:gcc 等编译器会用到的一些优化参数,也可以在里面指定库文件的位置。用法:LDFLAGS=-L/usr/lib -L/path/to/your/lib。每安装一个包都几乎一定的会在安装目录里建立一个lib目录。如果明明安装了某个包,而安装另一个包时,它愣是 说找不到,可以抒那个包的lib路径加入的LDFALGS中试一下。

    LIBS:告诉链接器要链接哪些库文件,如LIBS = -lpthread -liconv

    简单地说,LDFLAGS是告诉链接器从哪里寻找库文件,而LIBS是告诉链接器要链接哪些库文件。不过使用时链接阶段这两个参数都会加上,所以你即使将这两个的值互换,也没有问题。

    有时候LDFLAGS指定-L虽然能让链接器找到库进行链接,但是运行时链接器却找不到这个库,如果要让软件运行时库文件的路径也得到扩展,那么我们需要增加这两个库给"-Wl,R":

    LDFLAGS = -L/var/xxx/lib -L/opt/mysql/lib -Wl,R/var/xxx/lib -Wl,R/opt/mysql/lib

    如果在执行./configure以前设置环境变量export LDFLAGS="-L/var/xxx/lib -L/opt/mysql/lib -Wl,R/var/xxx/lib -Wl,R/opt/mysql/lib" ,注意设置环境变量等号两边不可以有空格,而且要加上引号(shell的用法)。那么执行configure以后,Makefile将会设置这个选项,链 接时会有这个参数,编译出来的可执行程序的库文件搜索路径就得到扩展了。

    参考了:http://www.cnblogs.com/ai616818/archive/2011/06/30/2094909.html

    addprefix:

    函数名称:加前缀函数—addprefix。

    函数功能:为“NAMES…”中的每一个文件名添加前缀“PREFIX”。参数“NAMES…”是空格分割的文件名序列,将“SUFFIX”添加到此序列的每一个文件名之前。

    返回值:以单空格分割的添加了前缀“PREFIX”的文件名序列。

    函数说明:

    示例:

    $(addprefix src/,foo bar)

    返回值为“src/foo src/bar”。

    $(shell pwd)和$(pwd)有什么区别

    Makefile里面好像必须加shell,直接用$(pwd)好象不行。
    我刚才试了一下,把这几行保存成Makefile,然后make可以看到结果
    P=$(shell pwd) # 这样可以输出路径
    #P=$(pwd) # 这样没有输出
    all:
        echo $P

    http://www.cnblogs.com/wang_yb/p/3990952.html

    shell 用的是大括号, Makefile两种都行.但是在命令里用shell变量的是候就需要大括号.

    1. all:  
    2.     curr_dir=`pwd`;   
    3.     echo ${curr_dir};   
    4.     echo $(LOGNAME);   
    5.     echo ${LOGNAME}  

    cur_dir := ${shell pwd}

    long_bit = ${shell getconf LONG_BIT}

    makefile .SUFFIXES

    跟我学makefile中提到:

    2.2.1       预定义隐含规则

    可以在makefile文件中重载这些隐含规则。也可以取消预定义的隐含规则,只要不在后面写命令就可以了。make命令的参数‘-r’也能把缺省的后缀列表清空,从而删除所有预定义的隐含规则。

    如果预定义的隐含规则的依赖出现在后缀列表中,则该预定义的隐含规则也称为后缀规则。如果更改了后缀列表,那些依赖的后缀没有出现在新后缀列表中的预定义的隐含规则将被禁止。

    后缀是特殊目标.SUFFIXES的依赖名。例如:

    .SUFFIXES:                          # 删除缺省的后缀列表

    .SUFFIXES:.cpp .obj          #把.cpp和.obj添加到后缀列表中。

    2.2.2       隐含规则链

    有时生成一个文件需要使用多个隐含规则组成的序列,这样的隐含规则序列称为隐含规则链。同一条隐含规则不能在隐含规则链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

    通常情况下,任何在makefile文件中提及的目标和依赖都不是中间文件。但是,我们可以特别指定一些文件为中间文件,只需将这些文件指定为特殊目标.INTERMEDIATE的依赖。如果.INTERMEDIATE没有依赖文件,它将不会发生作用。

    为了阻止自动删除中间文件,可以将需要保留的中间文件指定为特殊目标.SECONDARY的依赖。.SECONDARY的依赖被处理为中间文件,但它们永远不能自动删除。如果.SECONDARY没有依赖文件,则所有的目标都将被处理为中间文件。

    也可以将一个隐含规则的目标格式作为特殊目标.PRECIOUS的依赖,这样就可以保留那些由该隐含规则创建的中间文件。

    2.2.3       后缀规则

    缀规则已经被格式规则代替,分为单后缀和双后缀规则。

    双后缀规则:                               等同于格式规则:

    .c.o:                                                %.o: %.c

    ……                                                ……

    单后缀规则:                               等同于格式规则:

    .c                                                    %: %.c

    ……                                                ……

    后缀规则不能有任何属于它们自己的依赖,而格式规则可以有依赖文件。例如:

    %.o:%.c hello.h

    ……

    没有命令的后缀规则没有意义,它们并不像没有命令的格式规则那样移去以前的规则。

    老式风格的"后缀规则"

    后缀规则是一个比较老式的定义隐含规则的方法。后缀规则会被模式规则逐步地取代。因为模式规则更强更清晰。为了和老版本的Makefile兼容,GNU make同样兼容于这些东西。后缀规则有两种方式:"双后缀"和"单后缀"。

    双后缀规则定义了一对后缀:目标文件的后缀和依赖目标(源文件)的后缀。如".c.o"相当于"%o : %c"。单后缀规则只定义一个后缀,也就是源文件的后缀。如".c"相当于"% : %.c"。

    后缀规则中所定义的后缀应该是make所认识的,如果一个后缀是make所认识的,那么这个规则就是单后缀规则,而如果两个连在一起的后缀都被 make所认识,那就是双后缀规则。例如:".c"和".o"都是make所知道。因而,如果你定义了一个规则是".c.o"那么其就是双后缀规则,意义就是".c"是源文件的后缀,".o"是目标文件的后缀。如下示例:

       .c.o:
               $(CC) -c $(CFLAGS) $(CPPFLAGS) -o $@ $<
    

    后缀规则不允许任何的依赖文件,如果有依赖文件的话,那就不是后缀规则,那些后缀统统被认为是文件名,如:

       .c.o: foo.h
               $(CC) -c $(CFLAGS) $(CPPFLAGS) -o $@ $<
    

    这个例子,就是说,文件".c.o"依赖于文件"foo.h",而不是我们想要的这样:

       %.o: %.c foo.h
               $(CC) -c $(CFLAGS) $(CPPFLAGS) -o $@ $<
    

    后缀规则中,如果没有命令,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也不会移去内建的隐含规则。

    而要让make知道一些特定的后缀,我们可以使用伪目标".SUFFIXES"来定义或是删除,如:

       .SUFFIXES: .hack .win
    

    把后缀.hack和.win加入后缀列表中的末尾。

       .SUFFIXES:              # 删除默认的后缀
       .SUFFIXES: .c .o .h   # 定义自己的后缀
    

    先清除默认后缀,后定义自己的后缀列表。

    make的参数"-r"或"-no-builtin-rules"也会使用得默认的后缀列表为空。而变量"SUFFIXE"被用来定义默认的后缀列表,你可以用".SUFFIXES"来改变后缀列表,但请不要改变变量"SUFFIXE"的值。

  • 相关阅读:
    String和StringBuffer相关
    ReactNative 2018了解一下
    发送验证码倒计时效果
    图片实际尺寸大小
    ES6(一)
    组件开发之选项卡-2
    (function(){代码})()自执行函数
    Vue组件学习之三
    Vue下拉菜单实例demo
    窗口大小左右拖动demo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ouxin/p/399273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